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為什麽蘋果不該年年出新的 iPhone?這可能是他們最該做的改變!

2024-10-21數碼

蘋果一貫的操作

到了九月,蘋果每年都會 準時釋出新 iPhone 這已經成了大家都能預見的事兒——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而新機型帶來的也只是小改動。 雖然釋出當天的熱鬧氣氛還在,但每年看著這些變化,總覺得少了點新鮮感。

蘋果的釋出會上 總是提到更快的芯片、稍微升級的相機,甚至是新配色 ,但核心體驗幾乎沒有大變化。曾經讓我們激動不已的釋出會,現在卻有種漸漸流於形式的感覺。

相比之下, 像特斯拉 這樣的公司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他們不會像蘋果那樣一年釋出一次新車或新功能,而是選擇在 準備好了的時候推出新更新,給車主們帶來驚喜 。這些軟件更新往往能讓原本的車輛煥然一新。

雖然特斯拉和蘋果不算直接競爭對手,但特斯拉展示了公司如何打破固定的更新節奏,專註於使用者體驗的提升。蘋果完全可以借鑒這種模式,釋出更有意義的更新,而不是每年都按部就班地釋出新產品。

當然,蘋果每年釋出新 iPhone 對保持市場熱度有一定幫助,但更多的是在求穩。曾經的那種驚喜和突破,現在變成了小振幅的常規升級——難免有些無聊。

蘋果智能化的尷尬局面

蘋果每年更新產品的一個大問題,就是 有時候會急於推出一些還沒完全準備好的新功能 。看看 iPhone 16 系列中的「蘋果智能化」就知道了。

蘋果給 iPhone 16 打上了「AI 驅動」的標簽,聲稱這款手機會徹底改變我們的使用方式。但等使用者拿到手機時,卻發現很多宣傳的功能並沒有如期上線,比如那些宣傳得天花亂墜的器材端 AI 處理功能。結果,早期使用者覺得自己買到了個未完成品,被吊足了胃口。

這個不完整的釋出方式,就暴露了 每年一更的弊端 。使用者對蘋果有很高的期待,畢竟買的是「最新最強」的 iPhone,自然希望那些主打功能能夠在第一時間就能使用。結果呢,蘋果智能化的功能卻是更新後才逐步上線的。

如果蘋果多花點時間,等這些功能成熟後再釋出 iPhone 16,結果可能會好得多。與其每年都為了趕上九月釋出會而倉促推出新機型,不如稍微多花點時間打磨,給使用者帶來那種蘋果一貫的流暢體驗。或許,有時候多一點耐心,反而能得到更多的認可。

年年新機的環境和道德問題

蘋果每次釋出會都會 提到環保 ,講述如何使用回收材料、碳中和生產,展示他們在環保方面的努力。

不得不說,蘋果在環保方面確實有進步。但是每年釋出新 iPhone 的做法,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些努力。不管新 iPhone 用了多少回收材料,每年生產幾百萬台新器材,都會帶來不小的環境負擔。

想想每年換機潮產生的電子垃圾吧:成千上萬台還能用的器材因為新機型被換下,不只是手機本身,還有包裝、運輸,以及高耗能的供應鏈——這一切都只是為了那一點點升級。

蘋果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確實做了不少工作, 但如果真的想在環保上取得更大突破,減少新品釋出的頻率可能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改變 。與其鼓勵使用者年年換機,不如讓器材用得更久一點,透過軟件更新讓舊器材也能煥發新生。

延長 iPhone 的生命周期,不僅能減少資源消耗和電子垃圾,還能為整個科技行業樹立一個更可持續發展的標桿。

借鑒其他產品線的經驗

有趣的是,雖然蘋果對 iPhone 堅持每年更新,但在其他產品線上,像 iPad、MacBook 和 AirPods 並沒有這樣的頻率。

比如 iPad,並不是每年都有新款釋出,MacBook 有時候也會隔幾年才迎來大更新。但這並沒有引起使用者的不滿,反而讓大家更期待每一次更新,因為新產品往往有更顯著的提升。

再看看 PlayStation 5,自2020年釋出以來,依然保持熱度,並不需要年年換代。索尼透過軟件更新和少量硬件改進,保持了使用者的興趣。每次新版本推出,都讓人覺得是一個重大升級。

蘋果完全可以學習這種方式, 把精力放在少而精的更新上 。每年一點小升級,不如兩年一次的大變化。消費者不需要每年一點點的提升,他們期待的是能帶來全新體驗的創新。

創新瓶頸——年年更新真的必要嗎?

說實話,最近幾代 iPhone 的釋出已經不再讓人興奮了。最後一次讓我對 iPhone 釋出會充滿期待的,還是2017年的 iPhone X。

比如從 iPhone 15 到 iPhone 16,有些提升,比如稍快一點的芯片,也許更好的相機傳感器,還有新的顏色,但什麽時候我們真正覺得某款 iPhone 是劃時代的產品?

這些年來的更新更像是小修小補,而不再是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大創新。要是把最新兩代 iPhone 放在一起,大多數人可能很難分辨出哪些地方真的值得為之掏錢換新。

這種一年一更的模式,其實可能限制了蘋果的創新。如果每年都要趕著在九月釋出,時間上就很難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創新。相反,如果蘋果有一年的時間來打磨,那麽 iPhone 17 或 18 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飛躍。

想象一下,如果蘋果跳過一年,等到 iPhone 17 或 iPhone 18 推出時,功能、設計和效能都更加完善。這樣一來,不僅能讓工程師有更多時間去研發,還能讓使用者重新感受到釋出會的激動和期待。

兩年一更的好處

如果蘋果改為兩年一更新的節奏,會帶來不少好處——對蘋果和使用者來說都是如此。對於使用者來說,這意味著每一次新機釋出都會帶來更有意義的提升,而不只是些小改動。釋出會的期待感也會重新回歸,因為每次新機的推出都更值得期待。

對蘋果而言,這樣的調整能簡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更註重產品質素而不是數量。釋出頻率的降低也能減少新機釋出的壓力,讓蘋果有更多時間去打磨每一代 iPhone。

從環保的角度看,兩年一更也能減少資源消耗和電子垃圾,與蘋果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努力更加契合。使用者也不會覺得年年都需要換機,而是能讓手中的器材用得更久一點。

總的來說,兩年一更的策略不僅能讓蘋果保持創新力,也能讓使用者覺得自己花的錢更值。這樣的變化會讓每一次釋出會重新充滿期待感,產品也會更加成熟。

蘋果真的會因此受損嗎?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蘋果放棄每年更新的節奏,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收入。但其實,蘋果早就不再單純依賴硬件收入了。

這些年來,蘋果已經將重心轉移到了服務業務上,比如 Apple TV+、iCloud、Apple Music 等各種訂閱模式。這些服務成了蘋果的重要收入來源,讓蘋果不再只靠硬件銷售過活。

如果蘋果改為兩年一更的節奏,他們依然能透過豐富的軟件更新、套用整合和訂閱服務,保持使用者對器材的依賴感。即使硬件更新變少,蘋果的服務收入依然能保持增長。

而且,使用者在新器材上可能會更願意花更多錢購買那些帶有重大更新的高端型號,彌補每年更新帶來的銷量減少。

是時候打破迴圈了

現在,或許是時候讓蘋果重新思考他們每年釋出新 iPhone 的策略了。當前的模式帶來了升級疲勞、環境壓力以及使用者的倦怠感。透過改為兩年一更新,蘋果能專註於推出真正有創新意義的產品,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擔。使用者也會更期待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升級,而不是逐年小改動,而蘋果的服務生態系依然能持續成長。

蘋果完全有機會引領行業,打破這個固有的迴圈——這或許就是讓他們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一步。我相信,如果蘋果邁出了這一步,其他大廠也會跟著改變。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你覺得蘋果應該每年都出新 iPhone 嗎? 還是應該多花點時間打磨產品?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