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遊戲

模擬親戚「靈魂拷問」的遊戲爆火,為什麽年輕人焦慮過年?

2024-02-10遊戲

臨近春節,最近,一款名為【決戰拜年之巔】的網頁小遊戲在網絡走紅。記者了解到,該遊戲上線一周的時間使用者數就已超過百萬。

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向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爺和媽媽等AI親戚拜年。面對親戚們對結婚、工作等話題的討論,玩家可以自由表達,每種回答將造成親戚情緒的變化。只有順利地與每位家人交流結束,才能通關遊戲。

「一開始玩,血壓就低不下去了。」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裏分享這款遊戲,陳女士也嘗試去玩了玩,很快就「復刻」了類似的感受。

幾乎整個遊戲過程,陳女士都用「氣得血壓高了」來形容。據陳女士介紹,遊戲中,各路親戚的話題以催婚、催生、要求其找一份「離家近、穩定」的工作為主。在一次對話中,陳女士向AI親戚提及自己的真實職業,被AI親戚批評不夠穩定、社會評價不高等,認為陳女士「讀書讀傻了」。「這些話太真實了,我是真的被氣到了,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就算我解釋,對方也只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陳女士說。

盡管在遊戲裏,陳女士無法對AI親戚「有效回懟」,她還是嘗試了其他「蒙混過關」的辦法:「有時就幹脆說謊,說我已經結婚、兒女雙全、在家鄉工作、年薪百萬、正在修讀博士學位……AI親戚就會比較高興。有時我實在不知道說什麽,就轉移話題。AI親戚要給我介紹物件,我就說把我的同事介紹給他們的孩子。」

玩家沈先生在和遊戲中「媽媽」的角色對話時,發現自己不知道該怎麽讓「媽媽」滿意:「‘如何承擔家裏的責任’,這個命題感覺實在是沒有想到過,也沒有接觸過。說了很多,感覺也沒有讓她滿意。很急眼,但還是在克制怒火。」

據悉,打造這款遊戲的團隊是杭州一家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成員多為在校大學生。2月3日,主創團隊向記者表示,確實有玩家將遊戲用於模擬拜年場景,調整自己和親戚溝通的方式,「被親戚們‘拷問’的狀態是有壓力的,有時缺少了表達自我的機會。而這款遊戲的整個主題,也是希望大家能夠自由地表達。」

每年臨近春節,如何應對親朋好友的「親切慰問」都會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今天我們就邀請到新聞評論員張純,和我們一起來聊聊這件事

【決戰百年之巔】節前走紅,對映了玩家們怎樣的心理?它為什麽會紅?

張純:年關將近,每個人其實心中都有很多的忐忑。很多的年輕人可能在大學畢業以後就留在大城市生活,一年他只回去一次,跟親戚朋友見面機會少,這實際上就有兩種文化的沖突。這種情況下面對久違的親朋好友,就會產生畏懼的心理。不同文化的背景導致年輕人和老家的親戚之間缺少共同語言。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親戚們「哪壺不開提哪壺」,而這款遊戲恰巧真實地預設了你回去可能面對的情況,裏面那些問你收入多少?有沒有結婚?等等問題真的會讓人越玩血壓越高。也就是說,這款遊戲它真實地再現了年輕人過年回家前的焦慮心理。

造成年輕人焦慮的往往是來自親戚長輩的所謂「關心」,但這種關心是不是也需要一定的邊界感?

張純:家長所謂的關心,那一定要有明確的邊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明事理、知進退。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所謂的的關心,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如果不是,那兩者之間一定會有矛盾沖突。家長應當明白,孩子回家是為了減壓的,是為了達成一種心理退行。在家裏的孩子應該是徹底放松的,感受溫暖的,而不是來「戰爭」的。所以家人應當多用悲憫的眼光去看看孩子,而不要問一些敏感的話題,換位思考。

應該怎樣看待所謂的「斷親現象」?

張純:斷親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就是年輕人斷的真的是不是親,而是無效的社交。年輕人本來回去是為了放松,回去了卻要去七大姑八大姨那裏被問一些敏感的話題,更重要的是這些話題的背後可能是有些對比,有些炫耀攀比的意思。

正如網友所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親情永不消逝,它只會在人生的某個時期以一種新的姿態和方式重新構建。

從「斷親」到「認親」,從「出走半生」到「回歸家庭」,或許只有經歷足夠多的跌倒和爬起,與長輩們在人生軌跡上隔空重合,才能讓年輕人不再反感,而是以更成熟的思維理解關愛的力量,發現親緣關系中蘊含的真正價值。

來源: 江蘇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