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野心太大,開始不要臉了?不斷洗劫中國企業,莫迪想強吞vivo

2024-07-24財經

在全球化浪潮中,新興市場一直是跨國企業競相爭奪的熱土。其中,印度以其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快速增長的經濟吸引了眾多企業的目光。 然而,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讓人不禁對這片曾被視為"機遇之地"的市場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故事要從2014年說起。當時,印度政府雄心勃勃,想要發展本國的電子產品產業。 他們首先向蘋果、三星等歐美巨頭伸出橄欖枝,希望這些科技巨擘能夠在印度設廠。然而,考慮到印度的基礎設施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這些企業並未接受邀請。

在遭遇挫折後,印度將目光轉向了中國企業。彼時,小米、vivo、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正處於蓬勃發展期,對開拓海外市場充滿渴望。 印度政府向這些企業投擲了誘人的條件:提供土地、減稅政策,甚至幫助擴大銷售渠道。這一系列優惠政策無疑讓中國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小米率先踏上了印度這片沃土。僅僅三年時間,小米就占據了印度手機市場40%以上的份額,成為當之無愧的"印度第一"。小米的成功猶如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陣陣漣漪。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紛紛效仿,前往印度投資設廠。就連此前按兵不動的蘋果和三星,也開始重新考慮在印度設立分公司。

2017年11月,小米更是宣布計劃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建立100多家智能電話品牌的生態系。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不僅要推動印度流動互聯網的發展,還要進一步擴大中國企業在印度的市場份額。一時間,印度市場儼然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的"第二戰場"。

然而,風雲突變。隨著中國企業在印度市場的快速崛起,印度本土企業,尤其是婆羅門控制的企業集團,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擔心,如果任由中國企業繼續發展下去,自己的利益蛋糕將被瓜分殆盡。

於是,一場針對中國企業的"圍剿"悄然展開。2023年6月,印度政府突然對小米公司發難。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印度稅務部門突襲了小米的分公司,強行檢查會計賬目。隨後,印度政府指控小米違反【外匯管理法】,非法轉移資金,並凍結了高達48億的資金。這一天價罰單,成為了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史上被追責的最大金額。

緊接著,印度政府又出台了新規定,要求在印度建廠的外國公司必須將51%的股份轉售給印度企業。這一規定無疑是在向中國企業發出警告:要麽接受印度方面的控制,要麽就結束印度市場。

2024年6月17日,【印度時報】爆出更加震驚的訊息:印度政府正在對vivo和OPPO施壓,要求這兩家中國手機巨頭將51%的股權出售給印方人員。這一舉動,讓人不禁聯想到小米的遭遇,似乎印度政府正在按部就班地"消化"中國企業。

面對如此局面,vivo和OPPO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如果拒絕出售股權,很可能會像小米一樣遭遇各種刁難,甚至被迫結束印度市場。但如果同意出售,意味著失去對印度子公司的控制權,相當於將多年的心血拱手讓人。無論選擇哪條路,都將面臨巨大的損失。

回顧整個事件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印度政府的"套路":先以優惠政策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等企業站穩腳跟、利潤豐厚時,再以各種理由進行打壓和接管。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更嚴重違背了國際商業準則和道德。

然而,印度政府的這種短視行為,最終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首先,它嚴重損害了印度的國際信譽。其他國家的企業看到中國企業的遭遇,必然會對在印度投資產生顧慮。長此以往,印度可能會失去吸引外資的能力,影響經濟發展。

其次,強行接管外國企業並不意味著印度本土企業就能迅速崛起。中國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這些無形資產是印度企業短時間內難以復制的。如果失去了這些"軟實力",印度的電子產業發展很可能會停滯不前。

最後,這種做法也可能引發國際糾紛。中國政府不會坐視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很可能會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這不僅會影響中印兩國的經貿關系,還可能波及更廣泛的外交領域。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印度市場的遭遇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它提醒我們,在進行海外投資時,不能僅僅被巨大的市場潛力所迷惑,還要充分考慮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等因素。同時,也要學會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比如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開拓其他新興市場等。

此外,這一事件也凸顯了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政府的重要作用。中國政府應該加強與印度等國的溝通,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同時,也要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外交保護,幫助企業應對海外風險。

總的來說,印度市場的這場風波,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警醒。它讓我們看到了全球化行程中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面對這種情況,企業需要更加謹慎、更有策略地進行海外擴張。而政府則需要在維護本國企業利益與遵守國際規則之間尋找平衡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場風波的結局如何,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將成為中國企業海外發展史上的重要一課,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