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去年低價賣房的人都將後悔?懂行預測:房價或終將迎來報復性上漲

2024-03-30三農

根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24年2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為0.96萬元/平米,相對於1年前1.24萬元/平米,均價下降了2800元/平米,降幅為22.5%。老實說,這個振幅非常大了,由於是均價降幅,現實中不乏有降30%以上的樓盤。

而二手房就更離譜了。 看似2023年全年二手房交易額同比增長了5.8%,但交易量則同比增長了40%,說白了,雖然交易量大,但都是「以價換量」形成的。如果算成振幅的話,相當於二手房成交價格相對於高點平均下降了35%左右。

毫無疑問,去年賣出去的房子,都是低價成交的,有的房價回到2019年,有的甚至回到2016年,一夜之間,多年的房價漲幅灰飛煙滅,賣房賣在近5年最低點。不少人由於急需錢,甚至不得不割肉出局,小區房價不斷創出新低。

但現在有一個說法是,去年低價賣房的人都將後悔,這個說法有什麽依據嗎?比較有代表性人物的觀點:

比如知名經濟學家管清友說,你覺得現在房價很貴,買不起,應該多買兩套,如果現在有實力買,就多買兩套,否則,10年後你更買不起。

1998年國家原房改課題組組長孟曉蘇說,2024年特別是最近幾個月,可能是房價最低的時候,因為我們現在的努力就是要啟動樓市,如果樓市真的啟動了,樓市的價格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現在應該是買房的好時候。

當有人問孟曉蘇現在是不是賣房時機呢?孟曉蘇給出明確回答是,現在自然不是賣房時候,因為從商品房角度來說,現在的低迷只是暫時的,未來房價還會恢復正常上漲。實際上,在這些懂行人看來,房子價格終將迎來報復性上漲(反彈)或也是大概率的,下面看看分析或能讓我們豁然開朗。

首先說說大環境。

外部: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件事,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2017年在五道口演講說過,老美一直在想方設法刺破我們的房地產泡沫,前幾次經濟危機都有老美的影子。這次也不例外。

這輪疫情開始後,世界各國經濟本身就很困難了,但老美則在這期間連續加息11次,累計加息超5%,用瘋狂來形容不為過。表面上,有抑制國內通脹的需要,其實,就是想把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資金抽回國內,而我們首當其沖,外資包括房地產資金紛紛撤離,接著就是恒大為首的美元債違約,一眾房企紛紛宣布債務暴雷。

帶來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開發商為了活下去,紛紛打折降價賣房,但此時,由於債務違約,購房者已經不相信房企,怕買到爛尾樓,導致房地產銷售市場愈發艱難。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其實就是超跌,需求還在的,也不可能一夜之間都消失了,其實就是老美抽資後,房企債務不斷暴雷讓需求縮回去了。

但現在呢? 隨著老美的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高企,越來越不利於經濟發展,所以,多方資訊顯示,他們很可能在年中降息,意味著這輪長達3年的「中美消耗戰」再次以老美失敗而告終(前幾次均未得逞)。以後可能還會有,但這次雖然我們扛得艱難但終究還是扛過去了,這意味著影響房地產恢復的外部警報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基本解除。

道理不難理解,老美降息,資金會再次流入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也都將面臨輸入性通脹,這其實是非常有利於樓市恢復的,畢竟有錢了嘛,大把資金抄底一個調整振幅30%、時間長達3年的核心資產市場,自然是優選項。

內部:

最近4年,我們的貨幣供應M2增長了100萬億,每年大概保持10%左右的增幅,現在已經來到300萬億大關,其增發貨幣與「老美+歐盟」總和基本持平。一般說來,M2與通貨膨脹呈正相關關系,但現在物價沒漲,2023年CPI是0.2%,現在也不過是0.7%,相對於兩位數的貨幣增幅,物價幾乎可以被視為原地踏步。

而股市呢,大家也看到了,都幾年了,還處在3000點保衛戰。至於房價,不僅沒漲,還跌得大眼瞪小眼。為了避險,大家不得不購買黃金,但我們也知道,黃金所承載的資金畢竟有限。即便是到了2024年,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前兩個月央媽已經放水5萬億,什麽地方債、國債、城投債,這些資金最終還是會流向市場,最終什麽行業能接住這麽大的水?唯有房地產。

其次,樓市庫存將被快速消化。

現在最新樓市庫存為7.6億平米,確實比較高。相比過去棚改貨幣化去樓市庫存,現在國家出面以收購存量房的形式去化樓市庫存替代,效果可能更直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到一條資訊 ,未來住房市場以保障房和商品房並列的模式發展,並且提到,由於過去輕保障房發展,未來將加大保障房供應,以滿足工薪族的住房需求。但研究人員發現,今年保障房用地供應減少了50%以上,那更多的保障房從哪裏來呢?

從目前顯示的資訊看,一方面是國家在8個城市試點,由中央一級資金貸款給城市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試點效果好的話,預計很快就會全面推開;另一方面,也是大頭,即住建部下給各城市的保障房供應任務,從2024年各城市上報的計劃看,起碼一年有200萬套以上,大約占到了當年商品房供應的1/3,這個占比可以說是創歷史了。

看到這裏應該看明白了,保障房用地供應減少一半以上,但上報的計劃則不斷大幅增加,房子從哪裏來?從各地表態看,大都用了「籌集」一詞,其實就是把存量房用作保障房。采取的方式大同小異,包括拆遷房票安置、地方國資直接收購等。

可以想象,隨著保障房計劃的推進,後面不僅收購賣不出去的新房,如果二手房掛牌量比較高的話,還可能收購二手房。目標就是一個,調整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系,當流通環節中的商品房越來越少以後,依照經濟學上的「供需原理」,房地產市場回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最後一個,讓資金快速流入房地產。

現在再也沒提「不讓非房地產資金流入房地產」,與之對應的則是,推動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快速落地,說白了,就是往房地產註入資金,盤活市場。而銀行則一頭呢,不斷降低存款利率,而且央行前不久還表態,說我們的國家一級的負債還比較低,還有較大的降準降息空間,目的不言自明,讓大家把錢拿出來消費。 消費殊麽?

目前二線及以下限購幾乎全面放開,而一線城市則不斷放松購房資格,比如最近北京取消了離婚限購政策,接下來非主城區限購全面放開的腳步也越來越近,江蘇、廣東等地已經放開或正醞釀放開第三套房購房資格。看到了吧,讓你把銀行的儲蓄拿出來買房。

由此可見, 外部環境、庫存和資金,樓市最關鍵的三大問題都將以較快速度解決 ,這也是近一年多不斷探索出的路徑,現在不過是需要一點時間來實施。但最終結果是,房地產市場終將開啟報復性上漲也是水到渠成。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具有前瞻性的一線城市某些人已經率先布局,限購每放開一點,就有一波人沖進樓市,難道是人家傻嗎?顯然不是,他們敢真金白銀往裏投,是看好後市的最有力表現。像前段時間香港出點政策,就有一大批內地人搶房,各樓盤熱銷再現。還比如上海這兩天開了一個盤,500套房賣了196億,平均4000W一套的房子,當天幾乎去化完畢。有人說,周邊房子單價都21W、22W一平米了,人家才賣17萬多一平米,當然賣得火了。

對此,我們換一個角度看看,房子買了又不能馬上賣,如果你不看好後市,現在4000W一套的房子,3年、5年後,真的確定能以5000W賣掉,是不是會承擔不小的風險?還不如存銀行來得穩妥。因此,現在敢以4000W買下這套房子,意味著他們高看到5000W以上,6000W,7000W都說不定,不是嗎?

說到底,目前的房地產形勢表面看不溫不火,但其實是暗流湧動,對個體來說,只能是順勢而為,切不可與趨勢作對,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