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麻辣財評:發揮數碼科技力量,提升保險保障水平

2024-03-25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保險業協會:中國中老年群體保障程度偏低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與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聯合釋出【中國中老年人風險保障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聚焦45歲及以上中老年群體人身風險相關的保障需求,開展了三方面研究:一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疾病發生率、個人財務生命周期等多角度評估了影響中老年群體的人身風險變化趨勢;二是系統地評估了中國中老年人目前的風險保障程度;三是從制度建設、監管環境和保險行業能力建設等方面,為推動商業中老年保險市場發展提出建議。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在保障型人身險產品中,45歲及以上的被保險人風險保額占全年齡段的比例不足30%,其中針對中老年人高發風險的壽險和疾病險占比均為20%左右。中老年群體的有效保單數量占全年齡段總量的比例約為30%,其中壽險和疾病險的占比分別為22%和26%。考慮到45歲及以上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目前中老年群體保障程度偏低。
報告建議,推動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形成有效銜接,使不同類別的保險形成相互補充、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發展格局。在保險行業監管方面,建議加快完善包括行業數據、服務指引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在社商合作、稅收優惠、市場準入、保險資金管理等方面采取鼓勵性政策,促進中老年保險生態參與方的深度融合與業務創新。
報告建議保險公司積極創新,持續增加中老年人專屬人身險產品供給。未來的產品創新可以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將風險保障與儲蓄需求相結合的保險產品;二是具有適老化服務內容的保險產品;三是針對特定風險或特定群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此外,建議註重增強中老年保險產品的服務能力,深化保險與科技融合發展,提升保險價值,同時拓寬分銷渠道,增強保險業務可觸達性。
保險業協會秘書長商敬國表示,保險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找準自身定位,加強人身保險產品供給能力,構建中老年人服務網絡,探索「保險+養老」之路,持續推動中國中老年人保障及服務事業的發展。
瑞士再保險壽險與健康險再保險首席核保官杜竹麟認為,保險行業需要在數據積累、科技套用、資源投入、人才儲備等方面進行戰略性部署,持續加強核心承保與定價能力,積極運用科技手段推動中老年保險產品與業務創新,同時註重增強健康服務能力,發揮商業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
麻辣財評:
發揮數碼科技力量,提升保險保障水平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與風險保障意識提升,品種多樣的商業健康保險、養老金融產品等愈發受到消費者青睞。其中,投保門檻低的惠民保產品走俏,給高齡、慢病人群多了保險保障選擇,但同時也反映出這部份人群保險保障仍然不足、可選產品寥寥。
中老年人保險保障不足原因何在?如報告所述,保險行業欠缺高年齡群體有效數據、核保定價難度較高,制約了保險產品開發能力是一大原因。短板就是抓手,如何用好數碼力量破解難題,以數碼化手段推動提升中老年風險保障水平,是一項重要課題。
從實踐看,增強行業數據與經驗積累與共享是可行方式。比如,筆者采訪時了解到,重慶市建立「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的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實作醫保與商業保險同步理算、一站式理賠,有效提高了服務質效,受到消費者歡迎。近年來,多部門就加強醫療數據共享出台實施了不少新舉措、新辦法。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健康險經驗數據及相關醫療數據,加快建立行業共享數據庫,有利於推動提升保險公司核保與定價能力,開發出更多產品,更好滿足包括中老年群體在內的各人群的保險保障需求。
對保險業來說,要主動深化科技手段與保險業務場景融合,借助大數據與科技套用,提升核保、定價、理賠等各環節的精準性和營運效率。同時透過數碼技術套用和發展互聯網業務,降低渠道成本、提升銷售效率、改進服務體驗,向中老年群體提供更多可負擔、保障功能強的產品,更好擴充套件服務覆蓋面、讓利於消費者。
事實上,除了加強中老年風險保障外,有效數據和數碼手段在各領域金融創新中的作用不斷顯現。要推動保險業改革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素服務,就要寫好數碼金融這篇大文章,以數碼力量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更好發揮保險業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b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