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化肥減下去 效益增上來

2024-01-13三農

圖為沈陽市沈北新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對「三新」示範戶進行田間測產。

聽說村裏的種植大戶宋力君套用減肥新技術後增產增效,沈陽市沈北新區黃家街道達連村的金連奎去年春耕前就向她取經,在沈北新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鄉村振興發展中心」)技術專家的指導下,金連奎也套用了水稻高效快速營養診斷減肥技術,與常規施肥相比,減少了一次追肥過程,畝均增產17公斤以上、增加效益50元以上。

2023年,按照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要求,沈北新區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最佳化施肥方式、調整施肥結構、實施多元替代,加強肥料「三新」(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整合創新和推廣套用,促進施肥精準化、智能化、綠色化、專業化,提高化肥利用率,穩定農用化肥施用總量,為穩糧保供、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該區全年共落實中央財政資金175萬元,打造水稻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整合配套示範區15余萬畝。透過專案實施,有效促前進演化肥減量增效和技術推廣套用,全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58萬畝以上,技術推廣覆蓋率達93%以上。

推廣「三新」技術模式,助力農業增產增效

「剛開始使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減肥技術,我也擔心化肥減量後水稻植株的營養跟不上。後來長勢沒有問題,並且透過了技術人員在水稻灌漿期進行的營養測試,我就放心了。」金連奎告訴記者。

沈北新區在開展水稻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開始套用水稻高效快速營養診斷減肥技術模式,可以透過對植物葉片葉綠素或葉片葉面積進行快速營養診斷,做到精準施肥。在水稻灌漿期,農技人員使用田間便攜式葉綠素儀和田間便攜式葉面積儀,對水稻葉綠素含量、氮含量、葉面積、葉長、葉寬等指標進行測定,結合現場人眼觀測進行綜合判定,指導科學施肥。

水稻後期的生殖生長階段也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使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此時水稻葉面噴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能使養分迅速透過葉片進入植物體。水稻高效快速營養診斷減肥技術模式補充了根部施肥的不足,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了水稻品質,減少了化肥施用,實作了增產增效。透過示範展示,輻射帶動了達連、高坎、拉塔湖等村示範水田面積6萬畝以上,為全區大面積推廣水稻高效快速營養診斷減肥技術奠定了基礎。

鄉村振興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於麗娟介紹,2023年「三新」技術示範主體在興隆台、財落、黃家等3個街道35個村實施,推廣了水稻高效快速營養診斷減肥技術模式、水稻施微促早熟提質增效技術模式、「測土配方施肥+微生物菌劑+無人機施肥」技術模式。

沈北新區在實施「三新」專案中做好宣傳培訓普及,強化肥料知識與施肥技術宣傳、培訓和指導,提升科學施肥水平。深入推進農業農村部「百縣千鄉萬戶」和全省「專家包片」科學施肥培訓行動,采取田間講堂、室內教學、微信公眾號直播等形式,開展科學施肥技術培訓。持續開展專家包片、分片包幹,加強施肥技術指導。推廣套用智能化推薦施肥專家系統,為農民提供便利的科學施肥查詢服務。

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臘月的沈陽已是冰天雪地,來自沈北新區財落街道西拉拉村的劉瑩,利用冬閑時間咨詢區裏的農業專家如何選擇今年要種的品種與施用的肥料。去年劉瑩種了500畝水稻,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采用水稻施微促早熟提質增效技術模式,在水稻種植中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水劑),比常規施肥田塊畝增產16公斤。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水劑)能使養分迅速透過葉片進入植物體,解決缺乏營養元素的問題,補充根部施肥的不足。在水稻生長後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葉面噴施能迅速補充營養,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還可避免肥料進入土壤被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汙染,增加水稻產量。

隨著人工插秧逐漸被機插秧替代,水稻根系在插秧過程中受到的損傷更為嚴重。因此其發生倒伏的風險性更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彌補,而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便是增加微量元素肥料的用量。

測土配方施肥的普及使村民們對自己地塊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劉瑩說施肥也比較方便,在水稻灌漿初期每畝用無人機對葉面噴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水劑)250毫升。無人機具備安全性高、用肥節約、可夜間作業等優點,而且政府對無人機作業還有補貼,降低了作業成本。如今,當地的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都願意利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

沈北新區鄉村振興發展中心根據測試數據最佳化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比例,調整配方肥養碎形態配合,強化基肥追肥合理運籌,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充分利用資訊化手段,建立肥料配方釋出固定渠道,推動施肥方案進店、入戶、上墻、掛網,引導農民按「方」施肥,有效套用智能化推薦施肥專家系統。整合測土配方、營養診斷等新技術,配套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菌劑、微量元素等新型肥料,采取無人機噴(撒)施等新方式,強化機藝融合、技物結合、物械配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三新」整合配套落地,加快農業綠色轉型

「透過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和示範引路,我們傳統的施肥觀念發生了轉變,減肥減量還增效,無人機施肥也減輕了勞動負擔,我切身體會到了科學種地的好處。」沈北新區興隆台街道中心台村的李偉種植水稻35畝,是水稻「三新」示範戶,對「三新」技術套用贊不絕口。

目前,沈北新區的農民科學施肥水平提高,施肥品種、用量和方法趨向合理,使用新技術、新肥料產品和新機具的觀念逐步增強。廣大農業技術人員拓寬了服務領域、改進了服務方式、增強了為農服務能力,為全區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效保障。

如何推進「三新」整合配套落地?沈北新區充分發揮「三新」樣板示範帶動作用,整合推廣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篩選整合配套完備且示範套用效果良好的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模式,加強技術論證和熟化驗證,科學劃分適用區域,透過政策引導、示範帶動等多種方式加大推廣力度,促前進演化肥減量增效。

自沈北新區實施「三新」整合配套示範區、推動開展化肥減量增效工作以來,肥料對土壤、水源和空氣的汙染顯著降低,既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又提升了農產品品質,為實作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土肥技術保障。

「透過全面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減少了不合理施肥和過量施肥;透過開展不同技術模式,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經濟效益顯著。」鄉村振興發展中心農技推廣部部長吳天木介紹,2023年,沈北新區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整合配套示範區的水稻畝均增產18.5公斤,增產率2.72%,總增產278.06萬公斤;每畝增加效益61.1元,共增收917.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