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法媒:面對中國「綠色優勢」,歐洲進退維谷

2024-07-23財經
參考訊息網7月23日報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綠色能源的工廠」,面對中國的「綠色優勢」,歐洲卻心情復雜。法國【快報】周刊網站7月9日在【綠色產業:面對中國,歐洲進退維谷】一文中對此進行了分析。文章摘編如下:
人們已經知道,在藥品生產方面,中國是關鍵角色;在塑膠生產方面,中國處於關鍵環節;在手機組裝、入門級產品或尖端科技產品方面,中國也難以繞過。中國還是時尚產品復制模式中心,因為其擁有快速滿足產品不斷更新的制造網。
隨著能源轉型,中國更大力推動其世界工廠的地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綠色能源的工廠,這滿足了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也讓中國產品在出口方面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
在歐洲,中國企業在太陽能電池板方面擁有壟斷地位。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稱,中國企業占了歐洲太陽能元件90%的供應量。
在攻占國外市場的首批車企中,上汽名爵和比亞迪充分利用了中國的戰略。在價格上很難被打敗的這些車企,擁有非常高效的生產鏈和實實在在的創新能力。
據預測,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將占到歐洲銷售量的四分之一。北京在車用電池領域已經跨過了一個台階。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一些企業掌握了競爭力。
根據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的數據,中國控制了全球40%的鈷和78%的石墨產量,提煉了全球95%的錳和67%的鋰。這讓中國可以控制電動汽車以及所有能源轉型行業的價值鏈。任何綠色產業的領域都繞不開中國。
自7月4日起,歐盟提升了針對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關稅。歐盟希望透過這些新的關稅壁壘來恢復公平競爭。但是歐盟並沒有因此放棄中國產品,因為歐盟希望這些企業在歐洲建廠。接下來要看看這些車企會否跟隨比亞迪的腳步,後者的第一家歐洲工廠將在匈牙利設立。未知的是,這些車企會否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以繞開關稅。在這項措施的影響下,歐洲一些氫能企業如西門子能源公司,從7月初就在致歐盟的公開信中主張「改變歐盟貿易、競爭和產業政策」,呼籲采取「歐洲制造」標準以保護歐洲本土產業。
這是一次很棘手的變革。有一心想在中國保有市場份額的德國,有那些希望獲得中國投資的國家,也有去工業化很徹底的法國,它們想要的合作和競爭各有不同。這些分歧可能會讓各國推出新的平衡政策,尤其是在極右翼崛起的情況下。
全球貿易專家樊尚·維卡爾指出:「歐盟似乎希望這些成員國能采取協調一致的產業政策。目前,相關領域的產業政策投入巨大,而且企業讓各國陷入競爭以求得更多補貼。這讓歐盟面臨著競爭力喪失的風險,尤其是針對中國而言。」(編譯/蘆龍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