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幹農業的樂趣:這個行業越難,我越想挑戰

2024-03-13三農

西雙版納鮮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馮衛鋒

我在吳康銀的傣柚園見過馮衛鋒。他是陜西人,長得人高馬大。2005年畢業於雲南交通學院,在體制內工作了11年,後下海成為工程老板,從昆明一直幹到西雙版納。2021年接了趙慶洲放棄的400多畝傣柚園,2022年又接了吳康銀後發展的270畝傣柚園。

「你當時看好傣柚的發展前景?」我疑問道。趙慶洲和吳康銀都是西雙版納傣柚產業的佼佼者,如果他倆都已經放棄的園子,初涉農業的馮衛鋒哪裏來的底氣去接盤。

橄欖壩連片的傣柚基地

「不是!」馮衛鋒搖了搖頭,解釋道:「因為那幾年工程款不好收,就想著要不要改行,剛好我一位同學的姑姑是雲南省農科院的柑橘專家,她給我們介紹‘金秋砂糖橘’‘091無核沃柑’和‘陽光一號’這3個品種,我們考慮到‘陽光一號’還沒有大量推廣,就決定發展‘陽光一號’,於是就找到這塊地。」

「你拿這塊地的目的是要這個樹,不是繼續種傣柚的。」我恍然大悟。

「當時我們去重慶奔象也考察過,說福建在柚子上高接‘陽光一號’很成功,我們就拿了這些樹開始幹了。」馮衛鋒接著說:「第一年長得挺好,就像現在嫁接的‘三紅柚’一樣,但一年之後就發現不對勁,春梢冒出來就開始幹枯,葉片變黃,不長了。」

傣柚高接「三紅柚」的當年長勢

幾經打聽,猛海的一位同行告訴他,「陽光一號」嫁接在紅橘上表現很好,但嫁接在柚子上就是不行,屬於親和性的問題,無藥可救。這無疑是給正幹得熱火朝天的馮衛鋒澆了一盆冰水,一年下來,接穗、人工和水肥一體化系統已經投下300萬元左右。

「後來怎麽辦呢?有沒有想過放棄?」我問道。這個時候馮衛鋒還是兩條腿走路,是有條件脫身而出的。

「沒有!我覺得自己做事還沒有失敗過,退場肯定是不甘心的。」馮衛鋒說:「雖然‘陽光一號’沒有嫁接成功,我大不了鋸掉重來,用結算的工程款繼續往裏投唄,後來看到木瓜來得快,產量高,就全部套種了木瓜。」

馮衛鋒在介紹木瓜的結果特性

「木瓜效益怎麽樣?」我對這個品類不熟,只知道它有「豐胸」的賣點。

「我是前年4月種的,去年賣了20噸木瓜,大概賣了300萬元左右。」馮衛鋒介紹:「除去種苗、地租和人工費用,剩下的利潤還有100多萬元。但我又種了黃晶果苗,光苗我就買了60多萬元,再加上底肥、人工這些……」

「又換品種?」我詫異地問道。入行3年換3個品種,這樣的騷操作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因為木瓜還有一年的賣果時間,我先把黃晶果苗種進去,等木瓜結束之後,黃晶果也開始產出了。」馮衛鋒指著木瓜行間間作的黃晶果苗解釋道。

木瓜行間間作黃晶果苗

「黃晶果你看中什麽呢?」春節前我來西雙版納的時候,馮衛鋒還特意帶了幾個黃晶果讓我品鑒,肉質有點像果凍,Q彈絲滑,但缺少風味,屬於我經常調侃的「不正經的水果」。

「第一是黃晶果外觀好看,現在抖音電商這麽發達,這個果子比較上鏡,人們看了都想嘗嘗;第二是黃晶果對氣候的要求特別苛刻,在西雙版納,只有橄欖壩和東風農場可以種。我一位朋友在野象谷保護區的山上種了3年,今年才出來一批果;我在橄欖壩種了兩棵大樹,一年能結6批果。按照現在50多元/公斤的價格,一棵樹一年能賣幾千元。」

「你覺得這個口感好吃嗎?」我不關註眼下的價格,只關註水果的第一內容——口感。

黃晶果(左)和雞蛋果

「我覺得還可以,純甜無酸,老年人愛吃,小孩也愛吃。」馮衛鋒說:「我跟很多人交流過,他們嘗了黃晶果之後,大部份人覺得最多吃兩次,就不會吃了。」

「對啊!」我擔心就是這個問題:「現在是數量少,所以不擔心賣;一旦規模種植之後,你不擔心銷售嗎?」

我前幾天還去了一趟馬關,興致勃勃地去品嘗百果園老大余惠勇月台的紅果參,結果大失所望,直呼余惠勇已經忘了「好吃才是硬道理」的初心。現實也啪啪打臉,去年炒作之後市場爆火,今年馬上遇冷,產地滯銷。原因就是口感不好,沒有復購。

有股青草味的紅果參

「目前來看是沒有問題的。」馮衛鋒自信地說:「中國這麽大,版納100多萬人,昆明1000多萬人,這麽點量一個雲南就銷售完了;加上黃晶果對氣候要求苛刻,苗子又貴,大家不一定都敢上。所以幾個方面綜合考量下來,我就決定在黃晶果上豪賭一把吧!」

我頓時無言,對賭的事情我不在行。

「你從2021年進入農業,也折騰了幾年,現在怎麽評價這個行業?」我換了一個話題,想聽聽這位工程老板對農業的看法。

工人在采摘木瓜

「剛開始的時候我是信心很足的,覺得農業的前景很好。」馮衛鋒感嘆道:「但實際做下來之後,發現農業的難度太大了!因為我們要跟當地的農民競爭,他們土地是自己的,勞動力是自己的,他們種地的出發點是為了生存,我們是為了賺錢。所以這個成功率是很低的。」

「你有沒有見過在西雙版納搞規模果園還能掙錢的人?」我忽然問道。此前我調研過西雙版納傣柚和蘋果棗兩大產業,傣柚幾乎全軍覆沒,蘋果棗因為太費工,不適合規模種植,小戶這幾年的盈利情況還不錯。

馮衛鋒想了想,說:「如果前期投資不算,當年能掙錢的有兩三家;如果算上前期的投資,我認識的只有一家,福建人,在這裏種‘三紅柚’。」

全部高換的柚子樹

在西雙版納,「三紅柚」的上市期比原產地——福建早兩個月,有先發優勢,所以今年馮衛鋒在這位能盈利的同行(又是果商)的指導下,把最後一批樹勢尚好的傣柚高接成「三紅柚」,準備走國外市場。

「為什麽在西雙版納這種得天獨厚的地方,最後還是出現大果園不掙錢的現象?」這是我這兩年頻繁來西雙版納後留下的困惑。如果是在馮衛鋒的老家(陜西),我就不足為奇了。「除了品種選擇的原因。」我還特意避開了馮衛鋒所踩過的坑。

「還是我剛才說的問題,我們要跟廣大農民來競爭。」馮衛鋒說:「他們給我們幹是不會拼命幹的,我們就是給再多的錢,他也不會給你拼命幹。」

馮衛鋒(左)和張飛宇在交流技術

「以前在這邊種香蕉的規模果園也有盈利的。」張飛宇(傑士農科雲南事業部負責人)在一旁補充道,「但這個盈利也是有時效性的,因為這裏面有行情的變化,也有企業內部管理的原因……這種生產上的可變因素太多了,一旦面積大了很容易失控。除非在技術上做出別人做不了的東西,才能產生規模化的效益。」

張飛宇這番話讓我想起有次跟雲南省農業廳前任廳長謝暉在聊及雲南果業的優勢時所提到的觀點:在雲南,光靠老天爺賞飯吃是不行的,還要疊加新的理念和技術。比如建水葡萄產業是疊加了浙江人的理念和設施栽培技術,這兩年風頭正盛的藍莓產業是疊加了國外先進的容器栽培技術和品牌理念。

水清農業采用的葡萄補光技術

就拿我在西雙版納見到的種植「陽光玫瑰」能盈利的水清農業來說,也是疊加了丁臣照明的補光技術和傑士農科的營養方案,才能真正揚長避短,實作極限超車。

我跟馮衛鋒說:「你進入農業的缺陷你已經看得很明白了,你是沒辦法跟農民競爭的。品種你也是把控不了的,不可能就你種,別人不能種,這個目前來講是不現實的,還是需要找到能疊加的內容,提高門檻,避開農民的競爭,這樣才有盈利的希望。」

「我的經驗:農業你越舍得,越能賺錢;你越舍不得,就虧得越多。」馮衛鋒把我所說的「疊加」理解為進一步的投入:「雖然眼下的結果不盡人意,原來的合夥人也都走完了,但我不甘心,覺得這個行業越難我越想挑戰,現在每天拿著手機在研究學習,從品種選擇到機械化作業,從水肥一體化到產品包裝,我有信心讓自己的產品走進各大商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新農人

但不知道為什麽,除了信心、用心和執著之外,我還是覺得眼前這位新農人缺少點什麽。

2024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