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歐佩克+」宣布將減產 國際油價卻創近4個月來新低

2024-06-04財經
中新網6月4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葛成)在平靜了一段時間後,國際油價又出現了一輪新動向。
據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官網顯示,當地時間2日,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合作夥伴)舉行第37次部長級會議。包括沙特、俄羅斯、伊拉克等在內的8個歐佩克+成員國,同意延長當前的自願減產措施,以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的穩定與平衡。
中新財經註意到,上述減產措施公布後,國際油價並未止跌回升。布倫特原油期貨在3日和4日兩個交易日接連走低,跌破80美元關口,創近四個月以來新低。近兩個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連續跌破90和80美元兩大關口,跌幅超過15%。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圖。
延長減產為何未立竿見影?
專家認為,達成協定並不意味著減產可以順利執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碳中和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董秀成告訴中新財經,歐佩克在國際學術術語中被定義為「卡特爾(cartel)」,這類組織通常出現在寡頭壟斷市場中,其設立的目的是避免寡頭之間的激烈沖突。由於沒有約束機制,成員國不遵守協定也沒有懲罰措施,因此,即便簽署協定,也未必能夠很好地執行。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王利寧則表示,從歷史上看,在歐佩克組織中有些國家減產或執行結算程度不及預期是正常現象,為彌補這一影響,沙特、俄羅斯等國推出了更嚴格的自願性減產措施,以緩解其他產油國減產不足的影響。
「限產是歐佩克對於國際原油供需形勢作出判斷後的應對措施。如果不保持限產,國際油價是撐不住的。」董秀成看來,歐佩克+本次推出的限產措施比較溫和,國際油價仍可能會延續前段時間的下降趨勢。
限產措施背後有何動因?
對此,王利寧分析稱,歐佩克+作出限產措施背後動因是想保持國際油價處於高位,該組織成員國經濟的主體收入大多需要依靠石油產業,油價越高越有利。
具體來看,8個歐佩克+成員國決定把2023年11月宣布的日均220萬桶的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2024年9月底,之後將視市場情況逐步回撤這部份減產力度。此外,8國將把2023年4月宣布的日均165萬桶的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2025年12月。
據王利寧推算,歐佩克+成員國日均減產220萬桶,約占其總產量的5%。從全球經濟的角度看,若上述措施有效使油價反彈,或將推高部份已開發國家的通脹水平,反之則會降低通脹,進一步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產生潛在影響。
資料圖:長沙一加油站,汽車停泊在指定位置進行無人自動加油。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將對國內油價產生哪些影響?
根據現有定價規則,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存在聯動機制,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同時,國內油價卻並不會隨著國際油價的波動而無限上漲;反之也不會無限下降。其調控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
中新財經註意到,目前國際油價距離國內調控上、下限距離較遠,國內成品油將按機制正常調整。本周期內,據機構測算,截至4日第四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每桶79.22美元,變化率為-2.88%,對應的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應每噸下調145元,折合升價約0.13元。
在全球綠色轉型的推動下,以太陽能、水能、風能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快速發展。這些能源憑借清潔、可持續的特性,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套用。如今,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在中國快速普及,進一步減少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從去年開始,傳統油氣行業就有投資下降的趨勢。」董秀成告訴中新財經,業界對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已作出預判,能源巨頭或因此而減少對石油、天然氣產能方面的投資,進一步導致石化燃料的產能和供應能力受到沖擊。
不過據他判斷,由於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平衡點很難把握。最近相應的產能又有所反彈,未來很有可能處於波動狀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