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折屏MateXT啞火,黃牛們虧得直跳腳
手機市場風雲突變,華為三折屏MateXT上市不到一個月就涼了個徹底,黃牛們虧得直跳腳。這事兒得從頭說起,讓咱們瞧瞧這場鬧劇是怎麽上演的。
今年iPhone16剛一亮相,華為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三折屏手機MateXT,擺明了要和蘋果掰掰手腕。這款手機一出世,立馬成了手機界的"頂流",華為官網預約人數短短幾天就突破600萬。你聽聽,這可是一台售價2萬的"大玩意兒"啊!如果真有600萬台的銷量,那就是1200億的營收,這數碼聽著都讓人腿軟。不少人都在想,這回華為是不是要翻身了?
大家心裏都門兒清,華為不可能備足這麽多貨。 於是乎,不少人都覺得這次肯定又是一場"一機難求"的戲碼。 有人還拿華為第一代折疊屏手機MateX來打比方,說那玩意兒可是半年多還在加價呢。這麽一對比,大夥兒更堅信MateXT肯定會更搶手,加價振幅只高不低,持續時間只長不短。有人甚至開玩笑說,這手機簡直就是移動的"小金庫"啊!
"搶到就是賺到",這句話在當時成了不少人的信念。有人甚至在二手平台上開出了8萬、10萬,乃至幾十萬的天價。你說這不是瘋了是啥?果不其然,發售第一天就是一場"秒殺大戰",絕大多數人都沒搶到。二手平台上,MateXT的成交價一下子飆到了3-4萬,一台能賺個1.5-2萬元。不少人都在想,這回可真是發財的好機會啊!
看到這番"盛況",黃牛們哪還坐得住? 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紛紛加價收購,加價振幅從1萬到2萬不等。有的加得多,有的加得少,但大家都覺得這價格肯定能賺。有些黃牛甚至豪言壯語,說這回要買它個幾十上百台,賺個盆滿缽滿。你看看,這些人是不是覺得自己已經成了華爾街的大佬?
誰曾想,這場"淘金熱"只持續了短短三天。MateXT的真實需求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二手平台的價格開始跌跌不休。到了第三天,加價振幅就只剩2-3千了。那些加價一萬多買入的黃牛,現在只能加價2-3千賣出,一台就得虧幾千上萬。有些黃牛可是收了幾十上百台,這一算賬,虧損簡直慘不忍睹。有人甚至開玩笑說,這些黃牛怕是要賣房還債了。
更讓人唏噓的是,這還只是個開始。隨著時間推移,MateXT的熱度持續下降,到現在基本上成了"雞肋",加價振幅也就幾百塊左右。跟當初的MateX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MateX可是半年了還在加價,而MateXT僅僅半個月就"啞火"了。有人調侃說,這手機簡直就是從"金庫"變成了"負債",讓黃牛們欲哭無淚。
這是怎麽回事呢?三折屏不是比二折屏更有技術含量,更有噱頭嗎?實際上,問題不能這麽看。 一萬多的二折屏,還是有不少人願意嘗鮮的。 畢竟當時折疊屏產品剛面世,新鮮感十足。但2萬的三折屏,用的人就明顯少了。而且現在折疊屏手機已經不稀奇了,三折屏雖然少見,但二折屏已經滿大街都是,大家的興趣也沒那麽濃厚了。有人還開玩笑說,這不就是個"三明治"手機嗎?誰會花2萬買個"三明治"啊?
說白了,普通人根本不需要這麽大的三折屏。那600多萬人預約,絕大多數都是想搶到後轉手加價賣的,真正的使用者並不多。所以最後市場歸於理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人甚至調侃說,這些黃牛們怕是把自己當成了華為的銷售團隊了,結果卻成了最後的接盤俠。
這次的MateXT事件,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經濟學課。 市場需求和炒作熱度是兩碼事,不能被表面現象蒙蔽了雙眼。 那些一窩蜂跟風的黃牛們,恐怕要好好反思一下了。有人打趣說,這些黃牛怕是得去學學經濟學了,不然下次還得被割韭菜。
有句老話說得好,"一夜暴富的夢想害死人"。這次的教訓夠深刻的,希望那些想靠倒賣手機發財的人能好好醒醒腦子。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想賺錢還得靠真本事。有人甚至說,這些黃牛們怕是把自己當成了股神巴菲特,結果卻成了"巴韭菜"。
說到底,手機終究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炒的。華為推出MateXT的初衷,應該是為了展示技術實力,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但被一些人玩成了"理財產品",最後鬧得人仰馬翻,實在是有點可惜。 有人打趣說,這些黃牛怕是把手機當成了股票,結果自己成了"股東",還是虧本的那種。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事件也從側面反映出,國產手機的技術水平確實在不斷提升。能和蘋果掰手腕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多,這對消費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物美價廮的好產品出現,而不是成為少數人炒作的物件。有人甚至說,這次事件讓大家看清了,真正的科技進步應該是造福大眾,而不是成為少數人發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