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驚!微短劇成新風口,這對夫婦如何乘風破浪月入4億?

2024-07-23財經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創業的浪潮一波接一波,無數夢想家們在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海洋中奮力前行。而最近,一對北京夫妻因拍攝微短劇月入4億的訊息,如同平地驚雷,不僅震動了整個娛樂圈,也讓不少創業者眼前一亮,紛紛感嘆:「創業新方向來了,明星們怕是要讓位了!」那麽,這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微短劇市場是否真的如此暴利?讓我們一同揭開這神秘的面紗。

2024年的夏天,一則關於北京點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眾科技」)的新聞在網絡上迅速發酵——該公司實控人陳瑞卿、何春虹夫婦,憑借旗下多部微短劇的火爆,月均收入高達4億至5億元。這一數碼,即便是放在整個娛樂產業中,也足以令人咋舌。一時間,「微短劇造富神話」成為熱議話題,不少網友直呼:「這錢賺得比明星還快!」

當我們深入探究這一「神話」時,卻發現事情遠非表面那麽簡單。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373.9億元,預計2027年將突破1000億元。市場的快速擴張,確實為從業者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但「月入4億」的背後,實則隱藏著更為復雜的行業邏輯。

微短劇,顧名思義,是指時長短、節奏快、內容緊湊的劇集形式,通常每集時長在1-3分鐘之間,整部劇集可達80-120集。這種形式的劇集,以其獨特的「爽點」設定和快速反轉的劇情,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尤其是在短影片平台興起後,微短劇更是如魚得水,透過資訊流廣告等形式,實作了使用者的高效觸達和轉化。

以點眾科技旗下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為例,該劇憑借其接地氣的劇情和緊湊的節奏,在短時間內迅速走紅,成為春節期間的現象級作品。據數據顯示,該劇上線當日充值額便高達2000萬元,創造了微短劇市場的又一「神話」。

光鮮亮麗的成績背後,是微短劇行業獨特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邏輯。與長影片平台的分賬模式和短影片平台的廣告變現不同,微短劇的主要盈利模式在於使用者付費充值。透過前十幾集免費吸引觀眾入場,後續劇集則采取付費觀看的方式,每集價格在1元左右,整部劇集下來,觀眾需要支付近百元。這種「小額高頻」的付費模式,使得微短劇在快速積累使用者的同時,也實作了可觀的收入。

但值得註意的是,微短劇的盈利並非一蹴而就。據業內人士透露,微短劇行業呈現出典型的「二八定律」,即20%的專案賺錢或保本,80%的專案則處於虧損狀態。此外,高昂的投流成本也是制約微短劇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部微短劇要想實作盈利,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廣告費用來吸引使用者點選和付費。

點眾科技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微短劇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呢?這主要得益於其精準的市場定位和高效的營運策略。

點眾科技在內容選擇上獨具慧眼。他們大多選擇具有爆款潛力的網絡小說進行改編,這些小說本身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和成熟的劇情框架,為微短劇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點眾科技還註重團隊的專業性和創新能力,透過制片人、導演、編劇等人員的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出高質素的微短劇作品。

點眾科技在宣發上也下足了功夫。他們充分利用短影片平台的資訊流廣告優勢,透過精準投放和創意行銷,成功吸引了大量潛在使用者的關註。此外,點眾科技還註重與頭部網紅和KOL的合作,透過他們的推薦和引流,進一步擴大了微短劇的影響力。

隨著微短劇市場的快速發展,行業亂象也逐漸浮出水面。部份制作方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犧牲作品質素和觀眾體驗,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粗制濫造、內容雷同的微短劇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損害了觀眾的利益,也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為此,監管部門已經開始加強對網絡微短劇的備案、稽核和管理。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實施,旨在規範市場秩序、提升作品質素、保護觀眾權益。隨著監管政策的收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微短劇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和整合。

微短劇市場將擁有無限可能。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成熟,微短劇將在內容創新、盈利模式、行業規範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和進展。同時,隨著觀眾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和個人化,微短劇也將更加註重細分市場和精準行銷,為不同群體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和喜好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有夢想、有才華的創作者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點眾科技」,在微短劇市場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

點眾科技的成功案例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創業方向——微短劇市場。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領域裏,只要我們保持創新的精神、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紮實的制作功底,就有可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造富神話」。讓我們共同期待微短劇市場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