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美國不死心,非農超預期,美元升值,意欲何為?

2024-10-08財經

美國還不甘心,準備和我們爭奪資金了嗎?

最近美元利率下調,再加上中國出台了多項實質性的利好政策,導致中國資本市場表現異常火爆。

不僅僅是國內投資者沈浸在這場盛宴中,美元資本也積極集結資金,準備大步邁入中國市場獲取一份蛋糕。

然而,當前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美國公布了一份遠超預期的非農就業數據,這不僅穩定了市場情緒,也維護了美元的流動性,顯然是在意圖「搶錢」。

非農數據遠超預期,美國又有新動作?美國人「奪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今天我們將討論這些問題,寫作不簡單,感謝您的點贊、轉發和收藏。

非農數據大幅超出預期,美國人依然抱有希望?

最近下跌的美元指數,似乎又出現了回升的跡象。

國慶假期,美元指數快速上漲0.5%,離岸人民幣回落至7.1,而日元則表現極差,從139.6跌至148.7,不到兩周的時間內貶值了4.65%。

美元指數為何會大幅上揚呢?

原因在於,美國公布了一份令人震驚的非農就業數據,導致美元指數大幅上升。

具體來說,9月份美國非農就業增長了25.4萬人,遠超預期的14萬人。同時,8月份的新增就業數據上調了1.7萬至15.4萬人。此外,失業率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目前為4.1%。

25.4萬的非農就業數據,其實內部存在哪些問題已不再關鍵,關鍵在於美聯儲將要傳遞出的態度。

自從美元降息以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外資迅速將目光釘選在中國市場,將人民幣資產視為必爭之地。

然而,很明顯,這並未符合美國的預期:

降息是可行的,外資回流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接受,但如果目前這種「天崩開局」的情況持續,那就不太行,必須采取一些措施。

目前中東局勢動蕩,油價飆升,通貨膨脹顯然會再度來襲。降息50個基點顯然無法解決問題,我們該采取什麽措施呢?

只需提供一份令人驚嘆的非農數據即可。

美聯儲此舉意在向全球傳達,美國經濟已達到頂峰,大家應穩妥握住手中的美元,不要隨便東遊,而是把資金投入美國,這才是未來的投資方向。

巴菲特在「助威」?

誠實地說,美聯儲對數據的操控早已見怪不怪。當需要降息時,就業數據顯示得糟糕透頂;而一旦要穩住就業,相關數據便會迅速回升。反正到了那個時候還可以進行調整,這完全就成了為政策服務的工具。

除了這種「盤內招」,美國這次還采用了「盤外招」。

許多人可能已經註意到,最近投資大師巴菲特有了新的動態。

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宣布計劃發行新的日元債券。

巴菲特發行日元債券傳達了怎樣的資訊?

幾年前,巴菲特投資了日本股票並獲利豐厚。他的聰明之處在於連本金都不是自己出的,而是透過發行日元債務來籌集資金,並利用這些低利率的日元為自己創造收益。

目前,巴菲特再次發行日元債,引發了訊息傳出。這是因為他對日本的金融和航運股票持樂觀態度,再次準備投資。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也宣布將暫時維持當前利率,不進行加息,這與巴菲特的策略形成了一種配合。

簡而言之,巴菲特此次親自參賽,幾乎可以直接說他對日本經濟持樂觀態度,並認為投資日本股市是有利可圖的。他在呼籲大家一同購買日股。

作為「股神」的巴菲特,全球範圍內擁有眾多追隨者,他的投資影響力不可忽視。

再加上那一份異常優秀的非農就業數據,是不是顯得有點奇怪呢?

顯而易見,這就是要在中國市場爭奪利益,強行抑制當前蓬勃發展的勢頭,將一部份份額轉移到日本市場。

該如何應對呢?

美聯儲在數據上做文章,無論如何誇贊美國經濟如火如荼、繁花似錦,聲稱實作了軟著陸,都無法掩飾其背後脆弱的現實。

此前,鮑威爾曾表示將會降息兩次,美聯儲的官員們也暗示這兩次可能各降50基點,但美債收益率卻並未隨之大幅下跌。

這表明,即便美元降息顯然會導致債券價格上升,收益依然可觀,但人們仍舊不願意接手,因為對美元的信任已經降到了最低點。

無論美聯儲是否降息,美國經濟的真實狀況如何,最終投資者還是會選擇那些值得信賴的優質資產進行購置。

當然,歸根結底,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好壞,關鍵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的狀況如何。

資本始終追求利潤,只要能夠在中國市場穩健地獲取收益,即便美國采取各種措施,也不會對我們構成根本性的影響。

在美元降息後,我們采取了重大舉措,透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為股市註入8000億的資金,以此來振興資本市場,並提升對外資的吸重力。

因此,大家應提高信心,保持平糊的心態。事實表明,舊有的秩序正在崩潰,而美國也並非如人們所想的那般無敵。

結尾的話:

外資快速湧入中國,積極購買人民幣資產。盡管美元已進入降息階段,美國仍不肯放棄。

然而遺憾的是,現如今美國掌握的籌碼並不多,就算能操控數據,其效果又能有多少呢?

深入探討熱門話題的真實情況,如果您喜歡此類內容,歡迎點贊、留言討論以示支持。#智啟新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