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遊戲

1張桌子12款器材組成3套系統,編織起了我HiFi「聽音觀」

2024-02-26遊戲

「繩索和棍棒是人類最早發明的工具。繩索可以留住美好,棍棒則可以驅趕危險。兩者皆是我們最早的朋友,皆由我們創造。有人的地方,就有繩索與棍棒。——摘自 安部公房 【繩】」

這是飄在曠世神作小島秀夫【死亡擱淺】開頭螢幕上的一段「卷首語」,當這一行字出現在螢幕上的時候,估計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覺得一頭霧水,不知所雲,而隨著劇情深入推進,讓這款看似單人遊玩方式,實際上是小島秀夫使用的「障眼法」,只有聯網並深入到後期才能知曉這款遊戲的精髓:當你搭建的梯子幫助了他人,亦或是發現在送快遞前行中,別人建造的梯子幫助了你,這種從內心根源中湧起來的成就感或者愉悅感,以及帶來的平糊心態,讓我們足以得到和對方感同身受的體驗,在遊戲中也恰巧出現了「繩索和棍棒」,它們或成為工具或成為武器,彼此間扮演的角色不同甚至形成了互換(比如在小說中繩子就成為了武器,而在遊戲中則為工具),但最終連線也好,還是形成的羈絆也罷,都讓彼此相通,相互連線。

上邊是【小島秀夫】視覺圖,下方是仙籟

這樣激發起或愉悅,或興奮,或惆悵的感受,其實也有具象化表現。在遊戲中,不管修建公路或者送快遞搭建梯子,為自己也好,還是為他人也罷,最終系統都會自動生成一個「贊」,它也是給玩家的獎勵,但說實話在玩遊戲過程中我更多的是從自己角度出發,非常遵循於自己想法,並沒有註意到這種互聯境況,而這種「本我」孤身一人的遊玩狀態,也不光體現在玩遊戲上,還體現在聽音樂這件事上。

  • 「點」「線」「面」
  • 比如最近在假期中折騰的台式HiFi器材,是目前迄今為止,我折騰過的最復雜、最滿意、最能讓我閉上眼沈浸在「本我」世界中的系統。

    這12款器材就像離散的「點」,經過「線」串成了三套系統,最終這三套系統又彼此交織形成了「面」構成了「聽音觀」。

    部份HiFi器材

    在之前文章【頂級台式DAC只要4k多?拓品D90 III SABRE可太「卷】中其實已經能夠看到我桌面上都快放不下的器材,原因在於我是分體器材愛好者,「模組」化搭配可以進行靈活的組合搭配出不同風格的前端,但最後聲音殊途同歸。這12款器材按照類別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音源 ,這類折騰的時間最多,也是最費精力的,但和解碼耳放這類單一器材不同,只要折騰一次,基本上就「一勞永逸」了,因此建議未來有準備折騰HiFi尤其是台式耳機系統的玩家,音源部份一定要下血本。 我對音源的折騰邏輯是,能夠最準確表現出原音原始檔素質即可,不求音染只求準確同時要有高資訊量。

    為了可以盡量減少前端音源對後端「幹擾」,其實有兩種搭建方式,一種是使用單一品牌數播,我這裏強調「單一品牌」也是考慮相容性和聲音一致性,之後我會詳細聊;一種是直接接駁一套高端CD轉盤,這是相對最「經濟」的方式,不過我目前才開始折騰CD機,使用的是山靈CA80,多說一句入門CD從山靈開始準沒有錯,千元價格就能感受CD機魅力(CD80),之前已經詳細寫過評測,感興趣朋友直接搜尋,不做贅述。

    在搭建好兩套音源後,就是「分支」後端系統。這三套HiFi系統為:

    主力聽音器材為仙籟M1T當做純數碼轉盤,外接NAS(音訊單獨隔離放置),之後透過USB輸出到全想A800,後者是一款搭載單片ES9038 Pro的分立解碼器,之後平衡輸出到聲韻金牛座MKII耳放,線材為XLR平衡連線。這套系統聲音風格最純凈,能夠非常直接的反應出台式大耳的脾性,此外金牛座MKII本身就是全平衡耳放,所以驅動輸出電平比較充裕,三頻力道屬於三支系統中力量感最「爆棚」的系統,這套系統用來聽大編制古典交響,尤其用高阻大耳,來聽非常強調動態和瞬態的曲目會非常抓耳,密度和資訊量也是三套系統中最為豐腴的。這套擔任絕大多數曲目的「篩選」工作。

    第二套主力系統就非常有個性了,是三支系統中連線最簡潔的,只透過一根網線連線到目前我覺得人聲進和編制器樂最有味道,搭載自研喜馬拉雅R-2R架構的HIFIMAN 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後者是一套串流媒體解碼耳放一體機器材,另外輸入介面同樣非常豐富,光纖/同軸/USB/網絡同時還支持OS功能更新,有關於系統的詳細搭配我會進行單獨評測,簡而言之正統這套系統目前擔任主要的「鑒賞」工作。

    第三套是CD音源,也是我新加入的音源系統,最後用來「調味」和收藏用的。在經過前兩套數播系統「篩選」和「鑒賞」後。最終我會購買專輯來用CD聽,這一套在前邊我也講了,山靈CA80之後同軸輸出到金牛座耳放,之後透過前面板輸入介面就能快速切換單端/平衡。

    當然接駁CD的系統我最近聽得最少,原因就是因為剛剛要折騰CD加之春節前購買的CD還沒到,所以幹脆等到了再折騰。

    線材自然不用多提,依舊是卡達斯RCA和卡達斯寶石電源,兼顧厚度和力量感。

    從發燒至今,整套系統最關鍵的部份,並不是解碼耳放也完全不是線材,而是音源,結合我自己系統來看,就是音樂伺服器。

  • 音樂伺服器的「隱性」和「顯性」
  • 因此有必要單獨拿出來相當一部份篇幅詳細介紹我是如何「看待」音樂伺服器的。

    音樂伺服器一定是「服務」為主,換言之功能要豐富,既要服務好本地儲存的音樂,同時又要「與時俱進」,支持豐富的網絡串流媒體,後者顯然是符合目前HiFi數播玩家的定位和發展趨勢,在硬件上是否有豐富的網絡介面;在軟件尤其UI界面上是否能夠做到直觀操作,這都是衡量一款音樂伺服器是否能夠「站穩腳」的標準。

    以上說的還只是最基本的,如果要讓挑剔的HiFi玩家能夠用得舒服,並物盡其用這就對音樂伺服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從某些意義上講,音樂伺服器本身賦予HiFi玩家的情緒價值,也要比解碼和耳放更高,在我看來,音樂伺服器使用得是否順心,都會直接影響到聽音過程,換言之,它在整套系統中的作用,是可以和聽音習慣直接掛鉤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放映出來了HiFi玩家的聽音習慣。

    比如我自己的聽音觀近些年來發生了非常大變化,從早期的追求低頻和器樂細節,到現在註重整體音樂性表達,強調厚度和質感,把更多註意力放在音樂本身而不是器樂本身上。而要想註意到音樂本身,對於聽音系統而言,其實是有「顯性」和「隱性」。

    仙籟Z1 Plus的外觀同樣是低調內斂的,

    「顯性」非常好理解,能夠快速進行連線設定、有簡潔的操作界面以及高素質傳輸水平

    「隱性」是基於「顯性」而生的,這應該是一種可以在長時間使用後,依然可以保持有初次聽音帶來的「快感」,如果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音樂伺服器在風格上要能夠和後端器材做到互補,這也更考驗這類器材調教水平。

    很開心的是,目前作為我這套音樂系統「中樞神經」的仙籟Silent Angel Rhein Z1 Plus萊茵音樂伺服器(後簡稱為仙籟Z1 Plus),透過這套伺服器連線的系統,就能夠讓人把重心關註到欣賞音樂本身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

    先來聊聊「隱性」,也就是能否讓人有一直聽下去欲望的核心能力,在我看來有兩個關鍵因素影響著這方面。

    其一是音樂伺服器本身因為承擔著比單一數播更繁重的功能外,因此需要高算力,高算力除了處理讀取、傳輸、整理、播放外,在我看來最關鍵一點是,在應對效能更高的高規格檔時依舊會有迅速處理機制。

    比如我目前一直在用的Roon,它是由Roon Server、Roon Core、Roon Remote 三部份組成,前兩者可以完全整合在仙籟Z1 Plus中,直接部署Roon Server來儲存音樂,這對算力有了要求,但不算高,多說一句,對於預算比較充足朋友,我建議可以直接購買4T版本,預算有限選擇256GB版本,之後把音訊檔部署在NAS中,而後者也是Roon官方建議的方式音質會更好,不管怎樣儲存,Roon都會透過網絡讀取本地音樂時候,透過高級音訊構架RAAT來進行傳輸。而部署最重要關鍵的Roon核心就不一樣了,對音樂伺服器本身就提出了高效能要求,仙籟Z1 Plus相比上代Z1提升了處理器,由頻率為2.24Ghz的英特爾J3160更換為頻率更高達到3Ghz的J6413,一方面讀取成千上萬首音樂速度會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就像在前邊提到的,在處理高規格音訊檔 ,比如DSD時候會更「流暢順滑」,處理速度更高。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處理效能強了,就會帶來高功耗,這樣就會帶來比較高的發熱情況,對於一般PC而言這無所謂,加風扇就行。

    但是對這樣高效能音樂伺服器因為需要更穩定的環境,內部是不能添加機械風扇來散熱的,不僅會引起內部雜訊,也會帶來不可避免的抖動,仙籟Z1 Plus思路是透過石墨烯配合銅散熱器來散熱,帶來系統穩定並提供較為寬松的音樂環境,畢竟內部帶有復雜的PC架構,不可避免的會帶來雜訊,因此

    其二也是最恐怖的部份,內部對於雜訊/抖動jitter的控制和消除,是音訊檔是否能夠純凈傳輸到後端的重要因素。仙籟Z1 Plus相比上代在雜訊控制上要更加苛刻,比如采用了導電率更高的EMI雜訊過濾技術,當然這種技術用在了DRAM、處理器、固態硬碟、網絡介面和USB等最容易產生雜訊的接觸元件中,此外還透過輸入功率調整模組、USB音訊輸出降噪電路來降低雜訊。

    除了雜訊外,還有系統帶來的jitter也是影響聲音的一大因素,因此晶振必不可少,相比於Z1的常規時鐘,在網線埠的TCXO時鐘精度要更高,當然這次相比Z1也多了外部時鐘介面和獨立的時鐘切換開關,這樣搭配自家GX,多說一句,Z1 Plus的TCXO時鐘是25Mhz,這是一個比套用在GPS10Mhz更好的頻率,能夠更好的減少網絡延遲和抖動。

    因此對於音樂伺服器而言,類PC硬件可以為提供DSD高規格檔到核心DSP轉碼的效能保障,在讀取網絡資源時候也能因為效能「跟得上」從而進行快速速率響應,而透過無風扇的幾乎全部重新設計的電路,在利用EMI雜訊過濾技術以及在埠處的各種濾波電路則可以規避雜訊和抖動,這樣歸根到底的作用,就是輸出背景黑、幹凈的原生音訊檔,好交由後端來處理,這就像在北京做粵菜比較講究的餐廳,必須得對水進行處理一樣,本身北方水就非常粗獷,只有經過過濾後用來炒菜的水才能凸顯菜的甘甜,仙籟Z1 Plus作用同樣如此。

    當然對於「顯性」就更值得來聊,我個人認為,音樂伺服器一定要盡可能減少系統之外的連線,最好只由伺服器來形成「閉路」系統,這樣做的目是減少外部雜訊幹擾,這就對伺服器介面提出了一些要求,不僅需要種類豐富數量多這樣看的見的部份,還需要規避介面帶來的網絡雜訊,仙籟的解決思路特別有意思,那就是透過兩個網絡埠,一進一出來替代網絡交換機「職責」,之前在使用Z1時,如果想要把數播連線在音樂伺服器中,必須要經過網絡交換機,如果使用的是仙籟自家N8還行,能夠濾除噪音,但如果使用的是其他外部交換機,很有可能引入新雜訊,而仙籟Z1 Plus配備了兩個網絡介面,一個接路由器,一個輸出端接帶有網絡介面的數播,這樣Z1 Plus就相當於交換機,簡而言之,系統全部經由Z1 Plus,就可以規避延遲、雜訊這三方汙染。其他介面方面,兩個USB 3.0和一個USB 2.0外加type-C介面以及專門經過最佳化的高分辨率輸出介面也很容易接駁解碼等後端產品。

    透過網線連線是最方便的

    當然既然仙籟Z1 Plus配備了兩個網絡端介面,那這次就「物盡其用」,這次就接上HIFIMAN首款,搭載自研喜馬拉雅R-2R架構的網絡串流媒體一體機HIFIMAN 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來試聽,它相比夜曲在功能方面僅去掉了藍芽,不過對於網絡串流媒體來講,還是有線連線在速度和穩定性上要超無線,因只要把串流媒體一體機透過網線接入到網絡中,就可以把手機中的各類音樂推播上去,而且音質反而要比藍芽更好,未來我會分享這款串流媒體一體機的詳細音質表現,這裏只做簡單連線介紹。

    使用網線連線後,在Roon軟件界面中就可以看到已經辨識出來了HIFIMAN,為Roon網橋,關於後者不做過多解釋,你只要理解為HIFIMAN 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內建了Roon網橋,在和Roon Core核心連線後作用就和有Roon Ready認證的器材提供相同作用功能就可以了,整個系統就完全「歸」Roon,加上核心支持到PCM 768,紅色小夜曲最高也支持到PCM 768,這樣就保證了音原始檔一致性。

    當然熟悉仙籟Z1的朋友都知道,Roon只是其中支持的一項功能,像Spotify、amaze music、tidal等等串流媒體矩陣都不在話下,而且官方還在不斷的透過OTA來解鎖更多功能,感興趣的玩家可以深度挖掘,這也是仙籟產品的一大特性,非常適合喜歡折騰的玩家。

    VitOS Orbiter直接進行管理是最方便的

    接下來就以HIFIMAN 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來搭配耳機聊聊音質。這次我選擇搭配的耳機絕對「豐儉由人」,入門選擇的是和聲力新入門款動圈大耳黑洞,之後直接跳到旗艦平板,HIFIMAN自家HE1000 V2,這兩套大耳機也是我目前的主力聽音器材。

    其實要評測音樂伺服器聲音最直接的做法是接駁不同音源,但是我看了看手頭上的CD,價格相差小10倍,因此並不適合直接進行對比,所以音質這部份就用兩種方法對比,一種是使用仙籟M1T接駁自己系統和之前的Z1比較,這種控制變量方法最公平,畢竟變化的只有音樂伺服器。從「根深蒂固」的聽感來看,仙籟Z1和Z1 Plus在聲音風格差距上並不明顯,兩者都是直白風格沒有任何音染,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固件版本以及內部電路多方面影響,仙籟Z1 Plus下的M1T透過USB方式連線分體解碼耳放的聲音,能明顯感覺聲音更為厚實,背景來也更幹凈,處理一些大編制曲目時候,不急不躁,至於接駁之前那套系統的聲音之前已經分享過多次,感興趣朋友可以檢視之前評測。

    而透過Z1 Plus網絡輸出埠接入的HIFIMAN 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在聲音表現上直接顛覆了我對一體機的看法(沒想到這麽快就打臉了),尤其在花費1200大洋升級了HE1000 V2耳機線後,這套就是在上文我所說的「起到鑒賞作用,並能閉眼聽歌」.

    因為不管是接駁「入門」的和聲力黑洞還是超過萬元的HIFIMAN HE1000 V2,這套系統能夠提供相當「濃烈」的音樂味,在開頭我也講了,這套系統有別於分體的「明察秋毫」也有別於CD過於厚暖的風格,反而是兼顧了音樂性和素質,這種可以「比肩」CD的厚潤和層次感,倒是第一次在這個價位的一體機中聽到,難能可貴,此外有別於印象中的要不過於強調線條感,要不過於悶糊印象,這套系統反而讓我可以踏實聽音樂。

    仙籟Z1 Plus提供的高規格音樂其實是不加任何修飾的,資訊量非常高而且細節拿捏得也不在話下,而想要「接住」這樣的迅源,就非常考驗解碼和後端放大能力,紅色小夜曲R-2R架構本身就是走的聽感路線,非常強調厚潤和細膩感,同時這部份框架本身效能也足夠強勁,雖為LE版本,但其實效能已經可以夠得上AKM旗艦比如目前特別火的AK4499風格,而且還結合了ES高端DAC的「控場」能力,這是我煲機一段時間後的新發現。

    所以在搭配和聲力黑洞這樣的「入門」耳機時,這種「抓耳感」就體現出來了,要比我手頭器材更能快速進入一種慢熱狀態,因此建議如果拿到HIFIMAN這款紅色夜曲不用特別熱機煲機開聽即可。和聲力黑洞這款耳機,最引人入勝的就是它對於縱向聲場的還原,這種規整同時又富有層次感以及適當的混響,「填補」了橫向不大的聲場,這種聲反饋則更突顯了縱向聲場內器樂結像質感和空氣感,另外對於低頻氛圍的表達也能夠對音場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不過在高頻方面我個人感覺就有些強調器樂亮度,但這種亮度不是刺激感,而是本身器樂的金屬質感,銅管尤其明顯,高頻延伸和泛音恰到好處,但在我分體解碼耳放上就有些克制,如果喜歡稍微「豪放」一些的高頻亮度,建議搭配一些有高密度重樂性表達的前端比較好。中頻人聲延續了雅典娜那種有「女毒」走向的風格,口型不大且精致,非常適合聽一些註重情感表達的清雅型女聲,水潤細膩且帶有一點齒音則強化了形體感;低頻則是僅次於聲場表現的部份,因為篇幅原因我這裏就只做概括,這部份能夠抓住一部份初燒玩家耳朵,量感相比中頻和高頻能夠很好的感知到,回彈稍顯粘滯感,但並沒有缺失清晰度,瞬態和動態並不太強調響應速度,依舊和中頻以及高頻有很好的分離,這套系統恰好能夠發揮出這款耳機全部實力,表現出來了這價位的應該有的標桿水準。

    而換上自家HIFIMAN HE1000 V2,本身「全鏈路」高規格音訊傳輸最終都透過這只耳機表現出來了,而這也是另外一「隱性」表達:能夠為後端器材提供最強的有力保障,同時又不會「添油加醋」,而是把最為純粹的音源訊息給到後端,讓後端以及搭配的耳機表現出它本身的特性。HIFIMAN HE1000 V2正是在人聲和器樂整體表現上,真正達到了統一,好的系統可以讓耳機發揮出最大實力,而透過好的耳機表達出來的聲音則能夠襯托出音源的純凈感。用這只旗艦耳機,在聽恩雅的【I want Tommory】這首器樂和人聲各占一半的曲子,開頭空靈的合成樂短促悠揚,空靈而略帶寂寥的回響響徹耳畔,加之延伸非常遠,但這種略帶羽化的邊際感,反而會更迷人,恰如其分的密度和資訊量雖高,但沒有填滿整個空間,而是稍微留了白,用現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不響」,人聲從遠處飄入進來,雖然我用了「飄」這個詞,但並不代表人聲結像就搖擺不定,而是一種略帶感傷但又充滿堅毅,人聲聲線較為硬朗的從遠處融入進來,挑高了恩雅這樣悠揚且婉轉優雅帶有一點傷感氣質的嗓音,娓娓動人,人聲是HIFIMAN HE1000 V2一大亮點,潤而不膩,亮而不刺激,略微加入的一點齒音則讓整體人聲形體感極強,適當的低頻烘托則起到點睛之筆,讓整體橫向聲場和縱向聲場在一定混響和殘響下,具有良好的空間感。當然HIFIMAN HE1000 V2能夠在人聲上有如此出色的表達確實有些出乎我意料,在器樂上,雖然因為受限於紅色小夜曲定位稍顯有些急促,但在表現三重奏和四重奏以及一些像穆特【四季】這樣比較突出單一器樂的曲目時,並不會出現力不從心現象,尤其後者高瞬態的切入進來的淩厲感表現還是非常到位的,而在低頻表現上,我個人感覺紅色小夜曲加強了這部份表現,加之仙籟Z1 Plus對於高采用率格式的支持,在表現出自然真實低頻基礎上,增加了一點柔化的音染來調味兒,讓低頻不至於過於強調速度感,而是融入一些極低頻來強調整體氛圍來加強與中高頻的在空間感上的塑造性,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聽」,讓音源曲目可以在保障高素質基礎上,增強音樂活躍樂感,至於更加詳細的聽感分享,會放在獨立評測中。

    就像我在文章最前邊講的,這是我折騰搭建過的最為復雜且多元的台式桌面系統,當然「環繞」仙籟Z1 Plus數播並透過VitOS Manager這款APP的玩法還有很多,它幾乎涵蓋了所有能夠想得到的玩法,另外還支持雙向音樂備份和匯入,以及雙固件設計都為喜歡折騰玩家提供了一個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

    回到開頭,我想玩過【死亡擱淺】的朋友都會明白。自己搭建一條梯子,這時候並不會獲得喜悅感,但這條梯子幫助到了別人,一種頗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同理,自己這套系統器材雖然多數時刻只局限在個人使用環境中,但透過分享可以讓更多發燒友了解,假如萬一有一天無意間聽到其中的一套器材亦或是一件器材,那種聽過聲音產生的共情,或許會引起更大的共鳴,而這種共鳴,就會一連串漣漪反應,由點連成線,再由線編織成網,而網就是聽音樂本身這件事兒。

    附三套音源系統

    路由器:華為AX6

    HiFi交換機:仙籟N8網絡交換機

    音樂伺服器:仙籟Z1 Plus作為Roon核心

    音樂播放器:仙籟M1T當做純數碼轉盤,外接NAS(音訊單獨隔離放置)

    HiFi線性電源:仙籟電源F1連線仙籟M1T

    第一套HiFi方案:仙籟M1T當做純數碼轉盤之後USB輸出到全想A800之後平衡輸出到聲韻金牛座MKII,這套主要是聽古典交響

    第二套HiFi方案:仙籟Z1 Plus直接網線連線HIFIMAN 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這套來聽人聲和器樂,以及部份編制曲目

    第三套HiFi方案:山靈CA80透過RCA連線到聲韻金牛座MKII,購買自己喜歡的CD來聽。

    線材:RCA為卡達斯寶石連線山靈和耳放;卡達斯寶石電源線連線HIFIMAN SERENADE Jr 紅色小夜曲串流媒體一體機;另外一條卡達斯電源線連線金牛座MKII耳放改善硬冷。

    未來計劃:

    今年音源部份量力而行,準備先購買CD,之後有功夫就選選CD機。分體解碼有更換想法,還在觀察,耳放準備放在明年;一體機沒有計劃更換,如果有也是同品牌更高檔次型號,線材很喜歡沒有更新計劃;大耳目前就HE1000 V2和HD800換著聽,手頭有不少升級線,準備折騰折騰,今年大概是這樣計劃的。

    如果你有關於任何搭配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