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從半年數據看中國經濟何以不斷向前

2024-07-15財經
今天(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數據公布。一份半年報,十幾個重要指標,看什麽?怎麽看?
GDP 增速最直觀,從上半年看,同比增長5.0% ,與年初提出的年度目標相符。從季度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從環比看,二季度GDP增長0.7%,環比增速連續八個季度正增長,經濟保持平穩向好態勢。如果再考慮到今年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5%的中高速增長更顯可貴。
其實,對中國這樣大體量的經濟體來說,GDP季度間的小幅波動不必過度焦慮。尤其是,中國經濟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素發展階段之後,追求的目標早已不是單純的GDP增長,而是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所以,在總量保持穩定增長的情況下,真正需要仔細辨析的是,中國經濟的質素有沒有在提升。
從上半年數據來看,經濟結構、增長動力、效率質素等幾個方面都有不俗表現。
看結構,持續最佳化。
在極端天氣頻發的情況下,夏糧再獲豐收,實作增產,為推動經濟穩定執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經濟壓艙石和實體經濟的根基,上半年,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9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制造業在GDP中占比持續提高,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增速7.8%,連續11個月高於工業平均水平,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加快,結構不斷最佳化。
看動力,新字當頭。
新質生產力在加快形成,新動能新優勢在不斷聚集。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增速及投資增速均達到兩位數以上,數碼經濟蓬勃發展,市場活力不斷釋放,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戰略室副主任王利偉 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與產業升級改造密切相關的器材、工器具購置投資對全部投資貢獻率超過50%,表明傳統產業更新改造升級的步伐在加快。加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有助於對沖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與此同時,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產品結構不斷最佳化,高科技產品競爭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特征正在彰顯。
看質素,更趨協調均衡。
今年以來,新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用能結構持續改善,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較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支撐經濟發展的能源綠色化清潔化底色進一步凸顯。
高質素發展不斷挺進的同時,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不容回避。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有所顯現,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較以往更為復雜。特別是,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通脹具有黏性,地緣政治沖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等。
這些困難和挑戰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歸根結底要在推動發展中不斷加以解決。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劉愛華 說,對於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有清醒的認識,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決,綜合來看,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本次中國經濟半年報釋出恰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幕,社會各界也期待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經濟註入更強動力。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 認為,中國正處於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行程中,科技變革讓所有行業幾乎都可以透過能源轉型、數碼化「重新再做一遍」,而這背後都對應著海量的投資。根據他們的測算,中國要到2060年完成碳中和,投資規模預計在300萬億人民幣以上,折合到每一年,平均投入將近10萬億人民幣 ,這個體量,完全可以填補房地產等傳統產業投資下降形成的空缺。
當下要做的,就是透過宏觀調控和深化改革的發力,把大家對未來的信心,把消費、把需求立起來,盡快提升中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
再比如,拿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需求不足來說,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2%,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8.3%,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斷推進,必然釋放出巨大的內需潛力。
除了看數據,聽分析,來自生產生活一線的觀察,也許更能體現改革正在釋放的活力。
安徽小崗 ,是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前幾天,全國夏糧產量數據公布,一共收獲14978萬噸,比去年多打了360多萬噸,增長了2.5%,小崗村糧食也是再獲豐收。這個曾經以率先「包幹到戶」聞名天下的小村莊,如今順應現代化農業生產大潮,推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土地流轉面積已超過七成,為大規模機械化作業提供了更好的條件。2023年,小崗村全年糧食產量1.1萬噸,比2016年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前增長了24%。
深圳 ,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這個工業產值和整個意大利相當的城市最近在忙的一件事是建大學。5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復設立深圳理工大學,這所大學的定位是開展基礎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過去十年裏,深圳新辦大學8所,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創新正讓深圳未來發展的後勁兒更足。
對外開放高地上海 ,這裏正在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主動對接,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全面取消,多個國內首家外資控股的銀行、證券公司在這裏開張營業。就在不久前,作為生產要素的數據,這個被外界視為最敏感的領域之一,在上海已經開始探索跨境有序流動。
不只是這些改革地標,96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如今日均誕生企業數量超過2.7萬家,每一天授權發明專利2500多件 ,14億多勤奮的中國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迎難而上,建設著中國式現代化。看完這些,對於中國經濟何以能夠不斷向前,應該會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答案。簡而言之,靠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靠的就是不斷創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012年12月,彼時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廣東深圳,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說出了這句至今言猶在耳、催人奮進的話。考察調研期間,他說,現在,重大改革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協調推進。漸進式改革,就是積小勝為大勝。
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至千裏。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時強調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他特別強調,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
推動高質素發展,需要透過改革讓新質生產力活力迸發;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透過改革暢通經濟迴圈;
實作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透過改革更好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參與全球競爭,需要以改革促開放、促創新,贏得發展主動權。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活力,中國經濟必將在高質素發展之路上昂首闊步,不斷向前。
(總台央視記者 張勤 王琰 嶽群 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