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中韓大戰手機螢幕:雷軍,再也不怕被三星斷供了

2024-10-09數碼

中韓大戰手機螢幕:雷軍,再也不怕被三星斷供了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主流國產品牌柔性OLED智能機螢幕中,國產化率達到了98.2%。

這標誌著,中國智能電話擺脫了對三星OLED螢幕的依賴。

雷軍,再也不怕被三星斷供了。

2015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雷軍在給全體員工的內部郵件中,首次曬出小米2014年成績單:

售出6112萬台手機,大增227%,成功登頂中國市場份額第一。

彼時,「登頂國內第一」的雷軍不會想到,他要多次飛到南韓三星總部,低聲下氣地向三星道歉。

讓雷軍「俯首」的是,一塊名為AMOLED的螢幕。

雷軍為什麽要向三星道歉?

AMOLED的螢幕有多重要?

這還要從手機螢幕前進演化史說起。

手機螢幕的前進演化,是多維度的。

與電視機一樣,手機螢幕最重要的變化,是從黑白變成彩色。

早年的手機,螢幕用的是黑白單色液晶屏,顯示最基本的電話號碼、短訊等內容。

1992年,諾基亞推出第一部能發短訊的手機-諾基亞1011

後來,有手機制造商在傳統單色液晶屏上,加一層彩色濾光片,將單色顯示矩陣中的每一像素分成三個子像素,分別顯示出紅、綠、藍三原色。

這樣一來,手機螢幕就可顯示出彩色畫面。

嚴格來說,這是一種「假彩」螢幕。

真正意義上的彩色螢幕,還要等到1998年西門子釋出的S10。

這部手機,雖然只能顯示出四種色彩,卻也宣告了手機螢幕正式進入彩色時代。

西門子S10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的劃時代的iPhone,配備高分辨率彩色螢幕,開啟了智能電話的新篇章。

今天的智能電話的螢幕前進演化方向,仍然沒有脫離iPhone的路徑。

在使用方式上,手機螢幕實作了可觸摸,觸摸方式從最初的電阻前進演化為現在的電容。

激烈的市場競爭,繼續驅動手機螢幕向前前進演化。

在實作彩色、可觸摸的基本功能後,螢幕開始卷分辨率、重新整理率等效能。

這又倒逼螢幕從LCD轉向OLED。

LCD和OLED是兩種不同的顯示技術。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LCD螢幕是手機的標配。

LCD和OLED的區別

OLED在顯示效果、輕薄設計和能耗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逐漸成為手機市場的主流選擇。

特別是,OLED因為螢幕特性,更容易彎曲,便於封裝,成為了全面屏、折疊屏的唯一選擇。

對手機廠家來說,得OLED者,得天下。

2015年,在小米5即將釋出之際,三星半導體中國區高管帶領團隊與小米供應鏈團隊見面,商談螢幕供應事宜。

溝通中,小米團隊態度很差,三星也很強勢,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後不歡而散。

三星半導體中國區高管離開後,將他們在小米的遭遇報告給三星總部。

三星因此決定,停止向小米供應AMOLED螢幕。

這一決定,對於小米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彼時,小米雖然登頂國內第一,但根基不穩,亟需釋出旗艦產品小米5穩住市場份額。

三星斷供AMOLED螢幕,將直接影響小米5的釋出。

小米5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三星,小米找不到可替代的AMOLED螢幕供應商。

這是因為,在AMOLED螢幕市場中,三星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

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99%的AMOLED面板都出自三星。

在AMOLED面板供貨上,三星分優先級。

處於最優先級的,當然是自己。

三星自己也生產手機,便將最大的產能、最好的螢幕優先供給自己。

其次是蘋果,最後才是其他手機廠商。

三星、蘋果分完後,留給其他廠商的貨源就很少了。

產能本來就緊張,小米又「得罪」了三星,無異於「自殺」。

為了挽回三星,雷軍多次透過中間人聯系三星半導體中國區的高管,誠懇道歉,還委托手機行業的朋友,居中調和。

為了表達誠意,雷軍又多次坐飛機飛到南韓三星總部道歉。

幾經交涉,雖然三星同意供貨,但為時已晚。

受制於三星斷供,原計劃在2015年6月上市的小米5,直到次年2月,才從工廠出貨。

這半年多時間裏,小米無牌可打,錯失市場,最終沒有完成全年銷售8000萬的既定目標。

三星斷供,對小米供應鏈造成極大沖擊,也為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

曾幾何時,中國企業面臨「缺芯少屏」的困境。

以電視機為例,早在1987年,中國電視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

芯片和顯示器作為電視機的核心部件,卻長期被日、美、韓等國家壟斷,導致中國電視企業利潤被不斷上漲的螢幕價格蠶食。

手機的情況也類似。

iPhone 16的物料拆解成本分析

市場調查機構TD Cowen拆解蘋果iPhone 16的物料成本後發現,iPhone 16的材料清單為416美元。其中,顯示器的價格最高,為65美元,占比16%。

如果顯示器不實作國產化,中國企業只能長期為三星們「做嫁衣」,還有被斷供的風險。

獨立第三方產業咨詢服務平台CINNO Research的最新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主流國產品牌柔性OLED智能機螢幕中,國產化率達到了98.2%。

其中,京東方份額達28.1%,排名第一;華星以26.7%的份額排名第二,天馬和維信諾份額分別為23.8%和19.6%;三星份額降至僅剩1.8%。

主流國產品牌柔性OLED智能機螢幕各品牌占比

也就是說,中國智能電話基本都用上了國產OLED螢幕,擺脫了對三星的依賴。

這是手機螢幕中韓之戰的最新成果。

中國的OLED面板,正在實作對南韓的趕超。

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場柔性OLED(含折疊)智能機面板出貨量約1.6億片,中國出貨9400萬片,占比達58.9%。

在出貨量上,中國已經超過了南韓。

從整個顯示行業看,2023年全球新型顯示行業全產業鏈營業收入為1876億美元,中國占比近50%;其中,顯示面板的營業收入為1045億美元,中國占比55%。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面積2.41億平方米,中國占比近73%。

與2016年相比,中國新型顯示行業營業收入全球占比提升25個百分點,顯示面板出貨面積全球占比提升44個百分點,均位居全球首位。

8年過去了,雷軍,再也不怕被三星斷供了。

中國,是如何解決「少屏」問題的?

除了國家扶持,京東方、TCL華星等龍頭面板企業努力外,國產手機廠商的力挺也至關重要。

以小米為例,遭遇斷供之痛後,小米痛定思痛,開始尋找國產化螢幕,逐漸減少對三星的依賴。

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柔性OLED手機面板供應商中,TCL華星一家就占到了62.6%。三星占比,已降至5.3%。

小米柔性OLED手機面板供應商

小米與華星的合作,遠不止供貨這麽簡單。

今年2月22日,小米舉辦新品釋出會。

當天釋出的小米14 Ultra手機采用了「全等深微四曲」螢幕技術。

為了研發這一技術,小米和TCL華星組成的團隊,歷時2年,投入的資金是上一代產品的18倍,累計申請了130余項專利。

據TCL華星負責人透露,在與TCL華星合作前,小米曾與國外某頭部企業探討合作研發「全等深微四曲」螢幕的可能,後者以「這註定是一款失敗的產品」為由婉拒。

可以看到,小米與TCL華星之間,不是簡單的上下遊供應關系,而是形成了緊密合作的產業共同體。

產業協同,這是OLED國產化成功突圍的關鍵。

調研機構Omdia釋出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電話OLED面板出貨量歷史上首次超過了LCD液晶屏。

智能電話領域,LCD大勢已去,OLED風頭正勁。

全球智能電話OLED面板出貨量歷史上首次超過了LCD液晶屏

另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達1.24億部,同比增長17.6%。

可以設想,如果OLED面板未能成功國產化,那麽,國產手機還將繼續受制於人。

手機螢幕中韓之戰啟示我們,國家之間的產業競爭,不是某個企業、某個行業「單打獨鬥」,必須「組團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