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惠東:國內首次實作硇洲族大黃魚人工繁育!

2024-02-08三農

臨近春節,惠州惠東港口的一處海水養殖基地,漁業育種研究沒有停止。基地裏,養殖池透過技術手段模擬自然環境,為成百上千條硇洲族大黃魚種魚、人工繁殖魚苗,提供了適宜的水流、溫度和鹽度。研究人員每天定時投餵蛤蜊、清理池塘,詳細記錄下成長數據。

這是鰉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鰉鯨公司」)的石首魚育種基地。1月27日,基地開展的硇洲族大黃魚野生族群人工繁殖技術獲得了驗收,專家組現場確認鰉鯨公司成功繁育80日齡規格為3.1~5.8厘米的硇洲族大黃魚苗種40余萬尾、16日齡稚魚800余萬尾。

這項技術是國內的首次突破,也是廣東現代漁業發展的一座裏程碑。大黃魚是鱸形目石首魚科中的常見品種,也被稱為黃花魚,通體金黃、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其在全國海水養殖魚類中產量最高,有「國魚」之譽。

按照地理族群和生態習性,大黃魚被分為岱衢族(分布於南黃海至東海)、閩—粵東族(分布在台灣海峽至粵東)和硇洲族(分布在粵西南海)三大族群。其中,只有硇洲族大黃魚處野生狀態,未有馴化繁育。

2021年3月,鰉鯨公司負責人顏闊秋組成技術團隊,在南海收集保存了野生硇洲族大黃魚種質資源1萬余尾,歷經2年多技術攻關,突破了保活馴養、親本培育、催產孵化、人工育苗等關鍵技術,成功實作人工繁育。

種業是現代漁業的「芯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曉春指出,該項技術成果對於硇洲族大黃魚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有望為中國海水魚類養殖增添新的成員,也為廣東深遠海養殖提供了重要的候選品種。

顏闊秋介紹,相比其他兩種經多年人工繁育的大黃魚,硇洲族大黃魚具有體形修長、鱗片整齊、魚肉細膩等特點,市場售價更高,並更加適應南海高溫氣候,尤其是深遠海大型網箱養殖。

「選育出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體型體態優的品種,是接下來研究重點。」顏闊秋表示,該公司正與廈門大學海水養殖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合作,透過基因技術加快選育研究,加速產業化行程。

耕海牧漁,走向深藍。惠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小明表示,該縣把大黃魚種業繁育工作,作為「百千萬工程」和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重要抓手,計劃推動養殖池塘升級改造、池塘中苗標粗培育、深遠海網箱海陸接力養殖等,打造出南海大黃魚「一條魚」產業鏈。

【采寫】南方+記者 烏天宇 通訊員 葉衍達

【圖片】采訪物件供圖

【作者】 烏天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