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村裏有了年輕人|「米二代」張帥:回家鄉做個「新農人」

2024-06-27三農

鄉村振興,離不開青年力量。實作農業現代化,凝聚一批有知識、有見識的青年人才至關重要。近年來,我省大力營造返鄉創業氛圍,鼓勵更多青年人才紮根農村,服務基層,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如今,在廣袤的鄉村大地,出現了更多農業知識青年的身影,他們有活力,敢創新、更專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踏實作為,綻放青春,為鄉村發展註入朝氣蓬勃的活力。

天空的雲彩倒映在仲夏的稻田中,蔚藍的底色與一片青綠相融。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地裏,32歲的張帥憧憬滿懷。

作為永吉縣禾谷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掌舵人」,張帥是名副其實的「米二代」。「大學畢業後,我和愛人找過工作也創業過。那時候,我在新聞中了解到現代農業發展勢頭好,就想著趁年輕回到家鄉經營田地,借力國家好政策一定能幹出一番新天地。」

張帥居住的永吉縣萬昌鎮地處長白山脈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松花江兩條支流流經這片黑土地,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作為中國北方優質大米的主要產地之一,萬昌大米不僅成為國內市場的緊俏貨,近些年還遠銷南韓、日本及歐洲、東南亞等地。

2019年返回鄉村後,張帥成了自家合作社的繼承者。最初,家人給他一塊40公頃的「試驗田」,讓他熟悉土地。張帥在「試驗田」上摸爬滾打,憑著一股子韌勁,摸索出一套新的管理模式,實作科技種田和商業化銷售,完成了從農業「門外漢」到田間「百事通」的轉變。

「種地也要緊跟時代」這是張帥常說的話。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在科技領域,新青年大有可為。2020年,張帥嘗試用大疆植保無人機打藥。「那時打藥只能帶40斤水,現在帶100斤沒問題,而且運苗、揚肥等多種功能不斷更新。時代在進步,科技在迅猛發展,不掌握新技術,僅靠傳統農作越來越行不通了。」

時間見證了改變。2023年,縣裏提出高標準農田建設,張帥的合作社在規劃之內。借助好政策,全村鋪設了170余個網絡攝影機,合作社透過智慧農業大螢幕做到全鏈條農田動態即時監測。張帥依托農業機械化、農企管理、新商業思維等全新的種植和經營理念,推動合作社發展,帶動社員增收。

青年人從事農業生產有著新認知、新想法。2023年,合作社322公頃的稻米全部由訂單方式售出。盡管大米銷售形勢良好,但張帥仍然把心思用在開拓銷售渠道上。「目前我們啟動了私人訂制模式,正在逐步開啟市場。」張帥向記者介紹,私人訂制即透過物聯網、大數據建立全程可視農業系統,客戶可以在家裏即時看見自己所認購稻田的現狀。這種全新的銷售理念更迎合現代人的消費體驗需求。

一邊思考,一邊行動。「紅小二」萬昌大米直播間是張帥開辟的又一個「戰場」。「2019年正是直播帶貨的風口,那時我就開了直播業務,借助網絡大平台搞銷售。」為了帶火家鄉大米,張帥還請了專業團隊做品牌宣傳。張帥說,為現代農業提供智力支持,就是新農人該幹的事。

「要實作農業現代化,就要留住年輕人。」說起村裏的「新農人」,萬昌鎮吳家村黨支部書記王偉感觸頗深:「實作鄉村振興,必須依靠農業科學技術引領。在農業現代化行程中,青年人才憑借全新的能力和寬廣的視野,更易把自身的技能優勢、農業管理經驗、市場運作謀略與農業發展充分結合,不斷最佳化農業生產形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吉林日報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茗

策劃:韓雪潔

執行主編:於悅

編輯: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