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瑞銀:中國市場推進開放,全球資金會持續湧入中國

2024-06-07財經

中國基金報 吳娟娟

在瑞銀亞洲投資論壇期間,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亞太區聯席主管Tim Wannenmacher 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近期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上升。中國股票、債券市場之外,期貨市場亦備受國際投資者關註,其具有深度、流動性佳的優勢,是全球投資者布局商品、期貨資產和構建多元化組合的必備選項。他表示,近年來部份對沖基金提供了區別於市場beta的收益,在中國市場贏得成功。

Tim Wannenmacher負責瑞銀亞太區的全球金融市場業務,全程參與了相關中國期貨業務股權轉讓過程。資料顯示,瑞銀期貨由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瑞銀證券)100%控股的專業期貨經紀公司,現註冊資本金為5.4億元人民幣。它擁有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以及中國金融期貨交 易所四家期貨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其前身為上海普民期貨經紀有限公司。2014年,瑞銀證券正式完成對上海普民期貨經紀有限公司95.42%的股權收購,並於2016年繼續增持余下4.58%的股權。瑞銀證券現持有瑞銀期貨100%股權。

中國基金報:請介紹一下瑞銀期貨的概況。

Tim Wannenmacher: 2024年是瑞銀期貨成立10周年,但瑞銀在中國期貨市場的歷史遠不止10年。早在30年前,瑞銀已在中國內地展業。在計劃設立期貨公司之前,瑞銀就進入了中國期貨市場。目前,瑞銀期貨由瑞銀證券100%持股,開展交易、清算等各項經紀業務,是中國所有主要期貨交易所的會員。瑞銀希望結合全球經驗和原生的業務能力為客戶服務。

瑞銀期貨的客戶中,國際投資者占比較高。國際投資者若在其他市場與瑞銀合作過,熟悉瑞銀的技術、基礎設施和方法,他們中很多跟隨瑞銀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可透過合格境外投資者機制或其他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國際投資者之外,瑞銀亦重視對本地投資者的服務。瑞銀期貨有超過30名員工,其業務技術最初面向國際投資者,但是目前亦擁有了服務本地投資者的能力。

中國基金報:全球CTA是瑞銀的重要客戶,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主要關註點在哪裏? (註:CTA是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y的縮寫,通常指使用管理期貨策略的機構或個人。)

Tim Wannenmacher: 全球投資者對參與中國市場持續感興趣。經過30多年的穩定發展,中國期貨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流動性的市場之一。中國很多商品合約是全球同品類合約中流動性最好的,全球十大期貨交易所有三家來自中國。

中國期貨市場對全球資金具有吸重力。全球CTA是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為期貨市場提供流動性。對於CTA而言,最重要的是流動性、可觸達、透明度和法規的穩定性,他們期待在特定的市場穩定地營運策略。瑞銀致力幫助並指導客戶理解本地市場規則,並在本地市場順利營運業務。

CTA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持續上升。他們中的一部份在中國設立了獨資的私募公司;有的機構從CTA策略起步,慢慢將策略擴張到了其他部份,例如股票策略部份;還有部份全球管理人在持續探索市場的可能性。

瑞銀認為,隨著中國市場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改善市場準入,海外資金會持續流入。 瑞銀將幫助CTA客戶滿足在營運市場的監管要求,並持續地與原生的市場參與者、監管機構以及全球客戶溝通。

中國基金報:部份國際投資者似乎更傾向於透過離岸策略從海外布局中國。你們怎麽看?

Tim Wannenmacher: 管理人通常會采取靈活的方式來進入市場。他們決定使用哪種方式來布局中國市場背後有多重考量。例如,部份管理人選擇以離岸策略布局中國是因為他們只有一個策略,從全球投資者處為基金募資。這部份管理人選擇暫不在中國設立主體,部份原因是他們近期沒有從中國投資者處募資的想法。對於這類投資者而言,無論是借助瑞銀這樣的全球機構還是透過他們自己的QFI,都是便捷地進入中國市場的方式。

中國基金報:近期監管機構推出了量化交易相關規定,國際投資者如何理解這些規定?

Tim Wannenmacher: 一般說來,市場參與者期待穩定性。如果監管機構的意圖是確保市場的公平糊穩定性,他們樂於接受這種監管政策。瑞銀在中國內地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我們是中國首家QFII。瑞銀非常密切地關註中國市場的發展。我們觀察到,隨著中國市場對外國投資者的開放程度加深,監管政策也在演化。

對於中國市場發展而言,高頻交易策略的監管政策非常重要。我們接觸的絕大數投資者希望理解監管、擁抱監管以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遵守監管規定。他們需要了解監管政策對執行策略的影響。在瑞銀這樣的機構幫助下,外資客戶與監管機構、中國的行業機構的溝通增加。需要強調的是:絕大多數的投資者的目標是理解並遵循監管要求,而非規避監管。

中國基金報:對沖基金是你服務的物件之一。近年來,亞太區域的對沖基金呈現哪些趨勢?

Tim Wannenmacher: 首先,機構化。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在亞太地區成立,基金的機構化程度加強。舉例來說,十年前亞洲對沖基金由股票多空策略主導。過去10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型對沖基金在亞太市場設立辦公室,其投資方法、機構營運更趨多元。他們將亞洲的資產類別和投資策略納入全球組合。

其次,過去幾年亞洲對沖基金中宏觀策略、量化策略和衍生品相關的策略增加。值得註意的是,不少宏觀策略、量化基金布局中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過,策略的繁盛或式微與市場有一定的關系。在亞洲哪些策略最流行?這個問題的答案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演化。

第三,全球化。我在亞洲工作24年。我剛到亞洲工作時,全球基金從總部調人來營運亞洲策略。過去幾年,越來越多的亞洲策略走向全球。例如,部份管理人在中國市場開發出成功的策略,然後他們將其調整部署到歐洲和美國市場。

整體而言,對沖基金非常靈活。前幾年中國市場遭受挫折,他們在其他市場布局。現在中國市場反彈,他們會迅速捕捉機會,在相關市場部署資金。機構投資者是推動對沖基金演化的背後力量。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積極尋找投資機會。對沖基金是他們的投資目標之一。這些機構投資者對對沖基金管理人的需求非常強勁。

中國基金報:部份全球對沖基金策略在中國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他們似乎比共同基金(公募基金)更能適應中國市場。為何會出現這種差別。

Tim Wannenmacher: 對沖基金和共同基金使用的投資策略不同,其收益內容不同可能是重要原因。過去幾年,中國市場承受壓力,市場beta不佳。對於純多頭的公募基金產品,要擊敗市場beta有難度。而對沖基金不少使用市場中性策略。對於投資者來說,中性或者低凈多頭頭寸的對沖基金策略可能在熊市中表現優異。這是為何過去幾年不少對沖基金比純多頭的公募基金表現更好。當然,並非所有的對沖基金都表現良好。部份對沖基金在大盤、小盤之間頻繁切換,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投資成效。

中國基金報:QFII制度推出已經20多年,目前國際投資者對這一制度有何期待?

Tim Wannenmacher: 2003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剛推出時,部份客戶還心存疑問:QFII制度會執行幾年?如今20多年過去了。中國持續清除障礙,最佳化QFII制度。近期推出的改革措施包括簡化申請流程,取消額度限制等等,諸如此類的措施將持續吸引客戶申請QFII。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底,共有821家機構獲得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全球投資者期待合格境外投資者機制繼續改進。例如,在銀貨兩訖上與國際標準接軌,在保證金和結算模型等方面進一步便利投資者。

作為第一家QFII,瑞銀不僅是中國QFII制度的見證者,也是親歷者。瑞銀不僅分享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果實,也幫助越來越多的全球客戶透過QFII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是一個競爭激烈但也有很多機遇的市場。憑借瑞銀全球網絡和本地經驗,我們致力於幫助客戶把握不確定性,贏在中國。

中國基金報:AI是金融市場最熱門的概念之一,人們是否誇大了AI的功能?

Tim Wannenmacher: 對於所有市場參與者來說,AI都是革命性的,它將影響我們作為服務提供者和所服務的客戶的一切。我們隨著AI的演進而改變。如何更好地使用AI,哪些工作可以讓AI替代?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金融機構必須擁抱AI。與此同時,警惕潛在的風險和陷阱。我並不認為AI會取代人類,重要的是如何結合兩者的優勢,在AI的幫助下改善金融機構的業務,提升對客戶服務的質素。

編輯:艦長

稽核: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