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陜西省農墾集團17萬畝小麥迎來豐收季

2024-05-31三農

又是一年豐收季。日前,陜西省農墾集團四個農場的小麥迎來收獲期,置身一望無垠的麥田中,滿眼金色、麥浪翻滾,呈現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集團今年的17萬余畝小麥,是歷年來種植面積最大的年份。」說起小麥生產,省農墾集團負責人徐雄佐就滔滔不絕,「今年以來,我們積極履行糧食安全國家隊的職責使命,緊扣農業農村部農墾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和‘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以穩面積、提單產、增總量為目標,堅持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融合,從新品種引種、新技術推廣套用、大型現代農機購置套用,以及加強田間管理等方面著手,夯實了大面積小麥增產豐產的基礎,在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有效發揮了農墾國家隊作用和頭雁效應,全力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土地能力提升是糧食豐收的根本基礎。

省農墾集團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重要抓手,多渠道統籌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持續在農田水利建設、土壤改良修復、耕地地力提升上下功夫,不斷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全力打造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噸糧田」。

透過「產業創新示範引領百日行動」,推動各單位因地制宜,實施節水節肥、病蟲防治一體化管理,促進苗齊苗壯,致力於建立百畝「噸半建立田」、千畝「超噸展示田」、萬畝「噸糧示範田」,築牢了糧食持續穩產豐產的根基。

新品種推廣是糧食豐收的重要保障。

望著即將成熟的小麥,陜墾大華種業總經理呂宏飛信心滿滿的表示:「陜墾大華種業今年小麥制種田面積5萬多畝,預計可生產優質小麥種子4000—5000萬斤,可滿足150萬畝小麥播種用種量,陜墾大華種業要讓每畝小麥都能高產增收」。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高質素發展的新質生產力,集團依托陜西農墾大華種業育繁推設施一體化基礎,在自主研發新品種的基礎上,引進推廣高產、穩產、抗性強的優質小麥品種10余種,滿足不同地塊對小麥良種的需求,實作農場小麥優質品種連片種植和規模化經營。良種帶來好收成,在陜墾大華種業專家團隊的帶領下,自主研發的華墾麥7號、華墾麥23相繼透過國家審定,為糧食豐產增收,實作種業振興保駕護航。

新技術套用是糧食豐收的關鍵環節。

據集團農技人員王士幸介紹,「去年受秋汛影響,陜西農墾小麥播期整體推遲,二、三類苗占多數」。為改善苗情,彌補播期滯後不足影響,集團及時印發了【省農墾集團2024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指導各級提早著手,與農時賽跑,做好春季田間管理,抓住小麥拔節、抽穗、灌漿等關鍵生長期,科學套用水肥一體化、節水滴灌、「一噴三防」等穩產增產技術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小麥促若轉壯、防災增產及病蟲害防治工作,透過套用新技術,小麥苗情加快轉化。同時,集團還組織開展了以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為主導的「產業創新示範引領百日行動」和勞動競賽活動,多措並舉打好夏糧豐產豐收基礎。在各方努力下,小麥苗情得到整體好轉。

農場種田能手(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範)黃曉宏稱,「從田間情況看,今年晚播小麥長勢與常年基本持平,麥穗大、籽粒沈,總體表現良好。」他認為,「結合各類田塊大面積測產情況,今年小麥整體不低於上年水平。」

現代農機投入是糧食豐收的有效支撐。

近年來,集團相繼購置了凱斯400大馬力拖拉機、大型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植保無人機、新型聯合收割機、糧食烘幹等現代化農機裝備,全面提升了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深耕深松、寬幅溝播、精量勻播等先進技術在農場全面得到落實。

糧食減損,農機先行,農機強了,農機手培訓還要跟上。每年的麥收前,集團都會在朝邑農場農機大院,組織對所有機手進行統一培訓,加強農機檢查保養、機收減損等操作要領和細節培訓指導,對收割高度、機收速度、裝卸運輸等多個環節進行明確規範,最大限度減少機收環節損失,確保顆粒歸倉。

現代化大型農機裝備還為集團開展的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擴面行動提供了設施保障,擴大了集團在土地、種子、農資、農技、農服等方面的服務規模和範圍,加強了墾地合作,為集團協同地方政府打造「噸糧鎮」「噸糧村」,推動落實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全面助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正是得益於集團上下重農抓糧的良好氛圍,近5年來,集團糧食生產種植面積持續攀升,從當初的自營面積不足8萬畝,逐步擴充套件到現在的17萬畝。未來,省農墾集團將堅持把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作為主業方向,主動融入全省農業農村糧食生產區域,全面落實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兩大行動」,擴面積、提單產、做示範,努力為全省糧食安全作出農墾企業應有貢獻。(集團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