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河南牛肉大王」和一對賭20億銷售額,將新增二三百家經銷商

2024-02-20財經

編者按:

一年之際在於春。過了一年中最為重要的春節後,企業老總們開工第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有的人發了紅包,有的人開了整整8小時的會,有的做了例行巡查……

對大部份普通人而言,新春開工第一天無非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但是對那些管理一家大公司的企業家而言,開工第一天的某一個決策,可能會影響到成千上萬人的工作、生活,以及數以億計的公司收入。

所以,企業大佬的開工第一天,在很多情況下,和普通人很不相同。

基於以上,頂端新聞推出春節特別策劃「豫企開工第一天」,將鏡頭對準河南頭部企業話事人,描摹其開工首日行蹤,深度呈現企業的發展歷程、商業模式、得失成敗、戰略規劃,凸顯背後傳遞出的企業變局、行業變動、時代變遷。

頂端新聞記者 李興佳 見習記者 景淩

一方面是牛肉消費和市場需求的井噴,另一方面卻是牛源緊缺、品牌集中度低的尷尬現實,這樣的行業局面下,跑出了一個剛成立三年便做到年銷10億元的河南本土「大牛」和一牧鮮。

這還僅僅是過去2023年的成績。大年初七開工第一天,和一牧鮮總經理劉亞威便把新一年銷售20億元的目標,層層分解了下去,隨後還跟業務員挨個簽了軍令狀。三年晉升「牛哥」,年年業績翻倍,這樣的牛氣來自哪裏?牛肉行業到底有多大造夢空間?

【從年銷10億元到20億元】

正月初七,新春開工第一天,和一牧鮮總經理劉亞威做了兩件事,8點多趕到位於周口鹿邑的工廠,給員工發了利是;緊接著便是漫長的銷售任務拆解工作會議,從早上9點一直開到晚上7點多。

前一件事,是為過去做結,是畫句號。後一件事,則是為未來開局,是點冒號。

給員工發紅包,是對過去一年的獎勵。過去的2023年,劉亞威帶領這個僅成立3年之久的牛肉「新貴」,完成了約10億元的銷售業績,在行業逐漸嶄露頭角。這個銷售數據是2022年的2倍。

成績殊為不易。一方面是飼料、勞動力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卻是牛肉價格持續探底,一噸牛肉在半年之內便宜了4000多元,創下近三年新低,再加上近兩年來母牛存欄嚴重下滑帶來的貨源不穩定,多重壓力之下,讓不少牛肉企業在2023年走的異常艱辛。在哀嚎遍野的行業形勢下卻創下翻倍的逆勢增長,對於和一牧鮮來說幾乎完勝。

但對於一向追求完美的劉亞威看來,這個成績,只給自己打70分。丟掉的30分,他認為在渠道建設和客戶開拓方面還有更多挖掘空間。

開工首日拉高管開會,則是對新一年的規劃動員。早在春節前,劉亞威給團隊定了2024年的銷售目標——20億元。開工第一天和第二天,團隊透過不斷的開會來對如何完成這個銷售數碼,按季按月進行拆解,並分配到人,要挨個跟業務經理簽訂對賭協定和軍令狀。在和一牧鮮,一個好的業務員一年能交出三千萬元的銷售業績。

2024年20億元銷售指標,是2023年的2倍。又是翻倍的增長,從2022年的約5億元銷售額,到2023年的10億元,再到2024年預期的20億元,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牛肉新兵在同行增長乏力背景下交出的財務報表。

但對於有6家工廠、上千家客戶的和一牧鮮總經理劉亞威來說,「完成的問題不大。」

【成為「中國牛肉大王」】

拆解和一牧鮮,你會發現劉亞威的自信來自於何處。深挖研產銷潛能,聚焦區域戰略,聚焦三大渠道,是和一牧鮮翻倍增長的底牌。

強調消費個人化、產品特色化的當下,對於一向註重消費場景多元化、口味多樣性的牛肉行業,研發成了核心,也是難點。在研發環節,和一牧鮮也舍得投入,年薪四五十萬元招聘研發人員,未來一年計劃將研發團隊成員數量從現有的八九人增加到20-30人。

生產環節,和一牧鮮不靠貼牌和代工,秉持長期主義,重金投入自建工廠。其在2023年新增了2家工廠,將工廠總數量提升到了現有的6座,其中包括了鹿邑工廠、錦州工廠、上海工廠、湖州工廠,分別有不同定位,專註涮肉、毛肚、烤串等深加工牛肉產品,專註國產鮮肉工廠,專註為線下連鎖餐飲和線上電商供貨,以及專註於家庭兒童牛排產品、牛肉熟制品。每個工廠都造價不菲,不計成本投入。

生產和研發的根子紮實,才撐起了銷售端的枝繁葉茂。在銷售端,和一主攻三大渠道,全國性餐飲品牌連鎖門店、經銷批發渠道以及C端。

按照規劃,和一2024年將要新增五六家B端餐飲連鎖超級大客戶,部份已經簽訂合約,該項預計會增加約2億元營收;和一將再新增200-300家核心經銷商,最核心經銷商年銷售額每家將超億元;在C端,去年試水僅半年的和一電商,帶來了意料之外的驚喜,半年營收約2000萬元(僅天貓店鋪),非但沒有虧損反而略有盈利,並在2023年天貓雙11拿下了肉類銷售榜Top7的成績,今年電商板塊預計將會帶來保底8000萬元營收,同時還會新增一些線下KA商超渠道;借助大樹鍋圈食匯萬家門店,也將會為和一額外帶來2-3億元的新增營收。

和一牧鮮脫胎於母體鍋圈食匯,但是在市場的錘煉下逐漸擁有自我造血能力,完成了認知的再定位。去標簽化,成為中國牛肉大王和一,而不是鍋圈供應商和一,必定是鍋圈食匯樂於看到的,也是和一註定要走的路。

【專註單品單廠就是做到極致效率,規模化和研發力才是牛肉品牌的護城河】

和一的翻倍增長,折射出的是整個牛肉產業鏈的狂飆突進。

近些年,產量增加、消費多元、資本助推等多重利好之下,牛肉產業迎來最好時代。首先是消費端吃牛熱的井噴,據USDA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牛肉消費量超過巴西,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牛肉消費市場。另外有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牛肉消費量已經攀升至884萬噸,環比增速達11%。

這背後是牛肉消費走下神壇、走入尋常百姓家的現實。逐年猛增的產量、進口牛肉的補充,將牛肉價格打了下來,西餐廳的多年「市場教育」、街邊盛行的網紅「速食牛排」風潮,讓牛排消費成為大眾消費。

即便如此,牛肉消費還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對比人均牛肉消費量達26kg的美國(2020年數據),中國人均消費量僅為6.3kg,約4倍的差距正意味著無限的增量空間。

國內來講,諸多品牌相繼湧入這個賽道,更加劇了行業的炙手可熱。2023年7月,三全釋出了最新推出的牛羊肉調理產品系列,標誌著三全全面進軍牛肉賽道;2022年初,認養一頭牛開始進軍肉牛賽道,成立肉牛事業部並在吉林省榆樹市落地首個肉牛產業園。

火熱行情的反面,卻是行業的無序混亂。中國肉牛屠宰加工企業眾多,但是大多數企業規模仍然較小,肉牛生產技術和組織化程度均較低,肉牛產業組織體系不完善,導致生產水平與經濟效益不佳。牛源短缺,養殖戶減少,肉牛生產規模小且分散,大部份企業還只是停留在依靠屠宰分割生產冷鮮肉或冷凍肉的階段,牛肉深加工產品產量較低,產品類別單一。肉牛加工企業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加工鏈短,粗加工產品較多。

正是看到了牛肉行業的無限可能,和一於2020年入局。「目前行業格局分散,品牌集中度低,更沒有一家全國性的領導企業。這是行業現存的問題,同時也是未來的機遇。」劉亞威說。

入局後也正是看到了行業的痼疾,和一嘗試做顛覆和破局。如何破局?

「專註單品單廠就是做到極致效率,規模化和研發力才是牛肉品牌的護城河。牛肉賽道未來趨勢將是市場細分化、價位平民化、大單品聚焦和產品特色化,誰抓住了這些就有可能成為獨角獸。」

牛肉江湖熱辣滾燙,誰能笑傲江湖、牛氣沖天,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