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2024-05-21三農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釋出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

新聞釋出會現場。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重慶是全國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之一,全市現有野生維管植物近6000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800余種,江河魚類18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4種、動物128種,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60余種。因此,加強重慶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雲陽掌突蟾。

近年來,重慶市透過強化頂層設計、開展調查觀測、評估禁漁成效、系統保護利用等舉措,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深走實。

在強化頂層設計方面,重慶成立由17個部門(單位)組成的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統籌推進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同時,印發【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2022—2025年)】,部署分解目標任務,並納入市政府績效考核督查督辦。

在開展調查觀測方面,完成14個區縣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及評估,持續推進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專項調查顯示全市分布黑葉猴263只,在19個區縣發現林麝。完成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富集區調查,更新農業野生植物資源數據庫。建設觀測網絡,布設陰條嶺、武陵山、金佛山、華鎣山等4個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及36個固定觀測點。連續多年在江津綦河流域監測到中華秋沙鴨穩定越冬族群,發現雲陽掌突蟾、金佛山尖尾天牛、巫山黃芩、巫溪馬鈴苣苔等全球新物種。

中華秋沙鴨在綦河越冬。李莉莉、瞿明斌/攝

長江鱘。資料圖

在實施長期監測,評估禁漁成效方面,完成市內14條重要河流及6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布設監測點41個,常年開展魚類資源監測。完成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135個產卵場核查。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監測船單船捕撈量由禁捕前3.6千克/船·天增加到22.2千克/船·天,魚類資源量明顯增加;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胭脂魚從1尾增加到105尾,巖原鯉從3尾增加到353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

此外,重慶還堅持多措並舉,系統保護利用。嚴格就地保護,累計建成自然保育地218個,占全市國土面積15.4%,9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數和典型副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得到有效保護。

陰條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 謝智強/攝

落實遷地保護,實施植物擴繁中心建設、瀕危物種保護研究等專案30余個,建成銀杉、水杉擴繁基地7個,保護魚類收容救護中心4個。重慶動物園繁殖珍稀野生動物45種249只,救護動物71種207只,首次成功救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金雕、北領角鸮。

強化拯救保護,啟動雪寶山白冠長尾雉野化放歸試驗;升級建成崖柏科研繁育基地,累計野外回歸崖柏3200畝、52萬株;開展圓口銅魚、長鰭吻鮈人工繁育研究,建設接力保種基地,珍稀瀕危物種數量穩中有升。

加強生態系保護修復,實施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等重大工程,2023年完成營造林50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133平方公裏、石漠化治理266.7平方公裏、「坡坎崖」綠化美化220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1500余萬平方米。廣陽島、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入選全國山水工程首批15個優秀典型案例,並入選聯合國「生態恢復十年」優秀案例。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42.1%提升至2023年的55.06%,躋身全國前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