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獲評全市首家節水型農業園區

2024-03-22三農

設立「包圍圈」式農田排水迴圈利用的獨立渠系,實作農田尾水生態凈化與迴圈利用;設定雨水收集裝置,雨水透過集水渠道流入園區河道內;創新農業節水技術,實作節水規模性育苗……春耕時節的南京國家農創中心孵化展示基地內,高效節水灌溉系統正為農作物提供「精準服務」。

近日,南京市水務局命名了2023年度48個節水載體,其中節水型園區5座,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榜上有名,成為全市首家節水型農業園區。「透過在開源、節流、管理等方面的持續探索,節水型園區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農創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農創中心孵化展示基地位於浦口區江浦街道,臨近長江,占地約400畝,是集科研、展示、中試、實驗為一體的高標準實驗基地,為滿足眾多入駐企業孵化展示需求,助推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記者在基地內看到,一個個大棚內,種植的小麥、玉米、葉菜等農作物,均采用噴灌和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大棚外的地塊種植了甘藍、矮腳黃、烏塔菜等蔬菜,使用地面的微噴帶進行噴灌;單體大棚利用拱形頂收集雨水,連棟大棚方形頂有雨水收集管道,兩種方式收集的雨水均透過集水渠道流入園區河道內,經泵房抽取使用。

這些「精打細算」的設計,在「餵飽」農作物的同時,又能避免「粗放式」澆灌,有效實作了節水目標。

基地負責人介紹,「園區全部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覆蓋率為100%,田間工程設施完好率為100%;園區年雨水收集使用量約為3000噸,非常規水源替代率為3.62%。」

作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園區在發展綠色農業上的探索,對於農業節水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園區透過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建設「節水—生態溝渠」,實作了農田尾水的迴圈再利用。

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讓農作物的吸收效率更高,從而縮短灌溉時間,用水量自然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也大幅降低。此外,園區設立了「包圍圈」式農田排水迴圈利用的獨立渠系,由生態溝渠、生態河道組成氮磷生態攔截工程,實作農田尾水生態凈化與迴圈利用,促進農田汙染物消解。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和南京藝蓮苑花卉有限公司合作,在園區河道內采用荷花和睡蓮混合種植的方式,充分發揮睡蓮對凈化水體中磷和氮的作用以及荷花凈化水質的功能。

農創中心成功建立節水型農業園區,入駐企業也功不可沒。在園區企業江蘇青雲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工廠」內,負責人朱峰向記者展示了「節水型智能多層垂直育苗技術」。

只見一間約20平方米的密閉房間內,兩側搭建了5層高的架子,架子上布滿了一排排綠油油的蔬菜苗和果菜苗。「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多層垂直育苗室,采用5層6架,一次性可育苗超過3萬株。透過改變環境,模擬日出日落、風吹日曬,從而控制育苗所需的光、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水、肥、風等條件,實作快速、健康育苗。」朱峰介紹,具體到節約用水上,育苗室每天給幼苗澆水3-4次,而且是以底部漫水的方式,讓水包裹幼苗根部的基質,等待幼苗完全吸收後,多余的水可進行回收再利用,根據公司測算,該項技術較傳統穴盤育苗相比節水率為50%以上。

由於育苗速度快,節水效果好,去年年底,「節水型智能多層垂直育苗技術」入選了水利部公布的【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推廣目錄(2023年)】,目前,該技術已在江蘇、四川、新疆等地推廣使用。

「農創中心成功建立節水型農業園區,更加堅定了我們推進綠色發展的決心。」農創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將強化與入駐院士團隊等高端人才團隊的合作,擴大農業節水技術的套用,包括水肥一體化技術、潮汐灌溉技術等,同時鼓勵園區企業積極建立節水型企業,進一步達到節水減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