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為老百姓用上放心油,他死磕40年!

2024-07-11三農

絕不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利於健康的油。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上世紀90年代,中國食用油行業,上演了中糧和嘉裏兩強爭霸戰。

彼時的魯花,還偏安一隅。為了壯大實力,老板孫孟全決定跟一家外商合作。雙方約定,魯花只提供散裝油,不負責市場銷售。

後來,當孫孟全發現,對方在魯花油中添加其他的油時,他怒了。

【一輛油罐車引發的海嘯】

2024年5月24日,一輛油罐車,停在天津濱海新區一處停車場內,等待運輸大豆油。

當天下午,這輛油罐車駛入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廠區。大約40分鐘後,裝滿油駛出。

出廠區的地磅顯示, 這輛罐車裝了35噸大豆油!

油罐車混拉食用油,而且在裝油之前,沒經過清洗。這件事被【新京報】記者跟蹤調查報道後,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食品安全大於天,在生產、運輸、儲存、銷售……任何一個環節上,出現紕漏,都可能釀成大禍。

尤其是,那些不受控制的環節。

十幾年前,在奶粉行業,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彼時,不少奶農在給乳企供應鮮奶時,偷偷添加了三聚氰胺,最終釀成慘劇。

事後,各大乳企痛定思痛,不約而同都做了一件事:

自建奶源基地,實作產業鏈閉環,從源頭上杜絕一切風險!

此次混裝事件,跟十幾年前幾乎如出一轍,也是整個產業鏈沒有閉環,下遊運輸環節遊離在產業鏈之外,缺乏監管。

食品安全的防線,由此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所幸的是,很多食用油企業,早已關註到這個問題,並且在努力實作產業鏈閉環。

事件發生後,西王、魯花等企業,紛紛發表聲明。在魯花的聲明中,提到了對包括運輸環節在內的全鏈條,進行嚴苛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

其中,第一條就是: 使用公司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用於食用油運輸業務。

不止是下遊的運輸環節。

這些年,魯花從上遊源頭抓起,在種子培育等環節就開始參與,不僅形成產業鏈閉環,保衛了油瓶子安全,還創新發展出油酸含量高達75%的高油酸花生油,讓消費者用上更健康的食用油。

作為國內花生油之王,魯花一直是食用油的標桿之一。其獨創的5S純物理壓榨工藝,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多年來,魯花花生油也一直是消費者餐桌上值得信賴的產品,曾被評為國家級放心油,並成為人民大會堂宴會用油。

這些榮譽的背後,凝聚著一位老人,終其一生的信仰。

為了這個信仰,他深耕產業40年。

【為老百姓造放心油】

山東,是中國花生之鄉。

這裏的老百姓,素來喜歡食用花生油。

但在1986年,姜疃物資站站長孫孟全,創辦魯花植物油廠之前,當地的花生油,衛生質素非常差。

由於使用土法榨油,工藝簡陋,生產出來的油,加熱時容易起沫冒煙,且黃曲黴素經常超標。

在那個食品安全還不被人重視的年代,這也是全國其他地方的常態。

解決的辦法也有,那就是使用化學浸出法,用溶劑對原料進行浸提,然後高溫精煉,但煉出來的油,香味和營養也流失了。

如何去除黃曲黴素,又留住花生的濃香和營養,是個世界難題。

36歲的孫孟全,決心解決這個難題。

解決的辦法是,自己發明一套新的加工工藝。他的想法,把大家嚇壞了,很多人反對,說難度太大,連外國人都搞不定。

孫孟全不信邪, 外國人搞不定的難題,中國人不一定不行。

帶著這股子勁兒,孫孟全在廠房下挖了個地下室,像搞核武器一樣,披星戴月研究起來。很多人見面就問:

「孫孟全,你一天到晚在地下室幹嘛?像瘋了一樣。」

得知他的想法後,這些人嘲諷道:這窮山溝裏,難不成還能飛出金鳳凰?

這更激發了孫孟全的鬥誌。

他廣發英雄帖,誠邀全國各地專家,只要有技術,能降低黃曲黴素,就請他們來指導,並安排公司的技術人員跟著學習、研究。

一番猛如虎的操作後,結果還是沒達到預期。

但孫孟全依然不放棄,等專家走後,他把技術人員召集起來,告訴他們:你們繼續研究,有問題直接向我匯報。

經過長達六年的攻關,以及無數次挫敗之後,付出終於有了回報。

有一天,技術人員跑到孫孟全辦公室,興奮地說: 「我們發現問題在哪裏了!」

結果,樣品出來後,一檢測,黃曲黴素含量達到了未檢出,遠超國家標準。創造這一奇跡的就是:

5S純物理壓榨工藝。

當魯花向外界宣布這一科研成果時,很多專家都贊嘆不已。

去除黃曲黴素,只是一個縮影。

為了管控品質,孫孟全從源頭抓起,在各地設定原料資訊員,深入田間地頭,跟蹤花生的長勢。

同時,還斥巨資,引進全球最先進的花生綜合檢測儀。

進入魯花的原料,加工時都有詳細地跟蹤記錄,以確保每一個批次都可以溯源。在生產過程中,魯花只榨取第一道花生原汁。

孫孟全不僅抓花生油的質素,連瓶蓋、紙箱等等,都要自己做,用的多是最好的料。有人提議可以從外部訂購,被孫孟全斷然拒絕,理由是:

交給別人做不放心。

從源頭管控品質,並且練成獨門絕技的魯花,開始向外發力。

彼時的國內食用油市場,還是嘉裏和中糧兩強爭霸時代,魯花雖然練成了5S大法,依舊是偏安一隅的地方企業。

為了壯大實力,孫孟全決定跟一家外商合作。雙方約定,魯花提供散裝油,不負責市場銷售。

後來,當孫孟全發現,對方在魯花油中添加其他的油時,他怒了。

創辦魯花的初心,是為老百姓造放心油。而這種做法,顯然違背了孫孟全的初心。他一怒之下,決定:

獨立生產自己的小包裝花生油。

上世紀90年代,在金龍魚的操盤下,中國糧油進入小包裝時代。由於食用方便且更安全,人們紛紛拋棄散裝油,用上小包裝油。

魯花踩中這一時代風口,以過硬的技術、獨特的定位,迅速開啟市場。

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孫孟全更是一刻都不敢放松對品質的管控。

在魯花,大家都知道,孫總是個很隨和的老頭。但這個老頭,有時候也會發火,而他每次發火,基本上都是為了質素。

有一次,某大型糧庫低價處理陳年油料,一采購員看到後很心動,向公司打報告要投標,結果被孫孟全痛斥了一頓:

這樣的油料,魯花不要!

為了質素,孫孟全也沒少幹「傻事」。

在食用油行業,大家習慣將產品分成不同等級,分別定價,而魯花卻堅持分類不分級,全部一個標準。

對此,孫孟全很倔強: 魯花只做最好的。

對品質的死磕,讓魯花贏得了消費者的口碑,最終獲得了市場勝利。

到2016年,孫孟全將魯花交給兒子孫東偉接掌時,魯花年銷售收入已超過230億元,成為全國聞名的花生油第一品牌,實作了從一個地方企業到行業領軍者的蛻變。

孫東偉接掌後,魯花更進一步,從田間到餐桌,全方位深耕安全與品質。

一方面,在運輸環節,加強管理,不但堅持用公司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運輸食用油,而且在專用之上,自創三條鐵律:

裝過轉基因食用油不用,裝過毛油或低質素等級食用油不用,裝過其他油種食用油不用。

從官方聲明披露的資訊看,這些做法比消費者期待的還要嚴格。比如,即便專用車,在裝新油前,還要對裝過油的罐車內外壁進行徹底清潔幹燥。

油品運輸全過程,有GPS記錄,保證全程無死角。

另一方面,這些年,魯花還從源頭入手,包括從花生育種做起,把花生油的品質提升與管理延伸到育種、種植、生產到運輸、銷售的全流程。

這種全產業鏈的閉環,在很大程度上,不但保障了魯花產品的安全性,也讓魯花為中國食用油自給自足走出一條新路:

透過發展高油酸花生產業鏈,提升國家的食用油產業自主保障。

2019年以來,魯花已發展10萬多畝高油酸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建立了1000多萬畝花生種植原料基地。

【先愛天下,永遠抱有敬畏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在魯花集團針對散裝油混裝事件發表的聲明中,寫著這樣一句話。從1986年創辦至今,魯花在其40年歷程中,很好地踐行了這句話。

這種對食品安全的敬畏心,來自孫孟全的一個理念:

先愛天下。

孫孟全要求魯花人,做生意首先要講良心,要愛給自己供應原料的農民、愛消費者、愛天下人,這樣才能把生意做大、做長久。

他還用老子的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思想: 反者道之動。

意思是,事物發展的規律都是朝相反方向運動的,要想得到,就必須先付出。

孫孟全之所以創辦魯花,最早就源於對農民的憐憫心。

1983年,還是當地物資站站長的孫孟全,看到了令人心酸的一幕:

那一年,他所在的姜疃鎮地瓜豐收,很多農民家裏存了幾千斤地瓜幹。他們找到孫孟全,希望幫忙把地瓜幹賣掉。

當孫孟全成功賣掉了地瓜幹,為物資站賺到3萬元時,農民握著他的手,感激涕零:

「謝謝你,如果沒有你,我們的地瓜幹都爛掉了!」

這次經歷,讓孫孟全動了念想:如何幫農民兄弟過上更好的日子。

萊陽市姜疃鎮地處膠東,當地的花生品質優良,於是他決定把花生加工成食用油,提高產品附加值。

創辦魯花後,他又帶領當地種花生致富,並從當地走向全國。

幾十年下來,全國數千萬種花生的農民,成了魯花編外員工,他們因為種花生增收致富。魯花也堅持全部現款現結,從不打白條、拖欠農民貨款。

早在魯花創辦之初,孫孟全就下狠心,給企業立下一條不可逾越的規矩: 絕不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利於健康的油。

這句話,張貼在魯花的辦公區,以及全國各地的生產車間。

但食品安全,光靠道德約束,還遠遠不夠。

為此,這些年,魯花從上遊種植,到下遊運輸環節,努力實作產業鏈閉環, 從產業鏈與流程操作上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隱患。

食用油安全,不是一個新問題。

早在2005年,就已經有媒體報道,油罐車混裝食用油問題。到了2015年,又有媒體報道,有毒化學品運輸車返程時,為了省錢、避免空載,混拉食用油。

直到2024年7月,類似的事件再度曝光,引發輿論海嘯,國務院組織發改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問題!

食品安全大於天。

所有的食品企業都應該明白,舉案三尺有神明。也希望更多的企業,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有勇氣說出:

絕不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利於健康的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