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一角
文|泡芙小方
資訊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中和結尾
中歐電動車談判進入白熱化階段,隨著終裁日期的臨近,歐盟突然采取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繞過中國的官方代表,試圖與部份中國企業「單獨接觸」。
然而真的有車企選擇和歐盟進行不良接觸,距離塵埃落地僅剩一周之際,也是最關鍵的時刻,
官方連續兩次披露歐盟接觸事實,發出警告:此時中方企業切不可被歐盟分化!
中國新能源汽車
資訊來源:玉淵譚天,2024-10-24,【關鍵時期,歐盟單獨約談個別車企妄圖分化中方】
歐盟的分化策略
早在雙方磋商機制確立最初時,歐方就以「反補貼調查」為由對中方電動汽車產業發難,而中國始終致力於透過集體談判和價格承諾等手段,力求達成符合雙方利益的協定。
但歐方近期繞過中方代表,與某些車企進行私下溝通,引起中方強烈反應,甚至在國內引發對個別企業的警示。這一分化策略的核心是,歐盟想借機打破中方企業的集體協商,以獲取更大的主動權。
歐盟旗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外飄揚
中方希望借助價格承諾的機制避免高額關稅,維持正常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國方面希望透過實施價格保證的策略,來規避高額的關稅,從而保持市場上的公平競爭。
歐洲方面卻一直沒有給予重視,並不認可方案,反而私下來搞「小動作」。這麽做的背後實際上是歐盟希望透過誘導個別企業「接受歐盟條件」,達成單方面的價格承諾。
位於江西南昌的江鈴汽車電動汽車生產線
對於歐盟的做法,中國機電商會選擇了披露他們的行為,放到台面上來看,表達中方誠意的同時,還指明了歐盟是在幹擾談判,影響信任的基礎,目的不只是為了警告歐盟,同樣也是在警告被他們接觸的企業。
中國機電商會關於中歐價格承諾談判的聲明
專家分析歐盟之所以這麽做,很大程度上是對自身電動汽車產業的擔憂,覺得和中國電車相比競爭力不夠。
當前歐洲在電動車生產上缺乏足夠的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難以與中國產品形成有效競爭,尤其是在電池技術、整車制造和核心技術研發方面,歐洲車企與中國車企的差距逐漸拉大。
比亞迪車展
歐洲希望透過限制中國電動車的方式,為本地制造商創造喘息之機,甚至試圖利用價格承諾的條件,誘導一些中國企業在歐洲本土建廠。
但是歐洲內部尤其是德國等汽車產業重鎮,在面對中國企業的高效產能和成本優勢時,顯然難以快速適應新的競爭格局。
福特在歐洲推出了一款名為 Capri 的新型電動汽車
更何況在綠色轉型的全球大背景下,歐洲若要達到既定的碳中和目標,也需要依賴中國在新能源方面的技術創新和規模生產優勢。
然而歐方的策略並非萬無一失,中國企業並未因分化策略而輕易動搖。中方對「單獨約談」帶來的潛在風險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在知識產權、市場份額以及關鍵技術流失方面。
歐盟會議
資訊來源:上觀新聞,2024-10-26,【媒體聚焦 | 車企與歐盟「單獨談判」引發爭議】
歐盟內部存在分歧
因為中國企業已經在這樣的手段面前吃過虧了,例如鐵礦石談判中的「胡士泰事件」,因資訊外泄導致中國企業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造成了上千億元的損失。在不對稱的資訊環境下,任何形式的單獨接觸都有可能帶來長遠的
中國機電商會一再呼籲中國電動車企業保持戰略定力,避免在利益誘惑前做出可能導致市場競爭力削弱的選擇。
胡士泰(南華早報 圖)
雖然歐盟在投票中,以多數票透過了加稅的方案,但是並沒有在其內部達成統一的意見,另德國、法國等傳統汽車制造大國對電動車的態度並不完全相同。
德國部份車企和利益團體認為,中國電動車的進入雖然帶來了競爭壓力,但同時也為歐洲帶來了一些綠色轉型的契機。而法國等國家卻十分擔憂競爭,更傾向於支持對中國電動車施加更高的貿易壁壘。
BYD汽車
一些成員國也擔心,如果實施高關稅,市場可能會產生負面反應,這不僅會影響到整個歐洲的經濟,還可能對原生的傳統消費市場造成損害。
這種分裂也給中方帶來一定的談判空間,使中方在與歐盟的博弈中保持一定的主動權。更重要的是中歐談判背後其實不僅僅是關於市場的直接競爭,更是新能源產業全球布局的一個縮影。
重慶汽車品牌「問界」亮相巴黎國際車展
資訊來源:新華社客戶端,2024-06-20,【特稿|綠色是共同語言 更是共贏引擎——歐洲多國人士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助力綠色轉型充滿期待】
中歐新能源博弈
中國憑借高效的生產力、較低的制造成本以及完善的產業鏈,在全球電動車市場逐步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力。歐盟選擇的是以時間換取空間,透過打壓中國電車,來保護自身產業免於完全失去市場份額。
很明顯在當前全球正進入新能源技術競爭的白熱化階段,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願在這一關鍵領域失去主導權。
長安汽車數智工廠生產線
歐洲一方面希望借助中國的生產模式實作轉型,但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的高效模式和技術創新心存顧慮,擔心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占據過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導地位,這種復雜心態的體現,正是當下分化策略的直接原因之一。
然而從長遠來看,歐方的這種策略極可能適得其反,分化策略一旦成功,中方企業在歐洲的市場份額被逐步壓縮,這不僅會影響中歐經貿關系,也會使歐洲錯失真正的綠色轉型機會。
德國漢諾威國際交通運輸博覽會媒體預展上,人們在東風汽車展區參觀
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成功早已不是以前的「低價格策略」,而是其在生產效率、技術創新以及規模效應上的綜合實力。
歐洲若長期依賴分化手段遏制中國競爭,可能在短期內保護了本地市場,但卻忽視了與中國企業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共同應對綠色轉型的長遠機會。
歐盟投票結果
中國也並非沒有反制措施,針對歐盟的反補貼調查,中方明確表態,將堅定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不會因歐盟的分化策略而屈服。
並且中方的反制手段不僅限於電動車產業,未來在消費品、奢侈品等多個領域,中國都有能力采取對應措施。
江蘇連雲港港東方港務分公司碼頭,滾裝輪準備裝載新能源汽車出口國外
特別是在中美歐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市場的吸重力和對外開放的潛力,都是歐盟不容忽視的因素。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電動車企業更需警惕短期利益,尤其是在全球市場格局變化的背景下應保持長遠眼光。
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準備出口的新款特斯拉Model 3新能源汽車
中國企業如果能在技術創新、市場布局以及產業鏈整合方面繼續深耕,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應註重產業鏈的完善和生態系的構建,便能在國際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從而形成更強的市場話語權。
如今談判進入關鍵時刻,中國機電商會和「玉淵潭天」在短時間內對此事進行了兩次的公開報道,就是對其進行警告,
不要把為了小利而被分化,以大局為重,因為現在不只是企業自己的利益,而是更大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在前。
玉淵譚天釋出的文章
在這場中歐電動車談判中,盡管面臨種種挑戰,中國企業展示出高度的集體意識與堅定的長遠眼光。無論是歐盟的分化策略,還是市場競爭中的層層壓力,中方始終堅持公平貿易和合作的原則,力圖在全球新能源轉型中發揮積極作用。
這不僅僅是一次談判,更是一場關於未來綠色產業發展的深遠布局。透過不斷創新和堅守團結,中方企業正為全球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向世界展現出負責任、合作共贏的積極形象。
中國國旗(右)和歐洲聯盟盟旗
參考資料
玉淵譚天,2024-10-24,【關鍵時期,歐盟單獨約談個別車企妄圖分化中方】
上觀新聞,2024-10-26,【媒體聚焦 | 車企與歐盟「單獨談判」引發爭議】
新華社客戶端,2024-06-20,【特稿|綠色是共同語言 更是共贏引擎——歐洲多國人士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助力綠色轉型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