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半燒主義的產品體驗記錄

2024-01-29數碼

EVO系列作為近幾年英國Cambridge Audio比較重要的產品線,呈現了一種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工業設計,當然就個人角度,這次設計的審美偏好也是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

就設計的需求,自然不可能繼續沿用一貫的AB類及自家改良的XA類放大設計,采用了來自HYPEX electronics的Ncore模組,投入D類放大的懷抱。

雖然玩家們對於D類放大的爭論已經很久了,但在2024年的這個時刻,來自Hypex的解決方案,已經無需過多解釋了,品牌方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產品的設計需要,找到合適的配套。

EVO系列提供2款型號,分別為EVO75和EVO150,串流音樂部份的規格基本是一致的,支持Tidal,Spotify和Qobuz,提供Airplay2,Roon Ready,MQA以及藍芽Aptx HD,剩余的差異主要在介面上,此外玩家比較好認知的就是功率的大小。

  • EVO75提供每通道75W/8Ω,150W/4Ω的RMS功率輸出。
  • EVO150提供通道150W/8Ω,250W/4Ω的RMS功率輸出,以及更豐富的介面及功能適配。
  • 一般來說,我們更應該多關註4歐下的功率數值,至於原因,細心一些的玩家會留意到,喇叭的阻抗值其實一直是計算測試得出的範圍值,對應不同的頻率,他並不相同,而低阻抗,往往是發生在響應低頻頻率的時候。

    此外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次在數碼軟件端,增加了音調控制的選項,這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Room mode對於低音聽感的影響,如果需要更加精細化的調整,那就需要第三方軟件的幫助了。以下附上音調控制對應的頻段和衰減振幅值

    這次用於搭配試聽的,是我個人很偏好的品牌,來自北歐芬蘭的Amphion,名為Argon(夜鶯)系列,大致說下箱子的特點:

  • 鈦膜金屬高音搭配鋁制振膜的中低音單元
  • 采用了名為UDD的導波聲學設計
  • 比較特殊的1600hz分頻和配套的客製分頻器
  • 在開聲的那一刻,其實就想明白了Amphion這個品牌的系列為何都是以惰性氣體的符號(Helium氦、Argon氬、Krypton氪)。因為「惰」,這是一個對很多居家環境都相對友好的產品,對「原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至官網檢視下官方說明的內容。就實際體驗角度來說,可以這麽理解:

    1. 不用特意的Toe-in出角度,比如正對沙發的正中間,就可以提供清晰的結像(UDD提供了足夠寬,且相對恒定的指向控制)
    2. 擺放的高一些或者低一些,對結像的影響都比較小(除了水平方向,UDD為垂直方向也提供了恒定且寬的指向控制)
    3. 家中有比較多硬質表面的情況下,也並不會過多影響這款產品中頻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4. 得益與UDD技術,Amphion的產品並不用玩家刻意的去擺放在特定的位置而破壞家居環境的融洽度

    上圖中高音單元周圍的黑色部份,就是品牌方的UDD,其實就是行業內說的Waveguide。

    說到這個,其實對國內的很多音箱品牌的行銷詞就比較無語了,Waveguide的加入,是會降低高音的覆蓋角度的,但是往往很多行銷詞的邏輯關系,變成了因為添加了Waveguide,所以增加了擴散角度,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

    下面附上2張有和沒有導波設計的喇叭測試圖,以供對比。

    說回聽感,還是得益於UDD的加持,讓產品在不同房間,近距離和遠距離的聆聽體驗,音色和結像都會有比較一致和準確的表現。

    金屬高音+D類功放,在「刻板」印象裏,不得是「硬」出天際的「刺亮」?

    可實際呢,完全不是這麽回事,有興趣的話,下篇單獨討論「材質」和音色的關系。

    就今天這個組合而言,我收獲到的,是一個透明、幹凈的中頻、過渡順滑的高頻,同時也給我營造出了不錯的空間感和空氣感,而且提供了一個相對於尺寸而言,很讓人意外的低頻表現。透過仔細聆聽, 也不覺得有任何明顯被強調的部份,真的很貼合系列命名的含義。

    D類設計功放,UDD(導波設計),特殊的低分頻,金屬振膜單元等等,相比於以往的喇叭和功放的設計元素,我相信科技的進步,才會有新的理念介入,而學習的越多,接觸的越多,更會相信科技,總是能推動這個產業去前進演化,亦如Evolution所代表的含義,期待更多科技進步給予這個行業所帶來的變化,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