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森林覆蓋率3%→36% 黃土高原上長出了大地「指紋」

2024-06-06三農

在防止水土流失的過程中,小流域綜合治理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地處黃土高原的寧夏彭陽,建縣之初,這裏的森林覆蓋率只有3%。而現在的彭陽,層層梯田彎曲盤繞,從高空俯瞰猶如大地「指紋」,森林覆蓋率超過36%。改變是如何發生的呢?

總台記者 陶鵬飛:像這樣的溝頭侵蝕,其實在30多年前,當地還顧不上治理,因為那個時候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老百姓的生存問題。由於生態環境惡劣,這裏曾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山地跑水、跑土、跑肥,被稱為「三跑」地。改變,迫在眉睫。

彭陽縣林草局林業工程師 翟紅霞:當時我們這裏的山是光禿禿的,可以說是寸草不生。我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基本上是沒有,種糧食也是入不敷出。

要想解決溫飽難題,第一步,首先要讓荒山恢復生態功能,讓土地能長出作物,大規模的治山和造林勢在必行。彭陽幹旱缺水,大規模植樹造林,灌溉保活耗水驚人。去哪裏找那麽多的灌溉水源呢?

彭陽縣林草局林業工程師 翟紅霞:為了省水多種樹,最初我們也嘗試過這個膜下滴灌技術,發現這樣行不通。我們彭陽的總面積是2500多平方公裏,水土流失面積就占到了2300多平方公裏,大面積鋪設管網實作不了。

經過試點、論證,彭陽人得出結論:大面積植樹造林灌溉保活必須另辟蹊徑。彭陽幹旱少雨,當地幾乎家家都挖水窖集雨。受此啟發,彭陽人發明了一套適合當地的「水平溝集雨植樹造林技術」。

所謂的「88542隔坡反坡水平溝整地技術」,就是沿等高線開挖深80厘米、寬80厘米的水平溝,築高50厘米、頂寬40厘米的攔水埂,回填後溝裏寬2米的植樹小梯田。透過擴穴深挖和表土回填,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最大程度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生長量。

總台記者 陶鵬飛:在我身邊就是88542隔坡反坡水平溝整地技術。也就是它為每一棵樹苗留住了足夠生長的水,但是整座山的水土保持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如何實作「水不出山,泥不出溝」?

彭陽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馬宏芳:當時在山上雖然種了一些樹,但是山頂上整體還是土地 ,一遇到刮風下雨就會發生水土流失。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探索在山頂實行封山育林,涵養水源,將山腰的坡地修建成水平梯田。

彭陽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馬宏芳:我們正在采用互聯網智能化手段開展數碼化灌區建設,並且我們把河流和水庫有效連通起來,達到了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總台記者 陶鵬飛:堅持以水土保持為牽引,以水利全要素配置為支撐,彭陽仍在探索治山治水的發展新模式。而如何利用目前取得的成果,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經濟紅利,讓小流域治理給當地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成為當地下一步的發展新方向。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