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透視民營銀行的2023年:兩極分化,存款端優勢難以維持

2024-05-14財經

頭尾兩端分化嚴重、凈息差收窄,成為民營銀行邁入第十年的困境。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梳理18家民營銀行2023年年報時發現,去年5家民營銀行資產規模超千億元,16家營業收入實作同比正增長,14家歸母凈利潤同比上升。整體而言,頭部機構資產規模、營收和凈利潤表現穩健,中部及尾部機構承受相對更大的經營壓力。

頭尾兩端分化嚴重

2023年,民營銀行整體上營收、凈利交出較好「成績單」,但頭部和尾部機構差距仍在拉大。

兩端分化首先表現在機構的體量上。根據最新年報數據,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蘇商銀行、眾邦銀行5家資產規模超千億元,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資產規模分別為5355.79億元、4521.30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3.02%、2.50%,光是這兩家,資產規模合計近萬億元,占到了民營銀行總資產規模的絕大部份。

相較之下,大部份銀行資產規模不足千億元,7家銀行資產規模總額不及500億元,2家銀行2023年甚至出現資產規模下滑的情況,其中億聯銀行資產總額為517.75億元,較年初下降3.49個百分點。

除了資產規模外,盈利能力亦分化明顯。根據2023年年報數據,民營銀行中,營收、凈利潤居於前兩位的仍是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將其他機構遠遠甩在身後。截至2023年末,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分別實作營業收入393.61億元、187.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0%、19.49%;凈利潤方面,微眾銀行去年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21.02%達到108.15億元,網商銀行實作凈利潤42.03億元,同比增長18.80%。

另三家資產規模破千億元的民營銀行雖然也交出不俗成績單,但仍不及前兩位的表現。例如,新網銀行2023年營收、凈利潤分別大增50.60%、48.48%至54.89億元、10.10億元,而微眾銀行的營收、凈利潤分別約為新網銀行的7倍、10倍。

對比來看,各家機構凈利潤表現分化也十分明顯。2023年,10家民營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華通銀行更是達到112.25%,不過其凈利潤僅為7435萬元;新網銀行、錫商銀行、億聯銀行凈利潤增速均超過40%;而新安銀行、中關村銀行、金城銀行、三湘銀行4家則出現凈利潤同比下滑。

整體而言,民營銀行呈現出頭尾兩端分化嚴重、頭部機構競爭格局逐漸清晰的局面。雖然有5家民營銀行躋身「千億資產俱樂部」,但主要競爭仍集中在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兩家機構,不過,單從2023年業績表現來看,微眾銀行的資產規模及盈利能力較為領先,去年利息凈收入達到301.62億元,同比增長20.79%,支撐了百億元凈利潤的實作。

存款端壓力凸顯

雖然頭尾分化嚴重,但相較2022年,大多數民營銀行在2023年仍然取得較好的業績表現。據2023年年報,8家民營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20%,客商銀行、華瑞銀行、錫商銀行、新網銀行同比增速更是超過50%;三湘銀行、眾邦銀行、中關村銀行、華通銀行同比增速在20%以上。不過,也有銀行營收出現下降,振興銀行、億聯銀行營收同比降幅分別為10.92%、1.72%,降至7.45億元、10.65億元。

在多數民營銀行營收增長的情況下,仍有4家民營銀行「增收不增利」。總資產規模達到727.09億元的中關村銀行,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24.49%,凈利潤下降30.05%。另一家營收增速達到20.01%的三湘銀行,2023年凈利潤同比下滑6.75個百分點。金城銀行、新安銀行情況類似。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稱,雖然民營銀行取得了較好的營收成績,但凈利潤出現波動分層的局面,甚至多家銀行增收不增利,「究其根本,是整體利率調降背景下,民營銀行存款端優勢難以維持所致。」

記者註意到,已公布2023年凈息差的6家民營銀行均未達到行業平均水平,有3家機構凈息差走低至2%的水平。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2023年四季度末,民營銀行平均凈息差為4.39%。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渺指出,民營銀行一直以來息差較高,但受到頭部機構影響較大,排名靠後的機構承受經營壓力。未來,民營銀行息差是否會進一步收窄,仍有待觀察,不過整體上來看,2024年推動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民營銀行息差仍有回落的可能性。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存款利率一再下降,依靠存貸業務利差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經營的民營銀行,在負債端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今年以來,多數民營銀行下調了掛牌存款利率,3年期存款產品利率多數已降至3%以下,業內預計未來仍有進一步走低的可能性。

資本補充困境待解

一直以來,民營銀行面臨著資本補充需求旺盛的課題。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2023年末,民營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2.32%,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據記者梳理,2023年,已披露資本充足率的6家民營銀行中,2家未達到行業平均水平。其中,眾邦銀行、民商銀行資本補充率分別為10.67%、12.03%;振興銀行、客商銀行、億聯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38%、12.43%、12.45%,剛剛高於平均線。

董希渺認為,隨著民營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大,資本補充的需求將進一步迫切,但目前民營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有限,資本補充壓力較大。

據記者了解,當前,民營銀行資本補充渠道較為有限。19家民營銀行中,目前僅有網商銀行在2021年成功發行兩期永續債,共計40億元,三湘銀行在2023年成功發行一期資產支持證券。其余18家銀行一級資本補充為0,亦未見其他途徑資本註入。

「資本補充是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手段,應支持中小銀行加快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董希渺指出,支持中小銀行發行優先股、永續債、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允許中小銀行采取更大的利率浮動振幅,同時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和監管,維護存貸款市場良好的競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