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桂浩明:非ST股能否放寬「面退時限」

2024-06-08財經

本文共1642字

閱讀完約3分鐘

■ 桂浩明

面值退市,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如果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將被強制退市。這幾年,A股市場上退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多,其中有相當一部份就是觸及了面值退市這一條款,今年這一狀況則將繼續有所增加。
面值退市是國際資本市場的一個慣例,它與在規定時間段內成交量低於某個數值一起,共同構成了退市政策中交易類退市規則的核心內容。作出這一規則安排的主要原因,在於維持上市股票的流動性與基本價值。如果市場上充塞著股價偏低、交易冷清的股票,這樣即誤導投資者,又浪費交易資源,還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

不過,在海外成熟市場上,那些股價偏低,尤其是較長時期低於面值的股票,往往會有大股東透過要約回購,以私有化的形式主動退市,因此真正屬於面值退市的案例並不多。在A股市場上,過去很長時間估值並不便宜,極少有股票跌破面值的現象發生。而且即便股價接近面值,不但有人會自發進來抄底,而且通常也會有來自大股東或其它方面的力量來推動重組,來一個「鹹魚翻身」。

但近幾年來,股市走勢低迷,資產重組的難度也增大了,加上遊資對炒作此類低價股的興趣也在下降,這就導致面值退市的案例不斷增加。不過,期間被面值退市的公司,絕大多數經營上也是有問題的,有的本身就已經被戴上了ST的帽子,只是因為還不滿足時間條件而留在市場上。在市場走勢較差的情況下,這些股票很容易跌破面值,這樣一到20個交易日期滿,就觸發了退市的條件。
應該說,對這樣的狀況,投資者基本上都是能夠理解與接受的,上市公司業績差,缺少資金進入,股價節節下跌,即便沒有退市,其投資價值也是很缺乏的。把這類公司逐出證券市場,是市場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各界投資者的根本利益。
然而,隨著面值退市現象的增加,時下也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就是進入這一行列的不再全是戴ST帽子的問題股,其中也有一些經營正常,有一定盈利,也沒有什麽違法違規行為的上市公司。它們大都規模較小,雖然上市了一段時間,但發展較為有限。由於市場低迷,流動性缺乏,其股票也乏人問津,以至價格跌破了面值。這也就意味著,此類公司基本具備可持續經營的能力,也不能說毫無發展潛力,但由於流動性的原因,也可能面臨退市。
當然,不能說公司對退市沒有責任,但這裏也不能否認其受到市場整體低迷的影響。換言之,大盤疲弱也是導致公司退市的一大原因。如果公司最後真的僅僅因為這方面的問題退市,其中最無辜同時也是最受傷的,無疑是廣大的中小投資者。買虧損股票,你可以說他沒有投資理念,過度投機。要是人家買了在正常執行,而且也有一定利潤的公司股票,卻因為非公司經營方面的原因而被強制退市,這樣做能夠認為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嗎?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是有討論余地的。
在筆者看來,面值退市作為強制退市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事實上,的確是有某些問題公司透過財務操作等手段以規避財務指標退市的現象。有了面值退市的安排,能夠更多地利用市場的力量,把那些不適合上市的公司清理出上市公司的隊伍。但是,如果這一政策被過度使用,在某種情況下有可能會造成對投資者利益的傷害。再好的政策如果在執行時會殃及無辜,那就值得商榷。

也許,基於當前的實際情況,對於非ST公司,將面值退市的標準做些適當的調整,即把連續跌破面值的時間從20個交易日增加到50交易日,甚至100個交易日,是否會顯得相對公平一些呢?畢竟,證券市場波動頻繁,流動性變化是很快的,對於一些執行正常的上市公司而言,股價跌破面值有可能只是暫時的,並不意味著其一定不再符合上市要求。因此,在時間上予以較為寬松的安排,並不違反強制退市政策的原則,同時也照顧到了具體情況,能夠在更大程度上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保護,這應該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

本文由作者正選於金融投資報

編輯|李裏 稽核|苗曦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訊號)|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

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

註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特許證號: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