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6種發展模式助力寶峰強村富民

2024-06-26三農

近年來,寶峰街道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指導各村大膽實踐,逐漸探索出產業帶動、自主經營、抱團發展、資源盤活、物業服務、文化旅遊6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2023年,寶峰街道1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506.44萬元,是2020年收入的近兩倍,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上的占76%。

產業帶動型

立足於晉寧區「一縣一業」花卉產業示範縣建立「主戰場」定位,堅持打好花卉產業發展牌,引導各村把優勢資源、優勢力量向花卉產業傾註,在推動優勢產業提級增效的過程中促進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致富。上方古城、韓家營、昌家營、中和鋪村委會流轉2500余畝土地,支持雲天化花匠鋪公司、區國資公司實施無土栽培花卉重點產業專案建設,建成花卉產業現代化示範園、現代花卉產業園2個示範基地,實作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75萬元,帶動900余名群眾實作家門口就業。

自主經營型

鼓勵各村打破「一租了之、一入了之」的「懶漢」模式,結合自身實際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積極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和鋪、昌家營兩個村憑借本村豐富的土地資源,主動尋求與銀行、優質花卉種植企業、市場方等合作,充分整合鮮切花生產示範基地建設資金,計劃建設玫瑰花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整合示範基地500余畝,探索「村集體+營運方+農戶」的發展營運模式,專案建成後預計年產鮮切花6000萬枝,村集體每畝年均收入2.4萬元以上,每戶年均增收1萬余元。

抱團發展型

引導各村打破村域界限,積極推行「強村+弱村」「資金+土地」的「飛地抱團」發展模式,讓小村、弱村「借船出海」「借地生金」,實作共富。上方新街、青龍、寶峰等8個村整合各級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案資金及村級自籌資金900萬元,推動實施寶峰街道集貿市場改擴建專案,8個村集體按股分成,讓小河口、青龍等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實作從「無」到「有」。

資源盤活型

在清產核資基礎上,幫助各村對村集體的土地、山水、田園、「四荒」等資源進行合理盤活和開發,使資源優勢轉化為資金優勢。青龍村發揮林地資源豐富優勢,率先推行「包山拾菌」的承包模式,讓2000多畝林地得到承包人的保護和有效利用,村集體每年增收29.7萬元;酸水塘村積極探索發展林下經濟,吸引專業團隊投資種植100畝黃精,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6萬元,2年後村集體增收預計可達10萬元。海龍村依托優質水資源優勢,開發飲用水產品,「線上+線下」市場雙線發力,聘請資深職業經理人代營運管理,打響玉康龍泉產品品牌,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

物業服務型

圍繞發展及生產生活需求,鼓勵各村探索新業態發展。上方新街村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對沿街32間閑置商鋪進行統一裝修和管理營運,專案營運後村集體每年預計增收13萬元。上方古城村結合集鎮停車壓力大、停車難的實際,規劃建設停車場車位260個,每年村集體增收10萬元。昌家營村、寶峰村村級黨組織牽頭領辦合作社,組織本村勞動力承接集鎮周邊衛生保潔、苗木修剪、綠化管養等服務,帶動50余名村民就業,村集體每年增收近110萬元。

文化旅遊型

各村憑借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目的地。清水河村致力打響「中國月季村」名號,依托200畝自主知識產權的月季種苗研發基地和良好的人居環境,年吸引遊客5萬余人次,帶動村內3家庭院經濟示範戶戶均年收入超過15萬元;雙龍村以「繡球文化」為核心,以雲客鴻花園餐廳為依托,以「一米菜園子」為點綴,聚力打造具有獨創性、文化性、充滿記憶點的藝術新地標和網紅打卡座標;青龍村以洋芋產業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互聯網+鄉村旅遊」模式,透過「互聯網+」線上推介,「洋芋豐收節」線下體驗,構建「農產品+文化旅遊+體驗」一體化格局,進而帶動村民致富、村集體增收。

來源:寶峰街道

編輯:毛茗

編審:方維林

稽核:馮靜

終審: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