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固態電池商業化漸行漸近?

2024-07-18財經

■本報記者 盧奇秀【 中國能源報 】( 2024年07月08日 第 12 版)

近日,中科融能628Ah和314Ah固態電池實作規模化生產並順利下線。作為當前最熱門的電池投資領域之一,固態電池較傳統液態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明顯優勢,被普遍認為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電池技術,受到業內廣泛關註。隨著固態電池實作規模化生產,是否意味著行業已迎來商業化節點?

●半固態電池產業化行程提速

目前,市場主流的鋰電池采用電解液作為傳輸載體,在過度充電、內部短路等異常情況下,電解液極易發熱、分解、脹氣,進而導致電池燃燒甚至爆炸。如果將液態電解液替換為固態電解質,能從根源上解決鋰電池的安全問題,同時也能滿足市場對更高電池能量密度、更優效能的需求。

據了解,當前業內討論的固態電池一般是指電解液含量降低到5%—15%的半固態電池、準固態電池或固液混合電池,保留部份液態電解質,使其在材料設計、制造工藝、裝備生產、成本等方面具備量產可行性。

「依托強大的新能源產業鏈制造基礎,中國電池企業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產業鏈布局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尤其伴隨著以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贛鋒鋰電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半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半固態電池真正實作了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業化。」在近日召開的2024固態電池產業生態圈企業家峰會上,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指出,固態電池商業化套用漸行漸近,誰先占據產業制高點,誰就能掌握發展主動權。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固態電池產業鏈層面進行全方位布局。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張濤介紹,電解質粉體是固態電池產業鏈中關鍵核心的先進材料,其團隊已建成十噸級標準工業化產線。鋒鋰新能源副總經理唐光盛介紹,公司已在江西新余市投產4吉瓦時固態電池產線,預計2025年在重慶市建成10吉瓦時生產線,並已研制出第二代500瓦時/千克高比能、高功率半固態電池,後續將在高端電動汽車和航天器等領域展開套用。

●全固態電池商業化仍存挑戰

盡管半固態電池實作規模量產和套用,但全固態電池商業化仍面臨著技術和成本等系列挑戰。

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液,其技術核心是材料的選擇,業內已經探索出三類主要固態電池體系:聚合物、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固態電解質易於加工,幹法和濕法制造工藝均能相容,量產工藝難度最低,但電導率低,歐洲企業多聚焦於這條技術路線;硫化物效能最佳,但材料對空氣中的水分和大部份極性溶劑敏感,且電芯制造需要透過等靜壓器材施加壓力,成本較高,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均側重於該技術路線;一些創業公司則多選擇氧化物路線。

「全固態電池是材料、電芯制成工藝、制造器材等全方位的創新升級,產業鏈將迎來革命性變化。」蜂巢能源前沿技術研發總經理苗力孝指出,固態電池套用在系統設計、回收利用方面存在挑戰。例如,在制造過程中,液態電池有隔膜,可以對極片進行包裹,避免極片之間錯位導致短路,也不需要超高壓力致密化;而固態電池沒有隔膜,層層堆疊起來透過超高壓致密化,極片邊緣容易破碎和錯位,電芯側面絕緣工藝非常難解決。「固態電池就像漢堡,一層一層疊起來,裏面夾的菜會從邊緣露出來,擠壓後易發生破裂導致短路。而液態電池就像煎餅卷菜,是包起來的,不會短路。」

目前,固態電池成本高於液態電池。苗力孝舉例:「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成本非常高,每公斤可達2萬元,未來成本有望降到5000元/公斤,而固態電解質占電芯質素比重超過20%,這個價格市場恐怕難以接受。」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董事長皮濤指出:「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技術特點,由於技術方向不確定,導致上遊產業鏈處於觀望狀態。固態電池需要一個相對確定的方向,上下遊才可以在產品品類方面做配置工作,避免資本投入有更大的沈沒成本。」

●復合材料設計實作1+1>2

由於技術路線和降本空間尚不明確,產業內企業選擇從半固態逐漸向全固態過渡。

「全固態電池路線存在分歧,差異化競爭將促使固態電池擴大套用範圍。」在衛藍新能源科研發總監徐航宇看來,當前,單一固態電解質材料難以滿足全固態電池需求,液態電解質和固態電解質相結合是一種解決方案,在彌補單一電解質材料短板的同時,相容傳統液態鋰電池的大部份工藝器材,降低成本。結合氧化物和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優勢,衛藍新能源已實作混合固液電池的產業化,產品套用於小動力、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

「單一種類的材料各有優缺點,透過復合材料設計可以實作1+1>2。」一位業內人士同樣認為,復合固態電池是實作大規模量產的有效途徑。「固態電池不能做成一個藝術品,產品很貴,高出液態電池幾倍甚至十幾倍,這樣永遠不可能裝車套用。」

在萬向一二三股份公司電芯材料研發部總監蘇敏看來,無論半固態還是全固態,都有最適配的能量密度,不存在某一類技術是唯一最優解,都是解決高比能需求下電芯安全隱患殊途同歸的技術手段。攻克全固態電池的技術和產業化問題,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中國能源報聯系電話:010-65369450,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