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江都鄉鎮合並了十多年,到底誰成了大贏家?

2024-01-02三農

檢視江都的地圖就會發現,曾經有50多個鄉鎮,後來經過合並,只剩下13個。然而合並的過程並非你情我願,很多鄉鎮覺得自己很強大,不願意被合並。

仙女鎮

仙女鎮是江都城區,能被她合並,自然是好事。

北邊的雙溝成為了城北區,有仙城中學、洪泉醫院、萬達廣場、行政中心等市級的配套,很多村民因為拆遷致富。

而南邊的正宜和張綱則擁有了「江家嘴CBD」和砂之船、江中、實驗小學、市人醫等一系列配套,成為了江都名副其實的新中心。

不過很可惜,圖中那個小鎮曹王曾經因為花木而聞名,如今被合並了,已經籍籍無名。

這條路也正是這些被合並的小鎮的寫照,數十年如一日,毫無長進。

大橋鎮

大橋鎮這個名字雖然很普通,但他由於靠近長江,成為了江都重點開發工業的區域。

大橋鎮有高級中學、法院、人工湖、鄉鎮中心級別的濱江醫院等配套設施,商業也有電影院、肯德基、瑞幸、五星級酒店等城市裏有的東西。

生活在大橋鎮區可以很幸福,但被合並的鄉鎮幾乎被時光給凍結。

只有嘶馬因為幾個船廠湧入了十萬多的外地人,還保持著生生不息的活力。

花蕩因為建設了超大型的安置區,入住了超5萬人口,成為靠近大橋鎮區的最大住宅區域。

昌松這個地方則徹底落魄,要多破有多破,街邊門臉還是上個世紀的風格,沒錢裝修。

昌松、嘶馬等鄉鎮和大橋鎮比,完全就是上世紀和這個世紀的風格對比[捂臉]

稍微有點能力的人,都會在大橋買房,讓孩子在大橋生活讀書吧?

聽朋友說現在嘶馬、昌松的小學、初中學生越來越少,從10年前一個年級還有7-8個班,一個班50個人到現在一個年級2個班,一個班20-30人。

這些鄉鎮的衰敗是必然的,城市化行程讓絕大多數90後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城裏,而那些初中畢業上了中專的人,也是留在了江都城區、大橋鎮這樣有大企業的地方。

江都的鄉鎮發展慢一方面是受到城市化的影響,另一方面確實是自身原因。

去儀征的鄉鎮走一圈,會發現每個村都很漂亮,幾乎家家戶戶住進了統一建設的別墅,鎮區也很發達。坐33路去高郵玩,沿途只有月塘鎮讓我覺得和江都鄉鎮一個面貌,其他都非常脫俗。

高郵菱塘鎮,每家都是獨棟別墅。

儀征的大儀鎮,全都是一水兒的別墅。

所以有了當時感慨儀征最窮的地方才是江都普遍的樣子。

而儀征普通的大儀鎮,已經是江都眾多鄉鎮的標桿了。

江都眾多鄉鎮面貌停滯不前,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