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記不清「川」從首次亮相再到最終釋出隔了多久,從頭到尾這「兩個端點」的版本,相差是巨大的。記得最開始「川」的工程樣機還是略低調的磨砂材質,現在則變為從頭亮到尾的純鏡面了。而聲音,也是由最開始的「兩頭翹」,慢慢打磨轉為現在的「渾然大氣」,總之最終量產版很是驚艷,完全對得起達音科在這條旗艦型號所耗的精力。
我知道達音科在定價策略上向來都很神秘,當我還在盡量保守得去盤算「川」該是一萬大幾的定價時,他們已經把8999的定價打在公屏上了??且在本月20號之前參加曬單活動還送條ALPHA 3 Silver...,此時忍不住想手動艾特下官方來參與。
一圈四鐵四靜電,共計9顆單元。在這個價位段來說還是足夠搶眼的配置,但個人感覺達音科對多單元以及非動圈單元的調制;如果按照「家族式」調音風格來說的話會有那麽些「不穩定」,就像之前的兩圈四鐵的VULKAN、平板單元的TALOS一樣,雖然很驚艷,但總覺得在某些小點上缺種嫻熟,當然也有我非常滿意的多單元型號,比如SA6系列。總之,包括單圈系列的禪Pro、隼Ultra、ALPHA 3、Titans在內,有了這些「綜合實力」強悍的型號在前,作為9單元架構的旗艦塞川更是備受矚目,壓力也是成倍的漲。盡管很信任這個品牌,但到了這種即將要體驗重磅新品的時刻,內心還是有些忐忑的....
當然在拿到正式包裝之前也聽了一耳朵最終定版的調音,當時第一印象就是「這股勁兒就對咯!」。很難想象的是,達音科能把川的早期工程樣機身上那種全頻極強的能量爆發給「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來,且現在聽起來毫無「發沖」、「刺激」、「不協調」等瑕疵。聽起來,它的完成度並不遜色於禪Pro,並且在不同音樂的相容性和「詮釋能力」要明顯強於禪Pro,這很旗艦。這次的川帶來的那種「節奏爽感」和「解析爽感」非常炸裂,當然縱向帶來深邃特性也註定川的中頻人聲會比禪Pro稍遠,宏觀對比的話,也不算凹陷,大概處在一個適中、能凸顯良好立體感的均衡型中頻。
先說說這條耳塞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個點吧。首先在動態方面應該是多年來我在萬元價位聽過的最猛的一條,暫時想不到這個價位能與之硬鋼動態的了....。相信大家都清楚或了解所謂的「動態」是什麽,簡單幹脆的說就是強弱音的轉換與上下限,例如漢斯季默的一些電影原聲常常在超大氣勢氛圍中突然戛然而止轉換到微妙、靜謐的氛圍中,帶來的情緒起伏很大,而好的聲音動態就可以更好的傳遞這種情緒。概括性的講,川就是萬元價位中可以淋漓盡致詮釋這種能力的塞子,沒有之一。
其次,川帶來的「音浪感」令人深刻,感受到它的低頻振動振幅極為明顯,層層遞進撲面而來,氣勢十足。就像DUCATI V4的聲浪一般,現場聽的話,從老遠就能聽到直擊地面的那種空氣震顫,這種比喻不知道燒友能否get到。川也正是因為這種下潛極深、厚度高泛音足的低頻造就了本身強烈的「氣勢」,好玩的是它沒有「幹吼不動」,低頻形體大的同時,它是能靈動自如的,當然啦這對前端的推力和控制力有著偏高的下限要求,這段時間內我先後在小尾巴、播放器、台機等各類器材上進行了測試,結論是川有點遇強則強,多數迷你型器材推出來大概是厚聲向的,上了部份播放器和台式器材以後,又是厚聲飄逸向的,瞬態回應更快速且資訊量更凸顯。
然後呢,這貨的背景又黑又深,在前兩個特性作為前提下,它理應是「肉感十足」的狀態了,但在這種特性下還能擁有能充分「安靜下去」的背景,這是令我未曾想到的。我所指的並不是說在一首動靜分明的歌曲下能有很漆黑安靜的背景,而是在絕大多數鋼琴演奏、弦樂獨奏、民謠等低頻占比小的曲目下,也仍然可以獲得「延展佳、通透感足」的聽感。這就涉及到單元論了,4顆靜電單元看來不是吃素的,靜電味兒還是挺上頭的,當然還是建議搭配圖中的這個原套或者E套之類的,不然對於電音黨來說聽久了還是會稍顯乏累,並不是指多刺激,而是全頻段撲面而來的資訊量在長時發揮後你會不自覺的想換個曲風休息下,而我則會放心大膽的去選擇一些hufi套裝來盡情折騰。
以上三段描述是我先想到的最突出的特性優勢。剩下的,來說說它做的相對還不錯的點。
都說得中頻者得天下,從更廣的視角來看,川的中頻人聲屬於那種帶點「密實勁兒」的中性派,口型來的沒有禪Pro那麽大,結像相對來說是更偏「立體」的,如果我是純聽人聲的話,可能更喜歡禪Pro多一點。但川的中頻好在哪兒呢?我認為它在錄音室場景下和在現場樂場景下的「適應力」更強一些,例如烏蠅哥、梁博等歌手那「內建混響」的現場演唱就展現的很恰當。在女聲演繹上,川會有些偏一絲絲的甜味兒,有明顯的細膩質感,當然在厚度上做了一定克制,我猜測是為了在流行曲目上更好的「分離」出中頻段采取的措施,想象一下如果量大渾厚的低頻遇到厚實飽滿的中頻,那麽它的特色一定很鮮明,但弊端是平衡性肯定有所衰減,而作為旗艦定位的川還是要更好的照顧到大局,總之這個中頻調的,就屬於音色均衡、口型不算太大、細節多質感好的密實型中頻。
高頻同中頻一樣,同樣有著可輕松感知的清甜,但高頻所帶來的能量釋放會讓人感覺更徹底,沒有刻意壓制。如果是對比早期工程機,那麽在個人印象中現在的川能把結像形體做的更完整更可控,而不是早期工程機那樣能量很突出但缺乏控制力的薄細型高頻。現在聽起來咋說呢,大概就是你能知道靜電單元在盡情的工作但相比傳統動圈也不會覺得有「拼湊感」,絲滑還是有的,完全不飄。川對琴弦的撥動、鋼琴的段落音等能展現器樂「實」感的地方,就表達的很透徹。高頻總體特征是靈動、徹底、延展佳、剛性足的,當然資訊量就更不用說了,與其說是有越級能力倒不如說是能完全越級,高頻給我帶來的驚喜程度並不亞於低頻。當然同低頻一樣,也是需要一個控制力佳的前端來盡量支撐起高頻框架,反之...就會覺得聽搖滾、電音等曲目時有輕微「發散」現象,在前端方面我選擇搭配的是KANN Ultra、R8二代這兩。
聲音大概就是這樣,以下簡短的聊聊川的外在。首先配件陣容就無需多言了,開箱開到手軟...。比較喜歡的是這次的收納包,長的很特別,內壁全是絨毛保護。
其次這次的配線屬於那種一看就不便宜的客製款,說是基於磐Pro的特調版本,白色的線身還是很養眼的,就是不知道長時間使用會不會發黃。線材同樣是配備了Q-LOCK PLUS系統的可換插頭,包括五金件在內看得出也是為了匹配而單獨開模客製。
這個腔體在當初釋出的時候,我覺得很簡單。實際拿到手裏一琢磨就知道並不普通,川這個鏡面工藝做的要比絕大多數鏡面腔體更絲滑溫潤,雖是金屬鏡面,但觀感並不「生硬」,再加上造型設計,有種流淌狀的效果。據說川是首款采用904L不銹鋼外殼的耳機,嗯看起來確實要比普通金屬材質高級一些。關於佩戴沒啥問題,腔體雖然有一定重量但它對耳廓卡的緊密,有點像SA6系列的佩戴體驗,穩固,被動隔音好。
我對這條耳塞的最終觀點很直接。盡管在旗艦級別中,川也是一條「價格下限」和「綜合聲音上限」能形成巨大反差的高性價比型號。也是這個價位中極少數的;不需要有什麽「入手前的設想」來幹涉自己購買果斷性的旗艦,對於這條維度拉滿的耳機,我給出的建議是你不用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麽」,基本到手以後都能從自己喜歡的曲風下,輕易Get到對應的聽音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