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日元外,韓元也位列今年對美元貶值前三名的亞洲貨幣之一。韓元對美元今年已貶值逾5%,是亞洲表現第三差的貨幣,僅次於日元和泰銖,在4月中旬一度跌破1400點大關,為2022年以來首次。南韓政府也因此開始對單邊押註韓元貶值發出警告。
一直以來,弱勢貨幣為一些出口導向型亞洲經濟體所偏好,通常這被認為有利於本國出口企業獲得有利競爭。然而,隨著美元過於強勢,這一「鐵律」正被撼動。不僅僅日本,南韓近期也感受到韓元快速、大幅貶值正給本國出口企業帶來麻煩。並且,與弱勢日元有利於日股不同,南韓同時擔心弱勢韓元對南韓金融市場的不利影響。
南韓中小企業受沖擊尤為嚴重
南韓是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在全球出口和科技行業供應鏈占據重要地位。但南韓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原材料進口,隨著韓元大幅、快速貶值,原材料進口成本日趨走高。
對於依賴海外材料進口而無力對沖匯率風險的南韓中小型企業來說,韓元快速、大幅貶值帶來的痛苦尤其顯著。
南韓中小企業聯合會(Korea Federation of SME)經理林敬民(Lim Kyung-min)稱:「我們不應忽略,南韓出口商同時也是進口商。自疫情以來,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一直在上漲。」他補充稱,並且南韓出口企業從韓元貶值中獲得的任何有利競爭都很容易在與其他亞洲國家競爭中被侵蝕,這些國家正在繼續向供應鏈的上端攀爬。投資機構Eugene Investment Co.的經濟學家Lee Jung-hoon也稱:「數據顯示,南韓出口實際上並未因韓元疲軟而錄得任何增長。」
「一種恐懼感正在悄悄向我襲來。」總部位於首爾的大益特鋼(Daeil Special Steel Co.)的行政總裁(CEO)Lee Eui-hyun坦言。該公司是一家出售和組裝工業器材中使用的金屬零件的小企業。
不僅僅中小企業,代表南韓最大規模企業的遊說團體南韓工業聯合會的副會長李相浩(Lee Sang-ho)表示,盡管三星電子等大公司通常被認為會因其市場主導地位而從疲軟的貨幣中獲利,但韓元近期對美元跌至1400對他們來說也是出乎意料的。
「韓元貶值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南韓經濟研究所(Kore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Cho Gyeong Lyeob在一次研討會上表示,正在海外借錢擴建設施的南韓企業集團,以及南韓鋼鐵、化工和能源進口商以及南韓航空公司等,都是受到韓元貶值影響最大的。
擔憂破壞南韓金融市場的穩定
南韓比日本更慘的一點還在於,投資者應對外匯走勢的方式存在顯著區別。通常,日元走軟會提振日本股市,因為市場會預期以日元計價的日本海外利潤將增加。但韓元走軟往往會導致南韓股市同步下跌,理論上,股價走勢是由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進口成本的上升會擠壓利潤空間,而韓元貶值對出口的提振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投資者還擔心,韓元的快速、大幅貶值會破壞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種情況對於那些缺乏針對貨幣波動采取了外匯對沖的南韓企業來說,尤其令人不安。去年8月,南韓中小企業聯合會在美元對韓元位於1322附近時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中,約49%的中小南韓出口企業表示,他們並未采取外匯對沖。
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許多南韓中小企業都不願持有與貨幣掛鉤的衍生品。因為,南韓出口企業曾在當年的KIKO危機中因對沖韓元升值而損失約27億美元。KIKO合約的全稱為「敲入障礙+敲出障礙貨幣期權」(Knock in, Knock out currency option),是南韓銀行2006年後推出的一種零成本(Zero-Cost)期權,主要目的是減少購買期權對沖外匯風險的南韓企業的期權費支出,曾是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領域最流行的外匯期權合約。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韓元貶值導致參與KIKO合約交易的南韓企業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有些甚至因此遭遇破產,南韓法院適用情勢變更原則解除了KIKO合約, 引發了廣泛爭議。
上述調查還顯示,受訪南韓企業普遍希望美元對韓元匯率能降至1262左右,但截至今日午間,該匯率仍處於1368附近。
Lee稱,留給南韓企業的時間不多了。韓元的進一步貶值可能會同時推高國內商品和進口商品的價格,加重像他這樣的中小出口企業的負擔。並且,他稱,像他這樣的企業在面臨多年來借貸成本最高的情況下,本已難償還貸款,眼下壓力山大。「我們可能最多還能支撐六個月到一年。此後,一切將變得非常困難。」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