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如何以專業賦能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民生理財給出答案

2024-02-06財經

文/陳葭雯

一端連線著千家萬戶居民的「錢袋子」,另一端對接起實體經濟和產業的投融資需求,資管行業的高質素發展正在為經濟社會提供諸多助力。前不久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素服務,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碼金融「五篇大文章」。

作為資管行業的主力軍,銀行理財子公司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供給和新業態——脫胎於商業銀行,秉持「普惠財富、服務大眾」的基因,有著非常廣泛的投資者,當前已超過1億人。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銀行理財市場呈現出低波穩健產品增長較快、資產配置策略應時而變、產品譜系豐富完善等特點,以及理財子公司在市場開放與競爭中不斷鍛造自身投資研究能力、產品管理能力和渠道服務能力的發展趨勢。

站在新的時代節點,在實作金融強國目標過程中,銀行理財子公司將迎來怎樣的市場新趨勢和新機遇,又該如何服務好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對接好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並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踐行普惠金融

助力居民財富保值增值

近年來,伴隨著理財門檻的降低、居民財富增長和理財意識覺醒,居民家庭綜合化、個人化的資產配置需求量日益增長。同時,在變化之中,投資者也有不變的基本需求——「投資組合凈值是多少?風險收益比是多少?」

能不能透過專業的力量,幫助投資者在不確定中捕獲確定性的機會,讓投資者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是銀行理財「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初心本源,也是其在資管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2月至11月,市場上超過85%的銀行理財產品能為投資者帶來正收益。實際上,過去數年裏,無論市場怎樣變化,銀行理財每年均為投資者創造了數千億元的收益。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僅2023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為投資者創造收益達3310億元。

「要做普惠金融。」民生理財產品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助力居民財富保值增值,不僅僅是提供絕對收益產品,還體現為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的結合,即透過客戶精準畫像,為其流動性管理、資產配置、養老、教育等需求提供個人化解決方案。」

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引領力,上述產品部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在做普惠金融的基礎上,還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做低波穩健產品的主要提供商,理財產品要進行體系化建設。二是要發揮傳統銀行表內業務資源優勢,做另類投資產品/資產的挖掘者。三是做個人化的大類資產配置平台,從多資產、多策略角度分散風險,構建投資組合;並根據客戶需求整合最佳化配置方案,做好「固收+」文章。四是在權益領域嘗試「基金投顧式」產品,嘗試與基金公司的差異化定位,做好基金投顧,發揮好散戶投資與資本市場的橋梁作用。五是要精細化行銷轉型,賦能渠道,並透過數碼科技賦能,結合層次化、清晰化、區分化的產品體系建設,建立起各類別產品與投資者之間科學的適配機制,從而引導長期投資,服務實體經濟。

引導長期投資

推動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以理財子公司為代表的資管機構,把百姓積累的財富匯集起來,投入金融體系,進而服務實體經濟。

比如,在綠色金融領域,早在開業之初,民生理財就已釋出「民生理財-中金低碳領先指數」。這不僅為境內資金投向低碳領先的優質公司提供指引,更是該公司深入踐行低碳發展理念的切實舉措。

又如,當前政策層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的趨勢下,民生理財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發揮資管機構重要作用,引導市場資金布局資本市場。

在民生理財看來,理財子公司要引導長期投資,真正透過債券、股票、債權、未上市股權等多種形式,將金融資源合理分配到實體經濟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個環節,從而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實作價值創造與價值增值;還要發揮好全牌照優勢和金融生態圈的「朋友圈」資源,作為散戶投資者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連結器,以「投資顧問」的角色,最佳化資產配置方案,提升投資體驗,支持資本市場發展。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當前銀行理財公司的權益投資之路困難重重,但是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更多是在穩健的基礎上逐步增加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提升中長期的收益表現。

對此,民生理財FOF及權益投資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稱,一方面,面對權益市場階段性低位,民生理財積極參與資本市場,逆勢布局並推出「民生理財銀竹混合靈動A股機遇理財產品」,優選被市場相對低估、具有良好成長性、分紅能力良好且長期投資價值突出的優質個股和業績表現穩定、風險調整後業績優秀的基金進行投資。同時積極布局經濟復蘇和穩增長環境下符合國家支持方向的重點行業,助力投資者享受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另一方面,面對國內經濟進入高質素發展階段的宏觀背景,民生理財2023年度透過開展股票直接投資工作,提升對資本市場的參與度,把握和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紅利和成果。

強化風險管理

保障理財產品穩健執行

回顧整個2023年,隨著債市回暖,銀行理財市場逐步進入修復通道。但從市場表現來看,「破凈潮」給投資者帶來的疤痕效應仍存,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投資信心尚未完全修復。

上述產品部有關人士認為,市場出現波動和「恐慌式贖回」的原因,除了投資者對波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銀行理財的產品體系、產品體系結構、產品的風險收益定位需要進行進一步最佳化。

事實上,為了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各家理財子公司加快探索、潛心耕耘,在產品策略、投資策略和銷售策略,乃至整個投資管理機制、風險把關機制、壓力測試等方面嘗試進行創新性的調整。

在民生理財研究部有關負責人看來,首先,從投資策略上,要明確產品久期及定位,確定產品權益投資安全比例。基於大類資產配置框架,多維度比較權益、債券等資產的回報水平,並將該框架長期最佳化與叠代。其次,利用銀行理財資產配置類別廣的優勢,基於能力圈適度增加投資品類,從而更好地抵禦風險,更加穩健地獲取投資收益。此外,要在產業上行趨勢發展明確的大行業,以及當前經濟結構中的主體構成行業增加資源投入與資金配置。

民生理財風險部有關負責人還表示,針對破凈潮帶來的壓力,公司不斷強化對理財產品運作的投前、投中、投後風險管理,加強對投資資產信用風險的輿情監控,透過投資組合品種的分散化和期限結構的均衡化降低市場風險,進一步強化包括流動性風險在內的壓力測試,不斷豐富壓力情景、精細化資產風險計量、加強壓力測試的前瞻性分析,保障理財產品的穩健執行。

展望2024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將延續修復態勢,民生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錨定「五篇大文章」,為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關鍵領域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金融服務。同時,堅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業務本源,秉承「長期穩健,絕對收益」的投資理念,發揮專業優勢,致力於為百姓創造長期穩健的理財回報,助力實作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