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戈壁灘上的用水探索

2024-03-23三農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22日電(記者王雪冰、張晟、梁婉珊)初春時節,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的農戶正在為春耕做準備。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位於沙漠、荒漠和戈壁集中區,這裏幹旱少雨、風大沙多,年均降雨量僅39至22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400至4200毫米,水資源極度匱乏。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水是阿拉善盟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選擇。

孿井灘灌區是阿拉善盟最大的揚黃灌區,早期,由於灌溉方式落後,水糧矛盾突出。2012年起,孿井灘灌區陸續實施節水改造工程,2021年,灌區內8.5萬畝農田全部實作了節水灌溉,每年可節水1000萬立方米。

圖為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範區揚黃灌溉工程閘口。新華社發

「我家種了1000多畝地,平均畝產900公斤,每年收入40多萬元。」查漢高勒嘎查農戶魏玉新說。

推廣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灌溉技術是當地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目前,全盟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2萬余畝,農業灌溉高效節水建成比例達到94%。同時,我們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種植中藥材、西瓜、葵花等節水作物。」阿拉善盟水務局局長羅曉春介紹。

走進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內蒙古犇星化學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緊張地趕制著今年春季的第一筆訂單。2021年,這家公司建成中水回用系統,「目前每天處理水量1000噸以上,既節水,還降低了用水成本。」總經理連建軍說。

近年來,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進廢汙綜合整治、再生水深度處理等專案建設,有效降低了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消耗,減少汙染物排放。

記者了解到,阿拉善盟現已建成自治區級節水型企業1家,5個焦化專案正在開展節水改造,建成後預計每年可節水255萬立方米。

近日氣溫回暖,在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的中水調蓄池內,數十只赤麻鴨在清澈的水面上遊弋。這座存蓄能力200萬立方米的中水調蓄池承擔著阿拉善左旗城市綠化及供暖用水。

3月20日,赤麻鴨在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的中水調蓄池內暢泳。新華社記者 梁婉珊 攝

近年來,隨著城市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綠化和人搶水」成了當地面臨的難題。巴彥浩特鎮中水回用調蓄工程實施後,將冬季中水收集到調蓄池庫內,夏季用作綠化用水,大大減少了新水用量。

「今年,我們還將配合住建局改造市區內約37千米汙水管網,解決雨汙分流問題,提高巴彥浩特鎮汙水收集能力,增加中水產出量,用於城市綠化灌溉及相關工業生產用水,改善城市環境。」阿拉善左旗城鄉水務有限公司生產執行部部長馬建國介紹。

如今,人水和諧、科學發展的理念在阿拉善已經深入人心,節水、惜水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阿拉善右旗,居民小區、公共場所和機關單位全部更換了節水器具,去年,阿拉善右旗榮登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行列。

阿拉善盟位於黃河由寧夏回族自治區進入內蒙古的重要節點,肩負著保護黃河水生態安全的使命。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黃河西岸,曾有一段長達5.7公裏的沙河「握手」之處,黃沙不斷入侵黃河,當地人稱這裏為「閻王鼻子」。

「如今這裏已經被連片的草方格覆蓋,有效遏制了烏蘭布和沙漠侵入黃河。」阿拉善高新區鄉村振興辦主任姜明基說。

烏蘭布和沙漠東緣的鎖邊固沙帶。新華社發

2022年,阿拉善盟對烏蘭布和沙漠沿黃1.1萬畝區域進行水沙一體化治理,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每年可以阻止約150萬噸流沙進入黃河。

去年,位於黃河流域的巴彥木仁蘇木實施了3000畝綠色防控示範專案,探索農業生產綠色轉型。「我們用的農藥、化肥少了,但是莊稼長得很好,去年收成比往年增加了20%。」巴彥木仁蘇木居民劉建興說,「生態環境變好了,收入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