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農村婦女的致富之路,1980年代土地變革,最後帶動更多人走致富路

2024-07-08三農

第一章

1982年,春天剛剛來臨,我們村子裏的田野上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我叫張秀英,今年32歲,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 去年冬天,我的丈夫李大山因病去世,留下我和兩個孩子相依為命 。大兒子今年10歲,小女兒才5歲,正是需要照顧的年紀。

那時候,我們村裏還是集體生產隊的模式。每天早上天不亮,我就得起床給孩子們做好早飯,然後趕到生產隊集合。隊長分配完工作後,大家就各自忙活開了。我常常被分配到最累的活兒,比如挑水、施肥、除草。 幹完一天的農活回到家,還得照顧兩個孩子,洗衣做飯。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我咬牙堅持著,心裏想著總有熬出頭的一天。

村裏人都說我命苦,丈夫走得早不說,還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有些長舌婦甚至說我應該改嫁,把孩子送給公婆。 每次聽到這些話,我都忍不住紅了眼眶,但從沒想過放棄。我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孩子們撫養長大,讓他們將來有出息。

就在這時,一個重大的變革悄然而至。1983年初,我們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村支書王大叔挨家挨戶地解釋這個新政策,說是每家每戶都可以承包一塊地,自己種、自己收。剛開始,很多人都將信將疑,覺得這跟以前的生產隊模式差別太大了。

我卻看到了希望。雖然沒有丈夫幫忙,但我想,只要肯吃苦,總能把日子過好。於是,我主動找到村支書,表示願意承包地。王大叔有些猶豫,擔心我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孩子,能不能幹得了這麽多活。我堅定地說:"大叔,您放心,我一定能行!"

就這樣,我承包了家裏的3畝地。拿到承包合約的那天,我激動得一宿沒睡著。躺在床上,我不停地想著該怎麽種這塊地,怎麽才能讓它產出最多的糧食。我知道,這不僅關系到我們一家的生計,更是我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帶著工具來到了地裏。看著眼前這片荒蕪的土地,我心裏充滿了期待,也有些忐忑。我深吸一口氣,握緊了手中的鋤頭,開始翻地。每一鏟下去,我都仿佛看到了希望在萌芽。

可是,困難很快就來了。由於缺乏經驗,我種下的第一批莊稼長勢並不好。鄰居老李看不下去了,主動來指導我。他告訴我要註意選種、施肥的時機,還教我如何防治病蟲害。我認真地記下每一個細節,決心要把這些知識都學到手。

春去秋來,第一年的收成並不理想。看著那點可憐的收成,我心裏難過極了。晚上,我抱著兩個孩子哭了一場。大兒子懂事地安慰我:"媽,別哭,明年我們一定會有好收成的。"他的話給了我力量,我擦幹眼淚,暗下決心要繼續努力。

就在我準備明年再戰時,一個意外的訊息傳來。村裏要選派幾個人去縣裏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村支書居然把我的名字報了上去。我又驚又喜,但也有些擔心孩子們沒人照顧。鄰居王嬸主動提出幫我照看孩子,我這才放下心來,收拾行李踏上了學習的旅程。

第二章

1984年春天,我懷著滿腔熱情回到了村裏。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們運用到實踐中去。回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細檢查了地裏的土壤情況。根據培訓時學到的知識,我開始調整種植計劃,決定嘗試種植一些新品種的水稻。

鄰居們都覺得我在冒險。老李勸我說:"秀英啊,你還是種老品種吧,保險些。"我笑著回答:"放心吧,我有把握。"其實心裏也沒底,但我知道不嘗試新東西,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春耕時節,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幹活。播種、施肥、除草,樣樣都親力親為。有時忙起來,連吃飯都顧不上。大兒子常常幫我把午飯送到地裏,看著他瘦小的身影,我心裏既心疼又欣慰。

夏天到了,我種的新品種水稻長勢喜人。鄰居們看著我地裏郁郁蔥蔥的景象,紛紛來打聽經驗。我把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他們,心裏美滋滋的。

可好景不長,七月中旬,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差點毀了我的心血。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我的稻田裏積滿了水。我心急如焚,顧不上自己的安全,冒著大雨跑到田裏檢視情況。

看到田裏泡得發黃的秧苗,我的心都要碎了。但我沒有放棄,回想起培訓時老師教的搶救方法,我連夜組織村裏的年輕人幫忙排水、扶苗。我們在田裏忙活了整整兩天,總算把大部份秧苗救了回來。

這場搶收讓村裏人對我刮目相看。村支書王大叔專門來看望我,誇我有毅力、有頭腦。我心裏暖暖的,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秋收時節,我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我種的新品種水稻不僅沒有減產,反而比往年增產了不少。看著金黃的稻穗壓彎了枝頭,我激動得熱淚盈眶。孩子們也高興壞了,在田埂上跑來跑去。

豐收的喜悅還沒有平息,一個意外的訊息又讓我措手不及。縣裏要在我們村建一個農業示範基地,需要征用一部份土地。而我承包的那塊地,正好在征地範圍內。

村支書找到我,說明了情況。他表示可以給我調換其他地塊,但那些地都是些貧瘠的山坡地。我站在自己辛辛苦苦耕種了兩年的田地邊,心裏五味雜陳。付出那麽多汗水才有了今天的好收成,難道就要這樣放棄嗎?

就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縣裏的領導來村裏視察。他們聽說了我的事跡,專門找我談了話。領導說:"張秀英同誌,你的精神很可貴。我們這個示範基地,就需要你這樣有幹勁、有技術的人來參與。"

這番話讓我看到了新的希望。也許,這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握緊拳頭,暗暗下定決心,無論前方有什麽挑戰,我都要勇敢地面對,為了孩子,為了更好的生活,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第三章

1985年春天,我正式加入了縣裏的農業示範基地專案。這個決定讓我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能有機會接觸到更先進的農業技術,忐忑的是擔心自己能否勝任這個新角色。

示範基地占地面積比我原來承包的地要大得多,足足有50畝。我被安排負責其中的10畝地,主要種植水稻和蔬菜。剛開始時,我有些不適應。以前只管3畝地,現在一下子變成了10畝,工作量陡然增加。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忙到太陽落山才能回家。

有一次,我在地裏幹活到深夜,回家時發現小女兒發高燒。我心疼得不得了,趕緊抱著她去鎮上的診所。醫生說是感冒引起的,沒什麽大礙,但還是把我嚇出了一身冷汗。從那以後,我更加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盡量把工作安排得更有效率。

基地裏引進了許多新技術和新器材。我像海綿吸水一樣,努力學習每一項新知識。縣農業局的專家們經常來指導,我總是第一個到場,認真記錄每一個細節。漸漸地,我掌握了水稻雜交育種、蔬菜大棚種植等先進技術。

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那年秋天,我負責的區域獲得了豐收。水稻畝產達到了800斤,比普通農戶高出近一倍。蔬菜大棚裏的反季節蔬菜也賣出了好價錢。看著滿倉庫的糧食和蔬菜,我感到無比自豪。

豐收的喜悅還沒有平息,一個意外的挫折卻打擊了我。有人舉報說我在管理基地物資時有問題,懷疑我中飽私囊。這個訊息像晴天霹靂一樣,讓我措手不及。我一向以誠實守信為人處事,怎麽會有人這樣誹謗我?

調查組來了,仔細核查了每一筆賬目。那段時間,我度日如年,生怕哪裏出了紕漏。好在最後調查結果證明我是清白的,舉報純屬無端猜測。雖然洗清了冤屈,但這件事還是給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

正當我心灰意冷,想要結束示範基地時,一件事情改變了我的想法。有天晚上,大兒子偷偷塞給我一個小本子。開啟一看,原來是他記錄的我這些年來的奮鬥歷程。最後一頁寫著:"媽媽是我們村最棒的人,我長大了也要像媽媽一樣勇敢。"看到這裏,我眼淚奪眶而出。

我明白了,我不能就這樣放棄。不僅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孩子們,我必須繼續堅持下去。我決定用更加出色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和能力。

第四章

1986年,我重整旗鼓,開始了新一輪的奮鬥。這一年,我主動請纓,承擔了示範基地最具挑戰性的專案——引進和種植優質水稻新品種。這個專案風險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顆粒無收。但我相信,只有敢於嘗試,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為了這個專案,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田間地頭。每天天剛亮,我就來到試驗田,仔細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記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晚上回到家,我還要整理白天的筆記,研究改進的方法。

孩子們也慢慢長大了,變得更加懂事。大兒子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還常常幫我整理資料。小女兒雖然年紀小,也會給我端茶倒水,讓我倍感欣慰。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努力,新品種水稻不僅成功種植,而且產量和品質都遠超預期。縣裏專門組織人來參觀學習,我的事跡也被報道在了縣報上。這次成功,不僅證明了我的能力,也為示範基地贏得了榮譽。

然而,成功的背後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示範基地的名聲越來越大,慕名而來學習的人越來越多。我不得不經常外出,給其他村莊的農民傳授經驗。這樣一來,照顧家庭的時間就更少了。

有一次,我連續一周在外地培訓,回家時發現小女兒生病了。看著女兒虛弱的樣子,我心如刀絞。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太過專註於工作,忽視了家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就在我糾結的時候,村裏來了一位年輕的大學生誌願者小李。她主動提出要幫助我照看孩子和處理一些日常事務。起初我有些猶豫,但看到小李認真負責的態度,我慢慢放下心來。有了小李的幫助,我終於能夠兼顧工作和家庭,心裏的負擔也輕了許多。

1987年秋天,我們村迎來了一個重大的好訊息。縣裏決定把我們的示範基地擴大為農業科技園,計劃引進更多新技術,帶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這個訊息讓全村人都興奮不已。

作為示範基地的骨幹,我被任命為新科技園的副主任。這個職位讓我感到無比自豪,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科技園建設好,讓更多的農民兄弟姐妹受益。

回想這些年的奮鬥歷程,我不禁感慨萬千。從一個不起眼的寡婦,到現在成為村裏的致富帶頭人,這條路走得艱辛卻也充實。我最大的欣慰,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婦女受到我的鼓舞,勇敢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心中充滿了希望。我知道,未來的道路上還會有許多挑戰,但我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孤軍奮戰的寡婦了。我有了更多的同伴,有了更廣闊的舞台。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看著日漸成熟的莊稼,聽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我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片土地,承載著我的汗水和夢想,也見證了我的成長。我知道,無論未來如何,我都會繼續在這片熱土上耕耘,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孩子們的未來,也為了我們村更多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