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麻山女童蘇紅陽:逆天改命上北大,在貧瘠的土地開出花來!

2024-10-27三農

文丨Ziya Joymaker

編輯丨學生觀察 冬 寒

如果出生就拿了人生劇本的話,那這個女孩出生拿下的劇本就差了同齡人一大截。土地貧瘠、家庭貧窮,沒有好的環境,但她依舊在自己的努力下開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朵鮮艷的花。本期學生觀察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麻山女童蘇紅陽考上北大背後的勵誌故事。

蘇紅陽的出生是不幸的,但又有點幸運。

蘇紅陽

村主任劉連榮坐在火塘邊,邊烘著手掌邊講述著村中的歷史:「秦家是我們村裏來得最早的姓氏,已經在這裏紮根了八代人。而蘇家則是最晚到來的,蘇紅陽的爺爺是從鄰村入贅到這裏,成為了蘇家的一員。這些家族的先輩,或許是因為麻山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不得不離開原有的家園;又或許是為了尋找更適宜種植麻的土地,主動選擇了遷徙。」

談及納降村的教育情況,村長表示村裏的教育基礎一直比較薄弱。在50歲左右的村民中,雖然男性大多有過讀書的經歷,但女性的讀書比例卻很低,受教育的時間也非常有限。不過,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投入,情況開始逐漸好轉。特別是在2006年國家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之後,村民們開始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

麻山

在黔西南州望謨縣與安順市紫雲自治縣交界的麻山腹地,打易鎮納降村靜靜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這裏是蘇紅陽的出生地,與許多生來便擁有優越條件的同齡人不同,蘇紅陽的成長之路,似乎從一開始就布滿了挑戰與艱辛。

蘇紅陽的家庭,雖然物質條件有限,但卻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父親蘇仁光堅信,唯有文化的積累,才能讓人在社會中立足,不被他人輕視。這一觀念,同樣深刻地影響著家中的女孩。母親高永霞,盡管自己的學歷不高,卻對女兒的教育要求極為嚴格。

納降村

在貴陽市觀山湖區的工地上,蘇紅陽跟隨父母開始了她的求學之路。這裏的環境簡陋,居住條件艱苦,但她從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雖然學習成績並非出類拔萃,但她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熱情與努力。

六年級那年,她回到望謨縣定居。她憑借自己的努力,逐漸在學習上嶄露頭角,成績穩步提升。與老家同學的對比,讓她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更激發了她對學習的熱愛與追求。而新環境中友情的缺失,卻意外地讓她更加專註於學業,將每一份精力都傾註在了知識的海洋中。

興義八中

然而,成長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中考的失利,讓蘇紅陽未能如願進入心儀的貴陽一中,而是被黔西南名校興義八中錄取。但蘇紅陽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內心的信念。她深知,初中階段師資力量的差異,導致學生的起點各不相同。但在重點高中,大家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關鍵在於個人的努力與付出。

高二那年,文理分科的選擇再次擺在了蘇紅陽的面前。在深思熟慮後,她選擇了文科。這一決定,不僅源於她對文科的熱愛,更因為她相信,在興義八中這片文科實力強勁的沃土上,她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跡。

北京大學

從那時起,蘇紅陽的心中便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要考出一個好成績,爭取進入最好的大學,最好是北京大學。

家庭的壓力從未成為她的負擔,因為她深知,讀書是為了自己,是為了那份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對她而言,學習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享受,一種自我成長的快樂。正是這份自我驅動,讓她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堅定。

遊覽北京

6月23日晚,當高考分數的揭曉牽動著無數考生的心弦時,蘇紅陽也迎來了她人生中的重要時刻。原本以為要等到午夜12點才能知道分數的她,卻在晚上10點多就得知了成績已經公布的訊息。

此刻,她的父親蘇仁光正從上海化療歸來,恰好踏進家門。蘇紅陽緊張地拿起父親的手機,一眼就看到了674分這個令人振奮的數碼。蘇仁光激動萬分,拍著女兒的背,眼中滿是驕傲與欣慰。然而,面對這份成績,她卻保持著難得的冷靜與謙遜,她深知分數只是通往夢想的一扇門,真正的挑戰還在前方。

北大學習

隨著更多同學成績的揭曉,蘇紅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成績或許真的有機會讓她踏入夢寐以求的北大校園。老師的鼓勵與肯定,更是為她增添了信心。但即便如此,她依然保持著平糊的心態,為自己設定了備選方案:「如果北大不行,就去上海。」這份從容與自信,讓她在追夢的路上更加堅定。

終於,北大招生組的電話如約而至,為蘇紅陽的夢想插上了翅膀。這一刻,對她而言,是夢想成真的喜悅;對麻山而言,更是歷史性的突破。在麻山涉及的6個縣中,曾有6名學生考上清華或北大,但其中只有1名來自真正的麻山地區,是一個男孩。

蘇紅陽的成功,不僅打破了這一局面,更在北大的學生名單上,留下了麻山女童的驕傲銘印。

麻山錄取狀況

在蘇紅陽的世界裏,時代的浪潮為她鋪就了一條通往未來的光明大道。正如望謨縣政協主席胡亦所言,望謨教育的崛起,是多項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晶,而蘇紅陽,正是這股教育春風中的幸運兒。她雖對麻山的地理認知有限,但那份對故鄉的深情與歸屬感,卻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愈發深厚。麻山,對她而言,已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座標,更是心靈的歸宿,家族的根脈。

在北京,距離麻山2300公裏之外,她對故鄉的情愫卻如同藤蔓般纏繞心間。在燕南園,她漫步於大師故居之間,感受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邃。樂黛雲、湯一介等貴州籍學者的故居,讓她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與歷史上那些璀璨星辰的聯系。她意識到,原來那些曾經在歷史書上仰望的人物,如今已成為了她所在學校的先輩師長,這份親切與自豪,讓她更加堅定了追求夢想的決心。

政府管理學院

蘇紅陽還驚訝地發現,北大的倡建者李端棻竟也是貴州人。她意識到,在外界眼中或許經濟相對落後的貴州,卻同樣孕育著不輸於任何地方的傑出人物。這份認識,不僅讓她為身為貴州人而自豪,更激發了她為家鄉爭光的決心。

在父親的熏陶下,蘇紅陽從小就樹立了回饋家鄉的觀念。她深知,無論自己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因此,她暗暗下定決心,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家鄉做出一點貢獻。

今年5月4日,蘇紅陽作為學生代表,線上上雲書館的開館儀式上發言。代表政府管理學院的全體師生,向廈門正觀易知書業雲科技有限公司表達了對線上雲書館平台建設支持的誠摯感謝,並特別致謝為該專案付出努力的院友、領導及老師們。他們的貢獻使得知識的海洋變得觸手可及。

代表發言

如今,蘇紅陽正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在北大這片沃土上,她汲取著知識的養分,磨礪著自己的意誌。她相信,只要心中有夢,腳下就有路。未來的日子裏,她將繼續以堅定的步伐,向著自己的夢想進發,同時也為家鄉、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蘇紅陽的故事,是時代賦予的機遇與個人奮鬥的完美結合,是每一個追夢人都應該銘記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