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三亞酒店價格暴跌,跌倒在暑期旺季之前

2024-07-16財經

本該是旅遊業的黃金時節,三亞酒店業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月薪 2 萬住不起如家漢庭」 ,去年暑期這句戲謔之語還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誰曾想,短短一年光景,三亞酒店業就從「天價」跌入「白菜價」的境地。

眼下,一紙倡議書在旅遊圈內炸開了鍋,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等三家機構聯名發聲,直言當地酒店業正面臨「極度內卷、客流下降、普遍虧損」的艱難處境。

這份倡議書無異於一記警鐘,敲醒了還在憧憬暑期旺季的三亞酒店從業者們。暑期大潮尚未洶湧而至,三亞酒店業就已跌倒在「黃金檔期」的門檻前。

三亞酒店,怎麽就「跌」成這樣了?

翻開三亞酒店業的「病歷」,癥狀可謂觸目驚心。

入住率直線暴跌,成了壓垮酒店的第一根稻草。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三亞酒店平均入住率僅維持在 50%-60%之間。即便是頭部知名高星度假酒店,入住率也難以突破 60%。更有甚者,不少中小酒店的入住率已跌破 50%大關。

與此同時,酒店價格也在一路狂跌。從「618 大促」開始,三亞高星度假酒店就開啟了瘋狂甩賣模式,套餐價格一降再降,降幅高達 30%-50%。而中小酒店更是陷入低價廝殺的泥潭,有的酒店價格已跌至 100 元/間夜出頭。

更讓人唏噓的是, 即便價格跌入谷底,酒店入住率卻不升反降。這種「跌跌不休」的狀況,讓整個三亞酒店業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

三亞酒店,為何突然「失寵」?

細究三亞酒店業的「失寵」之因,可謂是內憂外患,多重因素疊加。

首當其沖的,是報復性消費浪潮的退潮。去年的旅遊熱潮如同一場盛大的狂歡,而今年,人們的旅遊消費熱情明顯回歸理性。

與此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人們的錢包也越發「謹慎」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像三亞這樣的長線休閑度假目的地,自然首當其沖被「割舍」。

更棘手的是,三亞還面臨著來自境外的強力「挑戰」。隨著各國陸續放寬入境政策,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海島遊性價比不斷提升。相較之下,三亞的吸重力難免有所下降。

「現在去峇里島,住五星級酒店,吃喝玩樂一條龍,總花費還不如在三亞住幾晚。」 一位經常出境遊的遊客如是說。

除此之外,三亞酒店業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同質化競爭嚴重、創新乏力、服務水平參差不齊......這些積弊已久的問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更是被無限放大。

三亞酒店業,如何突出重圍?

面對當前的困境,三亞酒店業究竟該何去何從?

低價競爭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一味地壓低價格,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陷入惡性迴圈。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 「100 元/間夜已是底線,再低就是在自殺式競爭了。」

與其坐困愁城,不如化危為機。三亞酒店業或許應該借此機會,重新審視自身,尋求突破。

差異化經營勢在必行。 與其千篇一律地堆砌奢華設施,不如深挖三亞本土文化,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主題酒店。讓遊客住進酒店,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微縮的「三亞文化博物館」。

服務質素亟需提升。 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酒店不應僅僅是一個睡覺的地方。如何為遊客提供更豐富、更有趣、更有當地特色的體驗,這是每一家三亞酒店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擁抱新技術、新業態也是破局的關鍵。 比如,借助直播帶貨、短影片行銷等新興渠道,讓更多人看到三亞酒店的魅力;又如,發展「酒店+」模式,將酒店與康養、文創、美食等元素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產品。

當然,政府的扶持也不可或缺。出台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最佳化旅遊環境......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的積極作為。

這個暑期,三亞酒店業的「寒冬」能否就此化解?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有直面問題、主動求變,三亞酒店業才能在這場「寒冬」中找到破冰之路,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