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求購電話響個不停!鹽堿地裏種出的黃河口大米,根本不愁賣

2024-02-09三農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 文/圖) 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超過15萬畝水稻均已顆粒歸倉。作為黃河口大米的主產區,這座「鹽堿地糧倉」碩果累累。龍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來,求購黃河口大米的電話響個不停,生活在這片地區的農民們也喜上眉梢。

位於黃河口大米主產區的東營市墾利區墾利街道七村

米袋子滿了 錢袋子也滿了

臨近春節,墾利區的水稻均已歸倉入戶,家家戶戶留夠自家吃的糧食,剩余的糧食都賣空了。

「又有人要買黃河口大米。」臘月二十八,東營市墾利區墾利街道七村(以下簡稱七村)村委委員張文彩正打電話挨家挨戶「湊大米」,「快過年了,有企業想訂購大米,我好不容易找到兩戶還有存糧的村民,湊了340斤大米,給了人家。」

臨近龍年春節,七村村民家中的大米都賣空了

張文彩所在的七村位於黃河口大米主產區,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專業村。除了形成集插秧、管理、收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米生產模式外,七村還發動全體村民成立了糶米一條街。

「‘糶米’就是賣米的意思,黃河口大米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來村裏買大米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七村駐村第一書記田愛民說,「村裏每戶人家大門旁邊的墻上都有二維碼,來買大米的人一掃碼,就知道誰家還有大米、還剩多少存糧能出售。」

糶米一條街的村民家門口都有二維碼

「今年大家收成都很好。」田愛民算了一筆賬,過去一畝地能產稻米堯800斤,現在每畝地能產1000到1500斤稻米。稻米加工成黃河口大米後,每斤售價約4元。現在農民每畝地收入超過800元。「2013年時,七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6800元,而2023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了3萬元。」

水稻銷售渠道通了,產業鏈條長了,村民的收入自然就增多了。

七村采用的是合作社生產模式,村裏建起了水稻試驗田、大型大米加工廠,購買了許多大型電腦械,為村民選購種子、講解種植技術,水稻的質素、產量和價格逐年提高。

鹽堿地上種水稻 解鎖新希望

東營市地處北緯37度黃金生長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黃河口大米。但是,東營市的土地也屬於濱海鹽堿地類別,地下水礦化度高,土壤鹽分重,受海潮影響大,是世界上利用難度最大的三角洲型鹽堿地之一。

如何把鹽堿地變成糧倉?最初,這個問題愁壞了東營市一邦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邦農業)總經理張茂林。「土地含鹽量高,需要選擇耐鹽性好的水稻品種。要讓水稻在鹽堿地裏茁壯成長,還需要足夠的淡水,可在黃河流域,淡水資源是稀缺的。」

一邦農業的留胚米生產器材

培育良種、改良種植技術,是張茂林找到的出路。「我們每年至少在這片鹽堿地上試種150種水稻種子,最終選擇高產的和優質的,糧食產量高,農民的收益才高;優質的種子產量可能不高,但是種出來的稻米口感好,價格也能賣得相對高一些,農民的收益也會高一些。」 張茂林說,「除此之外,還要改良種植技術,比如覆膜直接播種,我們在種植水稻的時候覆上膜,既防雜草生長,也防止水分蒸發。只要水分不蒸發,土地含鹽量就上不來。」

據悉,墾利區依托一邦農業實施「黃河口萬畝水稻科技產業園專案」,重點建設種子加工中心、育秧生產中心。該專案的建設,實作了種子加工和育秧生產的標準化、機械化、規模化和良種化,為全區水稻種植業蹚出了一條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目前,東營市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30萬畝,年產量達15萬噸左右,其中墾利區水稻的常年種植面積達15萬畝以上。墾利區已註冊了「水城米倉」「民豐社」等4個黃河口大米商標,其中一邦農業的「水城米倉」大米透過了有機食品認證。

黃河口大米不愁賣了 還想賣得更好

目前,黃河口大米已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暢銷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區。

張文彩以前也組織過村民搞直播帶貨,現在因為找上門來買大米的人越來越多,村民已經不需要直播帶貨了。「不是不想搞直播,是還來不及直播,家家戶戶的大米就已經賣空了。」張文彩說。

雖然黃河口大米的銷量越來越好,但與五常大米、淮安大米相比,黃河口大米仍處於「巷子深處」。「我感覺自己一直在經歷‘大米不太好賣’的階段。」 張茂林說,「因為市場足夠大,每次向不了解黃河口大米的客戶介紹產品時,都要經歷一次這個階段。」

黃河口大米產品

產量是當前制約黃河口大米「出圈」的一大因素。張茂林坦言:「受淡水水量的影響,整個東營市能種植黃河口大米的土地面積有限,我們只能在有限的面積上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價值。馬上要過春節了,我也有個願望,希望黃河口大米能賣到10元/斤,農民能在每畝地上增收50元至70元。」

「米香也怕巷子深」,從黃河口大米產區走出來的村幹部都習慣隨身帶一小袋黃河口大米,田愛民也不例外。無論去哪兒開會,田愛民都忘不了推銷黃河口大米。「這是最直觀的推銷方法,大家聞到了、嘗到了,覺得好香、好吃,就會記住黃河口大米。」田愛民說,「我們街道、區委書記都愛推銷大米,現在很多學校食堂、國企單位都因此來訂購我們村的大米。」

龍年,田愛民計劃帶領七村再投資5萬元重新包裝設計黃河口大米。「如果未來訂單多,我們會聯合周邊的村子,讓大家都種黃河口大米,產量上去了,黃河口大米的名氣也會越來越大。」田愛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