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2024年泰安市玉米生產技術意見

2024-06-02三農
  • 標題有誤導性
  • 【2024年泰安市玉米生產技術意見】(泰安農業)

    今年玉米生產要以單產水平提升為目標,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等要素融合,深入挖掘玉米單產潛力,推動全市玉米實作大面積單產提升,特制定技術意見如下。 一、因地制宜,科學選用品種 應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科學選用高產穩產、耐密抗倒、多抗廣適、適宜機收的品種。籽粒機收地塊宜選擇生育期較短、穗位適中、抗倒伏、籽粒前期灌漿快、後期脫水快的品種。采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的地塊,應特別註重選用耐密抗倒高產品種。 二、種子處理,預防早期病蟲害 所用良種均應精選,滿足純度≥98%,發芽率≥95%,凈度≥98%,含水量≤13%,確保精播後出苗率,以實作目標密度。種子包衣或拌種要做到統一技術、統一藥劑、統一推進。針對當地重大病蟲害發生情況可進行二次包衣或拌種,確保有效預防苗期病蟲害。預防玉米莖基腐病、絲黑穗病等,可選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精甲霜靈、咯菌腈、苯醚甲環唑等;防治灰飛虱、薊馬、地下害蟲等,可選用噻蟲嗪、吡蟲啉、氯氰菊酯、氟蟲腈或呋蟲胺等;可復配殺蟲殺菌藥劑,包衣防治蚜蟲、灰飛虱、地下害蟲、莖基腐病等。藥劑用量應嚴格按照登記用量或用藥說明施用。 三、規範適墑播種,提高播種質素 玉米生產「七分種,三分管」,適宜的播種機械是高質素播種和確保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玉米播種應采取單粒精播,宜選用多功能、高精度、氣力式或指夾式、種肥同播的高效能復式播種機械加裝北鬥導航精量播種。等行距播種的,玉米行距為60厘米;寬窄行播種的,寬行70~80厘米,窄行40~50厘米。播種時應按照播種技術要求偵錯好播種機械,先進行試播,達到要求後再進行大規模播種。要將播種機執行速度控制在5~7公裏/小時,播深3~5厘米,做到播深、行距、覆土、鎮壓一致,防止漏播、重播或鎮壓輪打滑。播種密度應比預定收獲密度增加10%左右,未采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的地塊,耐密型玉米品種一般大田每畝播種5000粒左右,示範田5500粒左右,攻關田5800~6000粒;大穗型品種一般大田每畝播種4600粒左右,高產田5300粒左右; 四、科學肥水管理(一)播種期: 配合施用配方肥或緩控釋肥,肥料控釋時間60~70天,控氮比30%左右,可選用N:P2O5:K2O配比為28-6-12或26-8-8等相近配方的肥料,普通地塊推薦用量40~45公斤,高產地塊每畝推薦用量45~55公斤,播種行外帶狀側深施8~10厘米,防止燒種和燒苗,同時添加鋅肥。密切關註天氣預報,及早組織水源,確保在無有效降雨的情況下,有保苗水可用。播種後,灌溉水充足的建議澆「蒙頭水」,灌溉水有限的澆保苗水,確保玉米順利出苗。若小麥收獲期遭遇強降雨,播種機械具備進地條件後,收獲小麥後立即播種;播後苗前遭遇強降雨的,立即排水,防止因漬澇導致種子腐爛。 (二)苗期: 玉米苗期對肥料需求不多,施用緩控釋肥的地塊和施用速效種肥的高產地塊,在苗期一般不需要施肥。苗期適度幹旱可以促進根系下紮,起到蹲苗的作用,形成壯苗,提高抗逆性。苗期對淹水和漬澇比較敏感,若出現積水或漬澇,應立即排水。 (三)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 小喇叭口期到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肥的關鍵時期,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此期肥水供應不足,容易造成植株細弱、群體整齊度差、生物量不足,導致雌雄穗發育異常或花期不遇。此期應保證充足的水肥供應,土壤相對含水量不低於70%,墑情較差時應進行灌溉;施用緩控釋肥的地塊如無缺肥癥狀可不追肥,只施用種肥的地塊則應借水追肥或利用水肥一體化器材補充水肥,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占全生育期需氮量50%左右,機械追肥的應側深施。 (四)灌漿期: 應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應不低於60%,高產地塊追施總氮量20%左右,用作花粒肥,有條件的用無人機噴施1%~2%的磷酸二氫鉀和尿素,防止葉片早衰,延長灌漿持續期,增加粒重。 五、大力推廣套用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 大力推廣套用玉米密植精準肥水調控滴灌水肥一體化高產技術,播種密度應根據管理水平在原密度基礎上增加10%~20%。應在小麥收獲後立即免耕播種,采用寬窄行方式導航高效能播種機播種,寬行70~80厘米,窄行30~40厘米,行距偏差小於5厘米,滴灌帶鋪設在窄行內,種肥同播,種肥用量每畝純氮3~5公斤,P2O5 6~10公斤,K2O 6~8公斤。播後1~2天完成滴水齊苗,滴灌濕潤範圍超過播種行5厘米為宜。要在6~8片葉展開期進行化控,若因天氣原因未適時化控或化控效果不理想,二次化控不應晚於11葉展開期進行。應噴施均勻,不重噴不漏噴。藥液要隨用隨配,濃度應遵照產品說明書使用,一般不與其他農藥和化肥混合使用。應於化控後5~7天、大喇叭口期、吐絲授粉期、乳熟期分次進行滴灌沖肥,畝追施純氮11~13公斤。蠟熟期如天氣幹旱,可再進行1次滴灌,以延長葉片功能期。 六、綠色防控,加強病蟲草害防治 應堅持「預防為主、聯防聯控」的防控策略,綜合套用抗性品種、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等措施,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一)科學安全使用除草劑。 玉米播種後出苗前,土壤墑情較好可用乙草胺、異丙甲草胺、乙·莠懸浮劑等進行封閉除草,若封閉除草失敗或未進行,可在玉米3~5葉期,雜草2~4葉期用煙嘧磺隆、苯唑·莠等進行苗後莖葉噴霧除草。煙嘧磺隆除草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產生藥害,同時註意噴灑均勻,不重噴、不漏噴,確保除草質素並註意用藥安全。 (二)加強預報預測,及時防治病蟲害。 種子包衣或拌種的地塊,苗期一般常規病蟲害不會嚴重發生,要加強預報預測,一旦發生,要趁早防治,切斷傳播路徑,降低損失。大喇叭口期至開花授粉期,應實施「一防雙減」,透過組配殺蟲劑和殺菌劑,對病蟲害進行一次性防治,達到減少後期害蟲基數和減輕病害危害程度的目的。要提高飛防質素,確保藥液能夠滲透到群體中下層。應加強對南方銹病、蝸牛等偶發重發病蟲害的預報,提前做好預案,一旦發生重點防治。根腐病、絲黑穗病、紋枯病和莖腐病等土傳病害主要透過種子包衣預防。如遇強降雨,應及時排出田間積水,努力減輕紋枯病和莖腐病的發生程度。紋枯病在發病初期(玉米拔節時),可噴施井岡黴素A等殺菌劑防治,並視發病情況隔7~10天再噴1次。南方銹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彎孢葉斑病、白斑病、北方炭疽病等病害在發病初期,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井岡黴素A、苯醚甲環唑、氟環唑、吡唑醚菌酯、丙環·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環唑等殺菌劑防治,並視發病情況隔7~10天再噴1次。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粘蟲、棉鈴蟲、桃蛀螟等成蟲發生期,可使用燈誘、食誘、性誘劑等進行誘殺;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或夜蛾黑卵蜂等天敵滅卵;幼蟲低齡階段可選用蘇雲金桿菌、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金龜子綠僵菌、印楝素、短穩桿菌等生物農藥防治;化學防治可選用四氯蟲醯胺、氯蟲苯甲醯胺、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乙基多殺菌素、四唑蟲醯胺等殺蟲劑,抓住低齡幼蟲視窗期實施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 七、防災減災,加強管理一是 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受旱對產量影響最大,應隨水補充速效氮肥,促進植株恢復正常生長; 二是 中後期發生強降雨導致田間積水,均應及時排澇,並補充速效氮肥; 三是 小喇叭口期植株倒伏的,可恢復正常生長,小喇叭口期至開花期根倒的,應及時扶正並淺培土,花後莖折的,應及時去除,倒伏嚴重的,應及早收獲用作青貯;冰雹造成葉片破碎的,應及時噴施殺蟲劑、殺菌劑和葉面肥,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促進恢復生長; 四是 開花期高溫熱害發生,可適當澆水,增加田間濕度,並采用無人機低飛人工輔助授粉,寡照發生時,可噴施葉面肥和寡糖等調節劑,促進有機產物運轉; 五是 因極端天氣導致分蘗的,無需去除; 六是 高產田密植群體在7~10片葉片展開時化控促壯防倒伏。 八、適期減損收獲,實作顆粒歸倉 應堅持增產和減損兩端發力,抓好玉米適期晚收和機收減損工作,實作顆粒歸倉、豐收到手。 (一)適期收獲。 適期收獲可增加粒重、減少損失、提高玉米產量與品質。玉米成熟的標誌是植株的中、下部葉片變黃,基部葉片幹枯,苞葉幹枯呈黃白色而松散,籽粒脫水變硬乳線消失,微幹縮凹陷,籽粒基部(胚下端)出現黑帽層,並呈現出品種固有的色澤。普通地塊應在10月1日-5日收獲,高產地塊和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應在10月10日-15日收獲。 (二)機收減損。 要強化機手培訓,提高裝備偵錯水平,提高收獲效率和減少收獲損失。適期收獲應大面積連片推進、整村整鎮推進、農機農藝聯合推進,提高收獲效率。同時還要提升應急收獲能力,針對可能發生的強降雨、大風導致農田積水、作物因災倒伏、機具供給局部緊張等緊急情況,制定農機防災救災應急預案,協調收獲機械和就近匹配烘幹用機需求,保障已收糧食安全入倉,減少產後損失。

    (農技站 供稿)

    【番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農業套用技術)

    楊理健微語農業 農藥植保、質素安全、鄉村振興、記者報道531篇原創內容

    寫留言

    楊理健微語農業

    贊2在看寫留言

    復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