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禁漁4年多,大魚的數量越來越多。近期,不斷有網友在長江水域發現大魚群遊的畫面,看上去形勢喜人。有不少垂釣愛好者也享受了一波「彎弓射大魚」的刺激感,幾十、上百斤的大魚頻頻被釣友擒獲!
這些大魚的名頭可不一般,它們是有著「水老虎」之稱的鱤魚。長江鱤魚頻頻出現,究竟是喜是憂?網絡上看法不一。
1、禁漁僅僅4年多,長江中的鱤魚數量明顯「爆發」增長
作為一名釣魚愛好者,本人一直在關註著長江水域的魚類生態。在2020年之前,很難看到長江鱤魚的訊息,如果哪個地方發現了大鱤魚,必定會形成一個轟動效應。
比如:2019年10月,湖北丹江口漁民捕獲了一條體長1.7米的大鱤魚,曾引起廣泛關註,各大媒體紛紛進行報道。當時中國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看到這條大鱤魚之後,也在第一時間聯系了捕獲鱤魚的漁民,希望能收留這條大魚。
最終,這條巨型鱤魚被制作成了標本。
這條超過百斤的鱤魚是在丹江口水庫發現的,當時在長江幹流和其他支流,這樣大的鱤魚並不多見,彼時人們還擔心它會不會「瀕危」。
但在十年禁漁之後,形勢很快發生了逆轉,不斷有垂釣者爆出「巨型鱤魚」的畫面,各種花式「秀漁獲」的行為,讓很多網友都認識到了長江「水老虎」的真實面目。
有垂釣者釣到大鱤魚之後,用肩膀扛著慢慢背回家。有的人把大魚綁在單車後面馱回家,有的人則「假裝迷路」,在小區轉上幾圈後,等「過把癮」之後,再把大魚拿回家。
這種特別的方式,讓鱤魚快速「出圈」,不少之前不認識這種魚的人,都了解到了鱤魚的厲害之處。
僅僅禁漁4年多,長江水域的鱤魚數量便呈現「爆發式」增長。湖南、湖北、江蘇、四川等地,幾十、上百斤重大型鱤魚頻頻出現。其中四川宜賓大型鱤魚群遊的畫面,更是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2、鱤魚「泛濫」引人憂,有專家建議用泥鰍進行釣捕
在陸地上,老虎是百獸之王。到了水裏,鱤魚則成了「霸王」,尤其是在白鱀豚等天敵消失之後,再加上禁漁的作用,鱤魚已經徹底失去了束縛,在不少地方甚至有「泛濫」的趨勢。不少人深感憂慮。
其中,一位名叫「鄧明鑒」的專家,特意到重慶等地走訪,了解垂釣者的感受,以便針就鱤魚數量增長對生態的影響作出評估。
這位專家走訪之後,得出的結論是: 「禁漁後肉食性魚類(鱤魚)的數量增長十分明顯,但其他魚類數量好像未見增長……」
掌握這一情況之後,鄧明鑒認為應盡快控制鱤魚等掠食魚類的數量,並梳理可靠的方法進行推廣。
其中,鄧明鑒的意見為:支持保障長江三峽水庫及其支流的釣魚者合法使用 泥鰍 等肉食魚餌垂釣鱤魚、大口鯰、黑魚……
釣捕外來魚類無可厚非,但這位「專家」建議推廣 泥鰍釣法來釣捕鱤魚?這一說法提出之後,在網絡上曾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遭到不少人的質疑。
3、使用泥鰍來釣捕鱤魚,到底可行嗎?
長江禁漁後,鱤魚的天敵相對較少,且生長環境較為優越,這為其數量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如果要說鱤魚數量增多,就要使用泥鰍對其進行釣捕,恐怕很多人不會同意。
其一,使用泥鰍垂釣,肯定會無差別地對掠食魚類進行清理,不但鱤魚數量少了,諸如翹嘴、鱸魚、黑魚、鯰魚的數量也會減少。掠食性魚類在生態鏈中起著重要作用,控制其他小型草食性或雜食性物種的數量和分布,它們減少之後,勢必會導致生態失衡。
其二,泥鰍釣魚的危害已經被廣泛認可,如果真的要推行泥鰍垂釣,恐怕會讓不少人鉆了空子,借助垂釣之名進行捕撈,這和十年禁漁的規定是相互抵觸的。
本人認為,判斷鱤魚是否要進行特別控制,需要綜合考慮其數量和密度,是否超過了局部水域的承載能力。很顯然,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這一點。
況且,鱤魚原本就是長江流域的原生魚種,如果一個魚種數量過多,強大的生態系會做好自我調節,無需人工強勢幹預。
因此,用泥鰍釣捕鱤魚的想法,並不成熟,也不太可能去推行。
4、思考
長江禁漁4年,鱤魚數量的增加,是不爭的事實,但這種增長是否達到了臨界值,是否對生態平衡造成威脅,需要進行科學的評估,並非使用泥鰍釣捕這麽簡單。
鱤魚食量驚人,成魚一天可以吃掉自身體重10-20%的食物,局部水域鱤魚數量「爆發」,可能會對區域性生態平衡帶來一定威脅,但這種威脅是小範圍的,放眼整個長江水域,這種擔憂不足為慮。
為了合理控制鱤魚的數量,不讓其無限制增長,可以在鱤魚局部「泛濫」的水域,適當開放休閑垂釣,讓垂釣愛好者們去充當生態制衡的角色,這可能也是未來一種可以嘗試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