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國透過將中國的福建晉華列入「實體清單」來實施制裁,這家初創的芯片制造商因此被迫停止生產。
在這場突發的貿易戰中,主串流媒體網站上出現了一篇標題為【現在向美國投降是代價最小的時候】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註。
這場貿易戰由美國挑起,尚未有來自中國的直接回應,就已有國內輿論斷言中國無疑將會敗北。
回顧過去六年,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思路更加明確,目標更加清晰,內心也更加堅定。
現在已接近9月18日,如果美國聯邦儲備在中秋節後宣布降息,那將意味著美國針對中國的金融戰爭也宣告失敗。
就在昨日,一件重大新聞使那些主張投降的聲音瞬間消失。
工信部宣布光刻機技術突破至8nm
根據工信部9月14日的訊息,中國在集成電路領域取得了一項重大技術進步,【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套用指導目錄(2024年版)】中,電子專用器材類別包括氟化氬光刻機,光源為193納米,分辨率可達65nm以下,套刻精度達到8nm。
這標誌著中國在半導體器材制造領域已完全自給自足,無論美國和荷蘭如何制裁,都無法阻止中國生產7nm及以上高端芯片。
在這場科技戰中,中國憑借持續的努力,在技術追趕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這是美國人未曾預料到的。
此外,盡管全球半導體市場整體萎縮,中國今年1-7月的芯片出口仍同比增長了25%。
每當美國財政部長訪華,任務重大。2023年耶倫存取中國,其任務之一是試圖說服中國官員,美國阻止中國獲取半導體等關鍵技術的措施不旨在損害中國利益。
但耶倫回國後,外媒報道稱,美國對中國的芯片技術封鎖等同於宣戰。
文章中甚至明言:「我們不僅不允許中國技術上有所突破,還要逆轉其現有的技術水平」,芯片禁令「本質上是要根除中國的高端技術生態系。」
如果美國先前的封鎖和制裁等措施成功,可能會阻礙中國一代人的技術進步。
如果說特朗普針對的是中國企業,那麽拜登近年來的打擊焦點則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但到2024年,中國不僅不再依賴芯片進口,反而芯片出口大增,
總的來說,隨著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我們對外依賴程度顯著降低。
但是我們是否就此滿足呢?芯片行業的突破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金融戰結束,熱戰開始?
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不會因為中國的階段性勝利就此結束,我們可以回顧韓戰時期中美的和談過程,雙方一邊戰鬥一邊談判。
當敵人意識到在戰場上無法取勝時,才是真正和解的開始。
現在的中美貿易戰已經升級為金融戰,貨幣戰。
今天是9月15日,中秋節過後不久,美國將會公布新的利率決策。
市場預計,美聯儲9月可能降息25-50基點,下半年總降息振幅可能達到75-100基點。
一旦美聯儲開始降息,即意味著美國2022年發起的對中國的金融戰爭失敗。
即便是強大的美聯儲,也被迫處於這樣的困境。
無論美國如何掙紮,目前全球工業產值40%由中國占據,沒有中國的參與,美國甚至無法生產任何終端產品。
許多人已經在討論,如果美國在貿易戰和金融戰中均敗北,美國可能會透過外部沖突來解決內部矛盾。
甚至美軍可能直接參與一場熱戰,以證明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我們不能排除美國采取這種行動的可能性,但一旦熱戰開始,美國真的有贏的把握嗎?
美國現在投降代價最小。
希望美國能保持清醒,明智地看待形勢,意識到現在是其向中國投降代價最小的時候。
因為如果爆發更大規模的熱戰,美國將無力承受。美國聯邦政府目前也無力再支撐一場戰爭,更別說取得戰爭的勝利。
雖然美國的年度軍事支出仍是全球第一,但是熱戰與軍事備戰不同。
美國必須投降的三個理由:
根據財聯社9月15日的報道,美國波音公司兩個工廠的3.3萬工人已經開始罷工。由於過去一年的高通脹率,波音公司工人對25%的漲薪不滿,因此選擇罷工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此外,美國的工業空心化導致其國內制造業已不像數十年前那樣能迅速轉換為戰時兵工廠。
再次,根據美國財政部的報告,今年前11個月,美國國債利息支出高達1.05萬億美元,較2023年增長了30%,這筆支出已超過養老保險支出,僅次於軍費支出。未來若國債規模繼續增長,利息支出可能超過軍費支出。
因此,無論美國與誰交戰,都無法保證勝利。
因此,現在對美國來說,投降是代價最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