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衛星遙感數據+智能 土壤養分也有了「戶型圖」

2024-06-25三農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排程顯示,眼下,黃淮海等重點地區麥收正在掃尾,新疆、甘肅冬小麥收獲進入高峰。

這幾天,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58萬多畝冬小麥正抓緊搶收。在吐外特鄉冬小麥千畝高產建立示範區,由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冬小麥高產專家組現場測產結果表明,今年當地首次種植的小麥新品種「新冬60號」表現良好。

新疆農業大學教授 石書兵:抗逆性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強的,主要體現在像今年後期氣溫比較高,但是對它的影響不是特別大。

今年,新疆下達糧食生產目標任務4400萬畝,同比增長4%。全區全面實施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重點在35個產糧大縣整建制推進。

新疆墨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 艾則孜·艾力:最核心的種植模式是采取了良種良法結合,農機農業融合的要求,全程采用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技術,最終實作高產。

新品種加入 大豆單產提升

在西北麥收的同時,黃淮海主產區大豆也正加緊播種。各地加大推廣新品種,提高大豆單產水平。

在河北無極這個家庭農場,這裏的3000畝大豆選用了高油高產新品種——中黃212、中黃203。作為單產提升的整合技術之一,專家還重點推廣了種子包衣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孫石:你看這是沒包衣的,黃色種皮的。這是我們包衣過的,紅色的。透過種子包衣,我們可以防治地下病蟲害,提高出苗率,實作苗勻、苗齊、苗壯。

湖北鐘祥的這個農場裏,今年播種的全都是分子育種技術選育的大豆新品種——中豆55。在高溫幹旱條件下,這個品種單產穩定在200公斤以上,目前正在長江流域及山東鹽堿地大面積推廣。

今年,黃淮海地區大豆播種重點推廣高產優質、耐密宜機收的品種,並推進精細整地、適墑播種等措施,普及套用高效能播種機,提高適期、適墑、適量、適深播種水平,推進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吳存祥:針對黃淮海地區大豆生產技術難題,整合種子包衣抗病、免耕覆稭精播、側深精準施肥、大豆癥青病防控,還有機械低損收獲技術,形成技術模式,推動綜合技術方案落地。

精準農業「三張圖」 生產高質、高效

記者在山東采訪時看到,當地大型農機企業利用衛星遙感數據以及智能資訊處理構建了「地塊產量圖」「土壤養分分布圖」「變量施肥處方圖」,這樣的精準農業「三張圖」,讓「三夏」生產變得高質高效。

在山東高密一處示範農場,記者看到,麥收完收割機螢幕上,會自動顯示一張收獲地塊的產量地圖。而同在一個農場裏,不同地塊的產量卻相差幾百斤。

濰柴雷沃高密示範農場負責人 楊元武:原來都是散戶在種,每個人種地的方式也不一樣,施肥方式也不一樣,產量肯定是不一樣的。

記者了解到,這個示範農場的1800畝地,是去年剛剛從零散的農戶中流轉過來的。為有效改良不同地塊兒的土壤地力,這家農機企業在形成產量地圖的同時,以衛星遙感數據為基礎,結合低空無人機遙感、地面人員采樣、田間布設傳感器采集數據,對土壤養分進行全面體檢,生成一張土壤養分分布圖。有了產量地圖和土壤養分分布圖,工作人員還會生成第三張圖。

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研究院研發工程師 馮凱:我們結合土壤養分分布圖和產量地圖會生成一張變量施肥的處方圖,我們可以透過平台下發到智能農機上,智能農機就可以在不同的區域施用不同的施肥量。

為了按照處方圖精準作業,這個示範農場裏套用了最新研發試制成功的電驅精量播種機。

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研究院研發工程師 王渺:機具端有一個控制器,它相當於「類人腦」的存在,它會根據處方圖以及機具的位置和車速進行資訊處理,最終給電機輸出一個轉速指令,轉速轉動的快慢會影響施肥量的多少以及播種株距的變化,最終完成了一個處方圖執行指令。

經過測算,新型智能高效播種機作業效率比傳統播種機提高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播種精度也更高。

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張吉旺:我們可以根據養分的肥缺情況和地理情況來進行精準施肥,也能夠減少肥料使用量,節約生產成本。

(總台央視記者 王凱博 劉成 許偉 山東台)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