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何凡、陳波、黃煒|物流標準化: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新引擎

2024-10-12財經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一體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成效主要集中在產品市場。與之相比,資本要素市場的分割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據測算,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資本要素市場分割總體呈現出波動上升的態勢。資本要素市場一體化行程的滯後,不僅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也擴大了地區間的發展差距,成為當前中國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堵點。

如何推動中國資本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這是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都十分關心的重大問題。當前主流研究表明,政府幹預形成的「有形」壁壘和市場摩擦導致的「無形」壁壘,是中國資本要素市場分割的主要原因。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司法制度改革,被證實是破除「有形」壁壘的重要路徑;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增進地區間信任,則有助於破除「無形」壁壘。然而,盡管上述策略行之有效,但存在一些明顯不足,如制度改革阻力大、周期長、效果不明確,高鐵建設成本高,以及地區間信任難以短期內改善等。因此,當務之急是探索一條成本更低、見效更快的新路徑,以推動中國資本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行程。

物流標準化:促進中國資本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中的內在要求

物流標準化作為促進市場基礎制度與規則統一的重要舉措,為破解資本要素市場分割難題提供了新思路。2022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透過「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統一、標準的行業規範是統一市場的制度根基,為跨區域交流合作提供了共同語言。然而,中國標準化水平還處在較低水平。據統計,中國國內標準采納國際標準的比例已超85%,但與德國、英國等已開發國家95%的比例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此外,中國市場中的標準和計量體系還存在顯著的地區和行業差異,這進一步加劇了商品與資本自由流動的摩擦,制約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物流業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毛細血管」,物流系統的標準化關乎國民經濟執行效率。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物流業發展,多次強調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要求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競爭力,提高經濟執行效率。然而,由於各地物流標準不一,中國全社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不僅高於已開發國家一倍左右,也顯著高於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2014年起,中國在各地陸續開啟物流標準化試點。這一創新性舉措從打通物流「微迴圈」入手,透過統一物流關鍵設施的規格尺寸,配套標準化資訊系統,實作了跨運輸方式、跨區域物流的無縫銜接,顯著發揮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宏觀上,物流標準化試點後,中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降幅超3個百分點。微觀上,試點城市企業平均車輛周轉效率提高了1.17倍,平均裝卸工時效率提高了24倍。此外,與傳統透過「減稅降費」方式吸引外地企業資本投資和設立子公司相比,物流標準化在激勵資本跨區流動方面成本更低、效果更優,且能有效避免地方保護和「逐底競爭」。

物流標準化建設的作用邏輯

異地子公司是企業跨區投資的重要方式,也是資本在國內甚至是國際間流動的主要表現形式。透過跨區設立子公司,企業可以將資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區域,進而最佳化資源配置,實作規模經濟效益和區位優勢互補。然而,企業在跨區投資決策時常常面臨著成本和效率上的雙重約束。物流標準化建設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有力抓手。

一方面,物流標準化透過統一物流運輸工具、裝卸搬運器材和資訊系統等,顯著降低了企業進入新市場的初始投資成本和人員培訓成本。

在異地設立子公司時,企業可以直接使用當地標準化的物流設施,無需重復建設,進而有效降低企業的進入成本。同時,依托標準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倉儲、運輸、經銷和零售等各環節得以順暢銜接,實作一體化協同作業。這不僅有助於減少商品在供應鏈中的損耗,也能夠提升整個產業鏈的集約化水平,進一步壓降上下遊企業的整體生產經營成本。進入成本和經營成本的雙重降低,可以有效增強企業跨區投資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物流標準化還能透過規模效應、學習效應和協調效應,全面提升企業跨區生產經營效率。

首先,物流標準化建設從形式上規定了物流作業設施、器材和專用工具的具體規格,如托盤、叉車、貨櫃等的尺寸和質素,最佳化了產品和生產流程的多樣性,為企業引入自動化流水線作業奠定了基礎,透過批次化復制產品和服務,產生規模效應。

其次,標準作為由行業專家、公司、政府部門和學者團體等多方共同參與制定的技術檔,代表了最佳實踐的共識。物流標準化為當地企業改進物流運作模式、最佳化業務流程提供了標桿和樣板,企業透過學習借鑒這些最佳實踐,能夠有效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最後,在統一的物流標準框架下,供應鏈上下遊企業能夠實作高效協同,共同改進整體物流系統效率,進而提高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效率。

物流標準化促進資本跨區流動成效顯著

就政策成效而言,筆者使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母子公司數據,探究了物流標準化建設對企業異地投資的影響,並行現:

其一,物流標準化建設能夠顯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異地投資規模。數據表明,實施該政策平均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在試點城市設立的異地子公司數量提高56%,這一數碼相當於37個百分點的稅收優惠,是城市間高鐵互聯效果的8.43倍。值得註意的是,當前中國的高鐵建設造價已達到1.29億元/每公裏,而物流標準化的總投資僅為100億元。這意味著,實施物流標準化不僅成本更低,而且在吸引資本跨區流動、破除資本市場分割方面的效果更加顯著。

其二,該政策主要透過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吸引其異地投資,且上市公司在試點城市設立異地子公司之後,確實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標。

其三,物流標準化政策影響的地理邊界十分廣泛。數據顯示,該政策對資本跨區流動的影響半徑達到1200公裏左右。這意味著,一個城市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能夠吸引方圓1200公裏內城市的上市公司前來設立子公司。這表明該政策不僅可以促進試點城市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系,而且能夠輻射帶動更大範圍內的資本流動。

總體來看,中國的物流標準化試點政策成效顯著,能夠有效促進資本跨區流動,緩解資本要素市場分割,為中國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新的路徑。筆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加快構建覆蓋全國的現代物流體系,進一步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可以由國家標準委等部門,深入調研試點城市物流標準化發展現狀、成效和問題,總結提煉不同類別城市推行物流標準化的基本規律和實施路徑,形成規範化的物流標準化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同時,搭建全國物流標準化經驗交流平台,推廣試點城市成功經驗,帶動更多城市加快物流標準化建設,以構建覆蓋全國的物流標準化體系。

二是以數據要素賦能傳統基礎設施,發揮新型基礎設施和傳統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在持續最佳化各類市場物理連線的同時,應加強物流大數據的采集、挖掘、分析和運用,開展物流大數據中心建設與套用,促進線上線下物流管理與服務相互協同融合發展,以數據融通驅動要素流動與價值創造,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三是加快物流行業數碼化轉型,以數碼化手段提升物流標準化水平。政府應支持企業加快物流管理資訊化行程,利用資訊化手段規範物流作業流程,實作精細化管理。同時,加強物流標準化與物流行業數碼化轉型的統籌協調,將物流作業、服務、管理標準嵌入物流資訊化建設全過程,加快構建一體化的智慧物流資訊平台,為物流行業數碼化轉型和物流標準化深度融合提供制度規範和技術支撐。

(作者何凡為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陳波為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黃煒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聘副教授)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