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德鉀鹽:補齊土壤肥力,鎂添動力

2024-07-04三農

肥料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極大提升。肥料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滿足了農業生產需求,另一方面肥料的施用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也日漸顯現。農業農村部釋出的【「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推動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為建設生態文明、實作碳達峰碳中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良好條件」的農業發展要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肥料生產工藝也在不斷進步。在國家減肥增效政策大背景和一控兩減的要求下,市場急需能夠補齊土壤肥力,提升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增加種植效益的高效肥料。

德國鉀鹽集團一直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致力於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對糧食的需求提供環境友好的肥料產品。除了運用靜電分離的物理分離專利技術提純生產天然天然鉀鎂肥,在肥料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和 新型肥料的套用推廣方面也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目前,生物肥料、復合肥、有機肥料以及水溶性肥料代表著國內肥料生產工藝的主流技術 。同時,增效肥料、各種功能性肥料也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中國耕地缺鎂嚴重,據原農業部2016年及國際鎂營養研究所2018年釋出的全國土壤交換性鎂(土壤有效鎂)分布圖顯示,中國有一半以上的土壤缺鎂或嚴重缺鎂,根據植物營養學三大定律之一最小養分定律,如在施肥過程中不進行鎂肥的施用,鎂就成為中國多數耕地鎂養分供應的短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土壤缺鎂的制約。而大量研究也證實了鎂肥的正確施用能夠提升氮磷鉀肥料效率,減少肥料用量。如何將鎂肥融入到這些肥料的生產工藝中生產含鎂肥料產品,實作1+1>2的植物營養吸收效果已經逐漸成為業界共識及今後發展的方向。

全國土壤交換性鎂(土壤有效鎂)分布圖


復合肥的生產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引進入中國以來,也在不斷提高並日臻成熟。近年來,中國在復合肥的生產技術上在大肥功能化方面如在硝硫基復合肥的生產,含鎂復合肥的生產上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由於鎂肥原料易於在生產過程中與其它復合原料進行反應而難以實作在復合肥料生產中的足量添加,從而制約了將復合肥作為一個有效載體廣泛進行作物鎂的缺失彌補的行程。德鉀鹽透過與業界各復合肥生產企業的緊密合作,結合各種復合肥生產工藝的特性,篩選出適合的鎂肥原料並不斷進行生產工藝的改進,成功地實作了鎂在包括高塔、滾筒及擠壓等各種復合肥造粒工藝生產中的足量添加,降低了氮磷鉀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了氮磷鉀元素的利用效率,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也得到很大提升,實作了減肥增效的效果。

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快速和精細化發展,水溶性肥料的需求越來越大,生產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水溶性肥料是可以透過灌溉系統直接施用的肥料,這種肥料可以快速被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鎂作為植物營養所不能缺失的一種必須元素,正在透過科學的配比和精確的控制,將其融入水溶性肥料中,進一步提高水溶性肥料的效果。

隨著中國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國家對農業綠色發展的要求,大肥特肥化和特肥大肥化已經成為趨勢,將鎂肥復配在各種氮肥生產工藝中如生產含鎂尿素、含鎂硝硫酸銨、含鎂硫銨等產品,及適用於摻混肥料的鎂肥顆粒原料都已見突破。

有機肥料的生產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有機肥料是利用農業廢棄物和動植物糞便,透過發酵、提取等工藝生產出的肥料。有機肥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肥力。將鎂元素融入有機肥料中,能夠進一步提高有機肥料的效果,並同時解決由於土壤中缺鎂而導致的植物營養缺素問題,實作增產增效的目的。

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菌種,透過發酵、提取等工藝生產出的含有豐富有益微生物的肥料。這種肥料不僅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肥力。在生物肥的生產過程中將足量的鎂元素螯合融入生物肥料中,同時解決植物營養缺素及實作生物刺激的作用將會極大地提升作物的產量及質素。德鉀鹽透過跨界的生產工藝已經在這一領域實作有效突破,產品在作物提質增產上的表現也非常優秀。

中國農業僅憑施用常規肥料增產增收的階段已經過去,已進入「養分均衡—土壤作物環境」綜合調控的新階段。2023年,農業農村部提出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戰略,透過國家政策引導及市場對持續研發和套用的推廣,未來肥料生產的發展趨勢將是向環保、增效、智能化方向發展,需要我們不斷研發新的環保型肥料。而鎂作為植物必須的一種營養元素,又是一種經過科學和實踐驗證的高效增效元素,以復合肥,氮肥,生物肥及有機肥為載體將其大範圍地帶入肥料施用領域,可以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減少化肥的用量,為中國農業的產業提質增效提供發展路徑,為中國現代農業高質素發展和鄉村振興賦予新動能。

編制 | 雅 茹

審校 | 童 玲

監制 | 陸 璐

如有轉載請聯系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