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東廠西遷」是假的?

2024-10-18財經

說一下本周被辟謠的兩個熱點(實際是「熱炒」)話題。

成都住建局和規自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成都大規模拆遷」是謠言,網傳的拆遷是近一年內或更長時間內陸續產生的,征地拆遷補償標準在政府官網上有相關政策檔,不可能出現一個人或者一戶人拿到幾千萬拆遷補償款的情況。

關於「廣東將遷移一批知名企業到四川」的「產業大遷徙」話題,證券時報記者致電網傳名單中的TCL集團、格力電器、壹鏈盟等多家企業,其相關工作人員普遍表示,尚未聽說過公司要西遷一事。因此,大規模的「東廠西遷」也是子虛烏有。

至於四川2.15萬億的基建投資,其實是舊聞。今年4月24日,官方微信「四川釋出」公眾號釋出訊息稱,近日四川正式印發【2024年四川省加快前期工作重點專案名單】,擇優篩選納入330個擬在未來2至3年開工的重大專案,估算總投資2.15萬億元。

10月17日,成都市公安局釋出【警情通報】,對釋出上述虛假資訊的四個人進行了行政處罰。這一次針對川渝板塊的股市和樓市炒作,市場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討論:

一是10月16日A股市場成渝板塊的股票暴漲主要是因為小程式「成都房小團」的拆遷地圖一欄中「上新」了許多新區域(但官方辟謠熱搜訊息後17日出現了暴跌)。從原因上來分析,因A股市場的活躍資金目前正在尋找新的「錢路」,而「成都拆遷地圖上新」的話題正好具備「炒地圖」的相關條件,因此引發了A股市場缺乏題材和新意背景下「炒地圖」的行情。

二是「成都拆遷地圖上新」一事,成都市征地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具體的拆遷區域需不需要拆遷,要問當地的國土局,有沒有列入你們那兒的計劃,現在新的實施辦法出來之後,拆遷主體都是各區政府。」自2021年8月31日住建部釋出【關於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以來,目前國內所有城市的城市更新、片區開發等都是由地方政府、地方國企或城投平台主導,其中拆遷補償標準實際都是由政府制定,包括深圳、廣州在內目前都基本不存在因拆遷暴富的情況,而更多的城市則是因為拆遷補償標準達不到被拆遷方的預期導致專案無法推進或無果而終。因此,成都住建局和規自局的辟謠充分說明了拆遷補償被過度誇大及「玩梗」的問題。

三是成渝板塊大規模的基建投入,其實去年底中央提出「最佳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之後就已緊鑼密鼓地實施。值得註意的是,針對這個戰略腹地的建設,很多央企近兩年早就開始加大投入力度,不過普遍都遇到了專案周期過長,收益不確定性較高等問題。

爭論最大的,其實是當前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北韓半島沖突等可能引發中美兩個陣營之間的極端沖突,因此國家需在四川「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沿海的產業也就必須向四川做轉移和備份。

市場方面的困惑在於,現在的導彈技術早就實作了全球覆蓋,所以產業大遷徙似乎意義不大,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四川成為戰略腹地後可以增加戰略縱深和多重防空系統,但現代戰爭基本做的都是飽和式的打擊(包括鉆地彈在內),如果防空系統被飽和式打擊消耗掉了呢?

當然,從國家戰略和安全的角度來看,川渝的戰略腹地定位確實能為國家戰略縱深和多重防禦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因此「最佳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支持川渝的發展本身確實意義重大,只是應該不至於要做到產業大遷徙的程度。

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的【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素充分就業的意見】中提出,「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9月27日,國務院批復了【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10月12日,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釋出會。上述規劃明確了成都城市性質為「四川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目標願景為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

從我們最近做川渝地區城投業務的實際情況來看,機構端及投資人對川渝地區的政信產品投資等並未因網上的熱點話題受到什麽影響,很多做專案投資的企業也並沒有沖進成渝接住「潑天富貴」的沖動。以我們對川渝的基建、城市更新專案等的投資為例,我們始終認為「F+EPC」或者「F+EPC+O」的方向才有更大的空間,因為捆綁融資方(當地國企或城投)後端的融資性現金流和經營性現金流才能確保我們前期投資款的順利結束。

更多基建、房地產、城市更新等專案的交流和合作事宜,歡迎聯系西政財富和西政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