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句容華陽街道:創新培植食用菌 奔赴綠色共富路

2024-03-30三農

初春,鎮江市菇滿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菌菇大棚裏溫暖濕潤、霧氣繚繞,公司總經理郁寶鋒掏出手機在螢幕上輕點幾下,不一會兒水汽全部散去,眼前出現一排排架子,架子上長出了黃燦燦的菌菇。郁寶鋒手拿剛采摘的菌菇介紹,目前公司已實作菌菇的工廠化種植,在全國同行中走在前頭。

「80後」的郁寶鋒是畢業於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制藥專業的,當年在學校主攻的是食用菌生物工程方向。當時,郁寶鋒曾參與老師負責的「食用菌藝術產品開發」課題,拿到了學校的一等獎。從此,他與食用菌結下不解之緣。

郁寶鋒第一年搞種植選擇的品種是猴頭菇。據他介紹,猴頭菇對於生長環境和所需營養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因此種植猴頭菇的技術含量比較高。想要種出猴頭菇,首先要透過高壓蒸汽滅除料棒裏的雜菌,再將猴頭菇的菌種置入其中。透過制造出無菌的環境,才能保證猴頭菇的生長。然而,郁寶鋒創業初期的器材非常簡陋,鍋爐溫度總是升不上去,環境沒有達到要求進而導致雜菌汙染,十萬元虧得血本無歸。

「老師幫我擔保了一筆貸款,並且在種植技術上給予了指點和支持。」郁寶鋒說,此外,他調整了相關策略,暫時將菌種的生產委托給更專業的工廠,自己則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出菇的管理和銷售上,從而降低生產的風險。

與此同時,郁寶鋒將培育的品種從猴頭菇暫時轉移到平菇、香菇等入門級的品種上來。用智能化、工廠化方式種植菌菇,改變菌菇種植「望天收」的現狀。2015年,猴頭菇的大棚種植已經成功了,但郁寶鋒想要更進一步探索菌菇的智能化、工廠化種植。唯有如此,才能實作大規模生產,從而讓各種菌菇的價格降下來,進入尋常百姓家。

「工廠化種植猴頭菇是最難的,必須專門研究。」郁寶鋒說,由於合作社是非盈利性組織,沒法進行人才引進,很難投入研發。於是他在2017年成立了鎮江市菇滿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先後與南京農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及南京郵電大學合作,引進了高端人才,並於2021年開始探索菌菇的智能化生產。

江蘇與菌菇的主產地福建氣候差異大,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氣溫低於10℃,不會出菇。「這讓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想要突破江蘇本土種植菌菇的瓶頸,就必須改變菌菇種植靠天吃飯的現狀。」郁寶鋒說。

為此,公司開辟了一塊新的生產研發基地,由引進的專業人才負責智能化系統設計。經過深入研發和不斷改良,如今,菌菇大棚裏的光線、通風、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各項指標,都可以隨時在手機上監控和調節。「目前我們共計擁有8項食藥用菌發明專利、1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和2件軟件著作了。」郁寶鋒指了指掛滿了一整面墻的專利證書說。同時,公司開始批次生產智能化生產器材,已實作銷售300萬元。

在另一大棚內,反季節秀珍菇正旺盛生長,據郁寶鋒介紹,反季節秀珍菇的利潤是普通栽培的2倍。秀珍菇,它出菇的溫度在30℃以內都是可以的,但它需要10℃左右的溫差。出菇之前要把溫度降到適宜溫度,一般普通的大棚是做不到的,只有透過風冷機組的制冷進行溫差刺激,使它正常出菇。

與此同時,公司先後與江蘇食用菌研究所和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開展合作,引進了「滬猴3號」猴頭菇、靈芝、蟬花蟲草等各類菌種。透過智能化生產引領,再加上幫助本地農戶銷售食用菌,公司的年總產值已達1000余萬元。(陸威 周茉 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