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高質素發展調研行|百年梯田折射出的「生態智慧」

2024-06-24三農

6月22日,漢陰鳳堰梯田在奔騰雲海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靜謐,一動一靜間,變化萬千。

鳳堰梯田位於陜西南部的安康市漢陰縣,是秦巴山區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區域內有清朝乾隆年間從湖南長沙移居當地的吳氏家族所開墾的1.2萬余畝的古梯田,以及相當數量的古堰、渠、塘、壩等古代水利灌溉工程。一階階梯田,展示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農耕智慧。

鳳堰梯田沿著高聳入雲的鳳凰山從山腳一直修到山頂,層層疊疊、埂回溝轉,形成伸向雲天的「天梯」。梯田「繡」在山梁上,村莊嵌在梯田中。

「鳳堰梯田是沿著等高線走勢修建的,呈流線型,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開挖,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涵養了水源,是一種見縫插針的修田方式,寸土必惜。」漢陰縣水利局正高級工程師李權兵介紹,「鳳堰梯田是三面環山,南邊就是漢江幹流,有水汽蒸發,在三面環山的阻擋之下,形成了渦旋。」

獨特的地理結構為鳳堰梯田帶來了充沛的降雨,雨水沿著黃龍溝、茨溝、冷水溝、龍王溝4條溪水向下遊流去,按照從高到低,透過「田、渠、塘、溪」體系實作了有效的逐級自流灌溉,保證了梯田的灌溉水源供應。

工人日報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羨茹告訴記者:「這次來到陜西,我發現這裏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在鳳堰梯田欣賞美景的同時,我看到了當地政府因地制宜推動‘生態+旅遊’的成效。這不僅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漢陰縣鳳堰古梯田景區內的茨溝村頭,矗立著一座座湘派宅院,至今仍保留清代中晚期建築風格,這就是吳家花屋。花屋正對著的東面是鳳堰梯田。這座位於陜南的百年湘派建築的背後,不僅體現了兩地在建築風格上的差異,也見證了來自南方的水稻種植技術是如何隨著人員的流動紮根在秦巴山區的梯田之中的。

近年來,漢陰縣推進鳳堰梯田農村生活汙水、土壤汙染防控,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68.2%,2023年環境空氣質素優良天數達349天,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

當地透過加大生態農業扶持力度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帶領群眾向農旅結合方向邁進。成片的鳳堰梯田,由粗放型種植變為有機科學種植,從發展單一種植業到與旅遊等多產業的深度融合。隨著來鳳堰梯田的遊客日益增多,當地人的增收渠道也在逐漸多元、越來越寬。(記者 李慧君 張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