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耳邊評測】三萬元耳塞的親切感:Empire Ears RAVEN正選評測

2024-01-05數碼

散人按:

美國耳塞品牌Empire Ears於三年前釋出的ODIN,是一款在燒友群體中知名度較高的旗艦耳塞。長時間以來,ODIN也成為不少高端玩家心目中在兩萬元價位上的標桿型號。近期,Empire Ears新旗艦RAVEN正式問世。售價近三萬元的RAVEN並非以ODIN的「替代者」身份出現,其特色鮮明的聲音表現,在超旗艦耳塞中給燒友們提供了一種富有個性的選擇。

-風格上相較ODIN而言顯著提升了氛圍感,低頻的比重增大,質感和量感均有所增強;

-整體素質繼承了ODIN的優勢,且在聲場方面有所補強;

-由於加入骨傳導單元,相較ODIN而言佩戴貼合度有所降低,但依然舒適。

【前任旗艦的光環】

在飛速發展的電子數碼世界裏,我們見證了不同領域許多經典作品的誕生。這些產品的成功,可能源自彼時創新的理念、亮眼的設計、頂尖的效能、舒心的體驗,在市場和口碑上取得雙豐收。

只是如果一部器材光芒過於耀眼,就容易把「繼任」的器材反襯得黯淡。遠的不說,比如今年蘋果的iPhone 15系列甫一釋出,就有不少網友表達了關於「缺乏驚喜」的失望。這並不是因為新作品不夠好,而是上一個型號的成功無形中已經拉高了大眾的期待值。

在HiFi領域,情況同樣如此。一個品牌前一款作品過於深入人心,人們對於繼任者就會產生更豐富的想象:素質是否全面提高?風格是否一脈相承?體驗是否依然舒服?等等。這些期待自然是有道理的。不過,相比起客觀配置參數「殺到眼紅」的手機市場,HiFi器材往往會用出人意料的方式,來回應燒友們的期待。

HiFi圈內推出過經典作品的品牌不算少,其中也不乏當下依然處於「經典進行時」的,比如美國耳塞品牌Empire Ears。

過往我和燒友們聊到Empire Ears時,大部份情況下聊的都是在產的旗艦型號ODIN。像HERO、VALKYRIE、BRAVADO這些型號不可謂不好聽,但似乎都很難撼動ODIN在燒友心目中的地位。究其原因,作為一款超旗艦耳塞,ODIN的表現相當細膩、圓融,不僅整體素質水平站在了耳塞領域的第一梯隊,而且在面對不同類別音樂作品時都有不錯的發揮,這也讓不少預算充足的燒友選擇它來作為自己的主力耳塞,或者是測試前端器材、評判其他耳塞產品的標桿。

早在八月份香港音響展的時候,我在Empire Ears的展台上試聽到當時尚未釋出的新旗艦RAVEN。老實說,在聆聽之前,我只是簡單地以一種「前任旗艦升級換代」的心態對待這款塞子;聽完之後,發現它的聲音與我的想象大不一樣。

於是在RAVEN正式釋出後,我找到Empire Ears的國內總代酷音韻借來樣機,並搶早和大家分享我的試聽感受——我發現,RAVEN並不是把已經拿了95分的試卷重做到99分,而更像是在一份開放式問卷上給出了第二種答案。

【外觀:黑金質感】

RAVEN的面板用工業級316L不銹鋼以CNC技術制成,加上PVD鍍層,表面的耳塞專屬圖案線條設計得細密。RAVEN的面板一共有兩個版本,除了黑色標準版外,還有一款全球限量400副的金色面板版本。面板采用了非常細膩的磨砂處理方式,質感不錯。不過私心而論,我自己其實更喜歡ODIN那種黑色殼體、面板五彩繽紛的設計。

RAVEN的腔體體積頗大 ,比ODIN還要粗上一大圈,盡管重量不能算特別重,但對於耳朵小的朋友來說佩戴起來還是不夠友好。考慮到RAVEN搭載的骨傳導單元需要外耳道和腔體緊密貼合才能發揮出單元特點,故而這條耳塞的佩戴問題似乎比普通的塞子會更突出。 我自己的經驗是選好耳套大小,盡量兼顧耳道貼合度與牢固程度。

在RAVEN的配件中,由Empire Ears和PW audio聯合制作的「R7」雙導體單晶銅線材值得關註。線材使用了26 AWG 4線芯導體與25 AWG外層導體,插頭為鍍銠的4.4平衡頭,規格並不低;2pin插針在使用時非常緊致,比ODIN搭配原線時要牢固許多;線體編織得較為蓬松,不容易纏繞打結。

【聲音:不僅僅是「升級」】

在仔細試聽RAVEN之前,我特意回顧了前任旗艦ODIN的聲音。在我看來,ODIN最大的特點在於其細膩精致的資訊揭示力以及特別圓融的頻段銜接,既發揮了11單元在素質上的強大優勢,又不讓人察覺出其7分頻處理下的聲音有任何脫節。在此基礎上,ODIN展現了均衡、大氣的風格,三頻不過分突出某一方面,能量感並不突兀,顯露出一種理性的克制感。其解析力能夠將樂曲中十分微弱的細節也一並呈現出來,動態範圍、瞬態響應等方面表現也均屬上乘。

除了其對前端控制力的苛刻要求以及不算太遼闊的聲場讓我覺得還差點意思之外,我很難再在ODIN身上挑出什麽明顯毛病來。可以說,在各色耳塞層出不窮、百花齊放的當下,即便是拿ODIN和主流的頂級耳塞對比,它依然不落下風。珠玉在前,RAVEN的聲音能達到什麽程度呢?

初聽RAVEN,我能感受到它在充足的能量儲備下兼具安定感 ,是一種「暗流湧動」的臨界狀態:一方面,足夠的能量讓聲音框架搭建得穩固堅韌,內建幾分力道,絲毫不疲軟;另一方面,RAVEN又呈現出良好的穩定性,避免迸發出咄咄逼人的氣勢。

RAVEN的聲音相比同價位的大部份耳塞帶有更明顯的音染 ,在中頻部份對人聲起到潤滑的作用 。RAVEN大體上屬於中性略暖的風格,對音樂中的毛刺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打磨 ,諸如弦樂的尖銳感、人聲的齒音這些不太和諧的表現都有所削弱。 相比ODIN,RAVEN最明顯的不同來自於整體氛圍感的提升,同時透明度有所降低,這也讓兩款塞子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味道。

從單元種類上分析,RAVEN較ODIN的圈鐵靜架構增加了一枚「Weapon X」骨傳導單元,以增強低頻到極低頻部份的表現,其他的2圈5鐵4靜電則維持了接近的構造方式。從實際效果來看, RAVEN的三頻表現的確著重強調了下盤。在佩戴牢固的情況下,RAVEN的低頻由質感到量感比ODIN均有不小的提升。

當然,骨傳導單元的「震頭」效果和我們過往經常提及的「轟頭」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實際上,骨傳導單元為RAVEN提供的加成主要在兩個方面:一來, 極低頻的響應較強,低頻下潛易於為耳朵所感知 ,我們甚至能夠透過RAVEN的演繹,來區分出諸如【鼓詩】【阿姐鼓】等等不同樂曲中鼓點所能到達的下潛深度;二來, 低頻的力度增大 ,尤其在反映樂手演奏力度的時候真正將強弱的區別刻畫得活靈活現。與此同時,RAVEN的低頻並沒有特別強的彈性,不會給聽者帶來過於強烈的沖擊力。

低頻的良好表現並沒有讓RAVEN的中頻被嚴重掩蓋。大體上, RAVEN的中頻維持了富有層次感的厚度,人聲的位置適中、微微前傾 ,處於自然舒展的狀態。相對中低頻來說,RAVEN的高頻存在感會稍微偏弱一些——用RAVEN聽一些弦樂的時候,資訊量、泛音、延展性等方面都沒有明顯的不足,但如果放在一首全頻段樂器兼具的曲目中,就會感覺高頻的亮度稍暗,線條感的刻畫並不淩厲。

換言之, 在三頻風格上,相比於一碗水端平的ODIN而言,RAVEN更像是一個下底略長於上底的梯形。 值得稱道的是,盡管單元數量更多、能量分布情況有變,但 RAVEN各頻段的銜接依然保持順滑 。而這種傾向所帶來的改變也是立竿見影的:在聆聽大眾流行、爵士、藍調、電子等類別的曲目時,RAVEN帶來了更為抓耳、自然、耐聽的效果。當然,這並無高下之分,更多是屬於一種風格上的取舍。

而在素質方面,RAVEN進一步發揚了ODIN的優勢,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最吸引我註意的在於聲場: RAVEN的聲場邊界拓得更為開闊,沒有明顯的邊界感,基本達到了頂級耳塞的聲場水平。 這一處提升使得這條塞子在應對一些大場面的時候不會顯得窘迫,堪稱是一處「妙筆」。與此同時,RAVEN保持了較高的分離度,配合寬松的聲場效果,即便是演繹大編制音樂時,各處樂器也顯得「粒粒分明」。比如在演繹【1812序曲】這樣場面較為復雜的樂曲時,場感稍微差一些的塞子很容易將曲子呈現得混亂無序,而RAVEN則能夠用一個足夠大的空間把曲目內各處元素容納進來,將戰爭主題中緊張的沖突元素梳理得有條不紊。

其他維度上, RAVEN在解析力方面頗為細膩 ,可以將耳塞的細節抽絲剝繭般挖掘出來,樂曲中隱含的資訊量基本上沒有遺漏——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中低價位的耳塞往往把「低頻充實」這一特點演繹成「細節糊」「結像邊緣不清晰」這種減分項,而這些情況在RAVEN身上完全不存在。在12枚單元共同作用下, 塞子的密度相當高,但聲音不會顯得擁擠、緊張 ,依舊保持了張弛有度的狀態。

總的來說,RAVEN和ODIN的素質都處在當下整個HiFi耳塞領域的前沿水平,後繼的RAVEN比ODIN向前多邁出了一步。 實際上,這個級別的耳塞如果非要評比個孰優孰劣的話,多半需要細化到各個維度來深入對比,從邊際成本的因素考量,整體上已經很難有太大的差距。 RAVEN顯然不是以「ODIN Pro版」的身份出現的,我們更應該將其看作是前任旗艦的「個性加成版」。

在前端搭配方面,RAVEN和ODIN都屬於不容易伺候的主兒,仔細盤算下來兩者情況也有相似之處。ODIN的阻抗僅有3Ω,在市面一眾旗艦耳塞中屬於不難出聲的一款,但諸多入門乃至進階級的播放器卻很難提供足夠穩的控制力,致使驅動ODIN時聲音發虛或有毛刺。RAVEN的紙面數值甚至比ODIN更誇張——阻抗只有2Ω(1kHz),靈敏度達到108.1dB(1kHz 1mW),使用小尾巴、藍芽解碼耳放或者入門級播放器驅動時,盡管正常聽音聲壓不難達到,但明顯感覺各個頻段都顯得單薄、扁平。

我認為, 就便攜前端器材而言,選用旗艦級別的播放器來驅動RAVEN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有高端的耳放可以捆綁,驅動的效果會更有突破。這次試聽RAVEN,我主要使用海貝音樂HiBy RS8以及Astell&Kern SE300這兩款播放器與之搭配。兩款播放器都能讓RAVEN呈現出骨架清晰、有血有肉的聲音狀態。尤其是當我開啟RS8的Turbo模式時,我對RAVEN在空間感方面的打磨效果感受更為強烈。

再考慮風格匹配度。對於RAVEN這樣一款個性鮮明的耳塞,我個人並不太推薦用明顯偏暖的前端來搭配, 聲音比較中性的播放器或許是更穩妥的選擇 。除此之外, 我更傾向用聲音安定性較強的前端 ,以控制住RAVEN的「洪荒之力」不會過於突兀。依然用SE300這台播放器為例,我就更喜歡其相對醇厚舒緩的「NOS解碼+A類放大」組合來搭配RAVEN,在維持聲音能量的同時不顯得太浮躁。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仔細把玩過RAVEN,再回想那些關於「旗艦繼任者」的疑問,答案呼之欲出。

某種意義上,RAVEN的出現正脫胎於ODIN。RAVEN在素質方面可以視為在ODIN的基礎上做了一個小小的加法,保留了ODIN一些聲音特性,在有限的範圍內完成了補全短板式的提升。

但比起素質的升級,RAVEN所要彰顯的乃是不同於前任的、有明確傾向性的調音方向。 對比ODIN而言,RAVEN的聲音顯得更熱情、具有親和力。RAVEN並不是一款態度顯得「高高在上」的塞子,它將旗艦耳塞的欣賞門檻壓到比較低的程度。在超旗艦檔次上,它這種富有個性卻又平易近人的風格,反倒讓它顯得十分特別。

ODIN的冷靜和RAVEN的親切,更像是Empire Ears對音樂演繹兩個不同的理解方向。

最近這幾年,我在把玩旗艦、超旗艦級別耳塞的時候,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所造就的素質突破感到欣喜,同時也為大多數塞子追求面面俱到的調音風格感到一絲千篇一律的乏味。當RAVEN這款售價高昂的耳塞主動放低「身段」來到我們面前時,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種反差感。對HiFi耳塞領域而言,RAVEN是頂級耳塞的又一次探索;對發燒友來說,這是讓人並不陌生的又一個選擇。

以上。

耳邊燒友團閑雲散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