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智造新廣東:「重註」五大未來產業,科教產協同構建生態圈

2024-02-19財經

作 者丨丁莉

編 輯丨李振

圖 源丨圖蟲

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的經濟新動能在多個層面上有跡可循。

2023年,廣東省工業投資連續3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創出2018年以來的最快增速。其中,大量資金投向了技改,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2.4%,強勢支撐起廣東工業經濟的發展,並且這是其連續12個月兩位數增長。

數據背後,廣東正掀起「智造」浪潮。

2月18日,廣東省高質素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聚焦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新春第一彈」即著墨「智造」。與大會同期舉辦的廣東省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上,從「會飛」的汽車,到高計算效能的人工智能芯片,再到成為外科手術「操刀者」的機器人,科技已深度滲透廣東制造業,智能化成為殊途同歸處。大會本身,則吸引一批制造企業、人工智能核心企業、高校院所齊聚,碰撞產業「向新」的路徑。

智能技術一方面賦能傳統產業「加數」前行,催生出了數碼化服務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又讓未來產業橫空出世,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新概念已備受熱議。

這一過程中,一批人工智能領域核心企業嶄露頭角,它們一端連結產業界,瞄準「缺鏈」環節不斷孵化、集聚;另一端則連通眾多高校,傳導市場需求,帶動上至高等教育體系下至產業格局的「智造」生態的嬗變。

看廣東經濟高質素發展,「智造」無疑最能管中窺豹。

尋找產業新「中樞」

對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言,2023年是承壓的一年,許許多多的因素制約著企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魯邦通2023年上半年財報卻顯示,銷售和研發費用均逆勢上行,分別同比增長約71%和45%。

這意味著,其市場開拓和研發投入均在加快。不斷向好的投資信心來源於制造業企業日漸攀升的轉型需求。魯邦通董事長陶洋認為,目前廣東制造業「數改智轉」趨勢正處於加速期,「目前我們的工業邊緣計算閘道器等新產品都已推向國內外客戶,企業不斷加大的創新投入預期將在不久後轉化為爆發力」。

他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過去一年,魯邦通在研專案和研發人員數量都在增長,各業務條線上均有新產品推向市場。以工業互聯網領域為例,該企業開發出了更多行業解決方案,包括新能源裝備、機器人、環保器材等。

以魯邦通為代表的數碼化服務商正紛紛「重註」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並迎合中小企業需求推出更多小而美、能隨插即用的解決方案,降低轉型門檻。

除傳統產業「加數」轉型外,新產業同「智造」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

大會當天,廣東省工信廳釋出了5個未來產業集群,分別是6G、人工智能、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產業。可以發現,「智能」已構成其共同的底色。

以低空經濟為例,來到大會上的企業,除了此前獲頒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適航證的億航智能,以及宣布將於今年四季度開啟分體式飛行汽車預訂的小鵬匯天外,廣汽集團也將一款GOVE飛行汽車帶到了現場。

據悉,以GOVE作為連結樞紐,廣汽計劃建立起神經網絡式的智慧城市出行圈,其囊括遍布各個城市的充電—停機多元站點,這必然仰賴強大的智能監測系統。

此外,作為生命科學保障產業的醫療器械領域,也已被智能機器人已攻占。在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區內,一群特殊的外科手術「操刀者」或是醫學檢驗病理「醫生」引起了圍觀,手術機械臂的執行狀態被即時顯示在監測屏上。

在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梁耀銘看來,人工智能已成為醫療行業的關鍵新質生產力。近兩年,金域醫學也快步奔向數智化,構建「AI+醫檢」生態。它搭建的遠端病理協作網已輻射1.5萬家基層醫院,開發出了多個病理AI產品,目前還在探索行業大模型,進軍醫檢AIGC。

「人工智能的加入已經改變了醫療領域的發展模式。」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容指出,以往,醫療器械多以整合創新為主,而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探測方式和傳感方式,這些都會催生顛覆性的器械、診斷和治療技術。

共建「智造」生態圈

展區一隅,三台人形機器人正同觀眾握手、對話,後又隨著音樂自如舞動。據介紹,這款機器人全身有34個智能柔性關節,動作靈活。

「未來,機器人一定要直立起來。」達闥機器人(廣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戚亞平認為,唯有人的形態,才能靈活融入更多套用場景。他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這款機器人兩年時間已售出千余台,在導覽、科教等領域廣泛落地,目前市場還處於匯入期,預計將在2025年迎來爆發期,進階養老服務等場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達闥機器人在一年多前來到了廣東。戚亞平表示,設立廣州分公司是出於近套用場景布局的考量,「我們也在同一批細分行業的龍頭合作,共建行業生態,將智能機器人推向更多領域,給千行百業帶來轉型動能」。

無獨有偶,為獲取跨界轉型所必需的新一代資訊科技,金域醫學也在一邊自建數碼化團隊,一邊攜手鎂伽科技等上遊醫療器械制造企業參投或者成立新公司,共建智慧醫檢實驗室,共同開發行業標桿級的醫學檢驗實驗室自動化創新解決方案。

除各細分制造業企業積極「組隊」外,人工智能企業也成立孵化平台,它們尤其瞄準過往「缺鏈」的核心基礎環節進行引育,構建數智化生態圈。

以有米科技為例,其成立的雙創示範基地現已孵化科創型企業200多家,其中不乏高新技術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孵化企業累計創造產值已超40億元。

類似有米雙創這樣的人工智能領域孵化平台,一端連結著產業界,不斷釋放集聚效應;另一端則接通高校,聯合廣州大學城啟動了「創二代」工程,遴選優質專案並提供空間、資金、人才等多方面支撐。透過這樣的合作,平台又將產業需求傳導至高等教育體系中,輔佐後者人才培養模式加速變革。

陳新認為,為向高質素發展供給新質人才,高校需要密切同產業界的結合,著眼本地需求最佳化學科設定,並推進學科交叉融合,「例如,廣東高校便要瞄準本地區支柱產業轉型及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招聘師資、建設學科。」

去年5月新鮮落地廣州黃埔的超級機器人研究院,便盯住了人形機器人這一未來產業。研究院在吸納師資、生源時廣泛覆蓋電腦、材料學等學科,為跨學科交叉合作搭台,並在主導高校華南理工大學與產業界之間搭起了橋梁。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也觀察到,在本次的展會上,除企業外,來自高校、新型研發機構、制造業創新中心的高科技產品也占據了重要比重,教育與科研體系正在轉型,更多的創新主體已然參與到了廣東的「智造」生態中來。

更多內容請看↓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譚雅涵

21君薦讀

中國13萬億大省,奔向新「科學的春天」
「13萬億大省」的龍年第一會,來了!
顏寧發聲!在與深圳的「蜜月期」 體會到夢想成真的成就感
王傳福:沒有停下來喘口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